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改良的水稻总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DNA提取“SDS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良的DNA提取方法,称“剪切法”.采用“剪切法”、“液氮法”和“钢珠法”3种方法提取水稻幼叶总DNA并进行了电泳分析和PCR检测,同时首次选择了以幼穗为提取材料,用“剪切法”分别提取水稻幼穗、幼叶和老叶的总DNA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剪切法”是一种简易、经济、高质的DNA提取方法,对于以F2极端分离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取幼穗为提取水稻总DNA的材料是一种经济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秦龙大穗”是“里札玛特”嫁接在贝达砧木上发生的优良变异植株,属于欧亚种牛奶群葡萄品种。苍山县庭院经济研究所1994年春首先引入我省,1997年亩产达5580公斤,批发价每公斤4元以上,亩收入超过万元。 “秦龙大穗”果穗特大,长圆锥形,平均穗重2500公斤左右。最大穗重7350公斤,穗长45厘米。果粒长圆柱形,横径2~2.5厘米,纵径3~3.5厘米,一般粒重15克左右,最大粒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试验于1973年进行。采用品种:早造用“珍珠矮”,晚造用“广华”。1.在水稻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广华)和第一枝梗原基分化期(珍珠矮)施用氮素肥料,能增加有效穗数、第二枝梗数和谷粒数,但千粒重稍有下降。2.晚造“广华”在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喷施赤霉素(5ppm.),并不增加有效穗,但可显著增加第二枝梗;喷施NAA(250ppm.),虽可增加有效穗,但第二枝梗和谷粒数下降,因此,这两种激素单独使用时增产并不显著,只有配合使用氮肥,才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早造“珍珠矮”在始穗期喷施赤霉素(10ppm.)或赤霉素加矮壮素(0.5%)增产效应明显。3.增产灵30ppm.在幼穗分化期和始穗期施用有增产作用,而以20ppm.在幼穗分化始期使用,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麦的产量决定于穗数和穗重两方面,后者又包括穗粒数与千粒重两者。其中穗数主要决定于群体,而穗重则主要决定于个体。因而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包含着群体个体两方面,必须两者协调,才能高产。群体个体,穗数穗重,是矛盾统一体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而,而矛盾是绝对的,主要表现在两者成一定的负相关上。生产上要兼顾到群体个体、穗数穗重两个方面,决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但同时又不能不有所侧重,或以“穗多取胜”,或以“穗重取胜”,前者偏重于发展群体,而后者偏重于发展个体。  相似文献   

5.
开展采穗母树栽植密度、伏干长度,覆土厚度,初始萌芽条平茬技术对比试验研究,优化栽植密度、伏干长度、埋干覆土厚度、芽基长度和密度等杉木“带冠埋干”采穗圃树形处理关键技术参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年有效穗条产量影响极显著,伏干长度对年有效穗条产量、穗条鲜质量、穗条长度影响极显著;平伏干覆土厚度、芽基长度、芽基密度,以及芽基长度、芽基密度交互作用,对年有效穗条产量、穗条长度、穗条鲜质量、穗条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通过多重比较和基于MSM-PP技术的组合筛选,确定了采穗母树处理的最佳技术方案:栽植密度80 cm、伏干长度70 cm、覆土厚度6 cm、芽基长度0.5 cm、芽基密度0.5 cm×1.0 cm.研究结果对提高杉木“带冠埋干”采穗圃的穗条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植物激素在大面积水稻田使用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920”(赤霉素)、矮壮素、增产灵单施,以及“920”混合矮壮素、增产灵或少量人尿和化肥等,在水稻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始期喷施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约为6%左右。幼穗分化始期使用可显著增加每穗的第二枝梗数;始穗期使用可以提高结实粒数和谷粒千粒重2%。  相似文献   

7.
穗稻黄系江苏省农科院、南通地区农科所从上海市奉贤县地方品种“穗稻黄”(当地作为夏大豆栽培)中混选育成的。据江苏省农科院对品质的分析,穗稻黄种子含蛋白质41.4%、脂肪18.0%。衢州市农科所1980年初从嵊县农科所引入穗稻黄,经过1980、1981两年的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喷施“矮多穗”可缩短基部节间长度 ,增加茎秆充实度 ,提高植株抗倒力 ;喷施“矮多穗”后 ,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 ,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就不同喷肥量和喷施时期的应用效果看 ,适宜喷施时期为起身期 ,适宜用量为 5 0 - 10 0 g/ 6 6 7m2  相似文献   

10.
前言去年,仙居县将部分迟熟春花田(小麦、草子留种田等)扩种早稻,多数获得较好的收成,但也有不少田块早稻生长不正常,发生“青空穗”现象而减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一万亩左右,占春花田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严重影响了早稻的高产。白塔公社三千多亩春花田早稻,其中一千亩发生“青空穗”现象,平均亩产不到二百斤,有的只收几十斤。红旗公社上沈大队二百四十六亩春花田早稻,有一百三十八亩发生“青空穗”,亩产在二百  相似文献   

11.
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主要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重穗型杂交稻具有更高产量潜力,其高产主要依赖于大“库”、籽粒的正常充实使单穗重大幅度提高。后期LAI的适当降低、高效叶面积率的增加、根、叶不早衰和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其“源”足的主要因素。齐穗后重穗型杂交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的机理是剑叶Rubisco活性的提高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浓度下对C02有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大也是重穗型杂交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均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黄连木树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236%。黄连木树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三环烯(0.475%)、α-蒎烯(15.589%)、莰烯(0.890%)、β-蒎烯(8.498%)、柠檬烯(0.321%)、马鞭烯醇(2.439%)、马鞭烯酮(2.085%)、棕榈酸(4.217%)、亚油酸(61.722%)。  相似文献   

13.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14.
“早新糯”,是1971年早季用较抗稻瘟病的“早稻籼糯”为母本,大穗型“创新糯”为父本杂交育成,1972年试种,表现秆韧,结实率高,穗大,糯性。1973年第四代小区产量每亩为764斤,叶瘟发病率为6%,穗颈瘟损失基本没有。1974年全区27个点试种结果,据21个点的统计资料平均亩产839.26斤,比广陆矮4号减产35.9斤,但由于是糯稻,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原产于西欧、由我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大米小麦旱高梁”系一种珍稀的新兴粮食经济作物新品种。该品种食味独特、长相稀奇,穗全身色白如玉似珠.如同大米聚生而结成的穗,它的食味似大米并含有小  相似文献   

16.
二棱和四棱皮大麦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棱带皮型和四棱带皮型大麦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了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棱大麦中, 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单株穗数、千粒重、芒长和穗长等,而在四棱大麦中,则为:单株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等,可见两种类型中,单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均居首位,因此,两种类型的大麦要提高单株产量均应以增加单株有效穗数为主,二棱皮大麦要兼顾高千粒重、长芒和长穗为配合选择指标,四棱皮大麦则应有两种选择模式;饲用大麦追求高产,应注重“穗重型”,而啤酒大麦应以大粒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2001年浙江省“9410”联合品比试验温州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最高苗>生育期>穗粒数>株高>有效穗>穗率>结实率.为水稻育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单一号”是自交系“金131”和“威591”的单交种,表现抗病,早熟,高产;籽粒淡黄色,中间型,千粒重265克;穗长12厘米,粗4厘米,每穗籽粒14行,出籽率84%。1970年秋季在东阳县良种场大田种植,亩产652斤,在胜利公社红光大队试种12亩,除去套种萝卜的面积,亩产550斤,在引自外省十多个优良杂交种的秋玉米品比试验中,单产居首位,比“新双一号”增产12.4%,比“黄火燥”增产31.7%。“浙单一号”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等,1970年秋季嵊县北山地区大斑病盛发,据嵊县农科所试验,种“浙单一号”,在相同条件下,比“嵊县六十日”、“小金黄”、“小玉米”  相似文献   

19.
以“寿阳小黄”“和顺小玉茭”“榆社黄粒玉米”“左权黄白粒”等优良地方品种的玉米杂交种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施肥量对杂交种玉米苗期及拔节期株高和茎粗、成熟期株高和穗位高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玉米各时期的株高、茎粗、穗位高均有明显影响,对玉米最终产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施肥组较不施肥组的产量平均增幅在50%以上,225 kg/hm2的有机肥施肥量为最优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大麦花药、幼穗、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比较了它们的出愈率和愈伤组织经部分去壁PEG+电击法转化后的存活率、转化率。结果表明,以“舟麦2号”幼穗傅 组织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