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束流发射度的测量方法已有几种报导,它们的结构虽有所不同,但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测量束流不同半径处的离子发散角。这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测量束流发射度的新原理。我们知道离子束在相平面内的发射相图是一个椭圆,  相似文献   

2.
采用后牛顿近似方法讨论了Reissner--Nordstrom度规场中光子轨道的引力偏转,给出了电荷量Q对光子偏转角度的影响,当电量为0时所得的一阶、二阶修正项与不带电天体的结论一致,该课题对于研究荷电天体的引力效应以及黑洞的奇异时空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后牛顿近似方法讨论了Reissner--Nordstrom度规场中光子轨道的引力偏转,给出了电荷量Q对光子偏转角度的影响,当电量为0时所得的一阶、二阶修正项与不带电天体的结论一致,该课题对于研究荷电天体的引力效应以及黑洞的奇异时空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偏转抛射式快速成型工艺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偏转抛射式快速成型(RP)工艺方法是通过电场控制带电颗粒的运动轨迹实现分层截面的成型,作者开发了电偏转的抛射式RP工艺的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读入CLI格式的层面数据后,根据分层截面轮廓数据生成工艺规化和扫描路径,控制带电的颗粒进行扫描,并在计算机屏幕上实时模拟显示扫描轨迹及原型件的三维实体成型过程.为电偏转抛射式快速成型工艺的试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70°偏转磁铁系统是 14 MeV医用电子驻波直线加速器上的关键部件。通过用 TRANSPORT—EM/PC程序和POISSON程序计算,完成了偏转磁铁样机设计方案。270°偏转 磁铁样机与加速管联合进行了出束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具有 6~14 MeV能量范围、不同的初 始发射度的电子束流,通过270°偏转磁铁系统受到消色散和聚焦作用,传输到靶点在能量15.1 MeV时,束流强度为3.5mA,束流斑点直径约为2mm。上述结果证明270°偏转磁铁系统性能完 全满足 14 MeV医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后牛顿近似方法讨论了Reissner—Nordstro¨m度规场中光子轨道的引力偏转,给出了电荷量Q对光子偏转角度的影响,当电量为0时所得的一阶、二阶修正项与不带电天体的结论一致,该课题对于研究荷电天体的引力效应以及黑洞的奇异时空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一个强直流输出的双等离子体氢(氘)离子源.当引出电压为18kv 时,可输出100mA 的氢离子流.利用90°偏转磁分析器对引出束流的质量成分作了分析,质子比可达到64%.采用多缝探针法和离子束感光法测定了束流发射度和亮度.在输出流强为50mA,束能量为16kev 时,束流的归一化发射度(相空间面积×βΥ/π)和归一化亮度分别为0.48mm·mrad 和4.4×10~6A/cm~2·rad~2.在不同的工作参数下,测定了源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空间焊接技术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我国空间电子束焊枪用等径三圆筒单透镜作为主透镜的电聚焦系统设计方案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完成了聚焦系统的参数概算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电流散焦小,在偏转磁场中束截面较小,工件上的束斑半径最小可达0.656 15 mm,可满足空间焊接和切割的需要,并证实了空间电聚焦系统的计算和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无线控制的原子力显微镜系统,一方面可以排除各种连线对操作原子力带来的不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排除外界噪声对操作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非工作人员了解实验状况。无线发射端通过电脑连接无线发射模块收发射操作指令及数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数据进行处理后驱动步进电机移动。同时数据采集卡采集AFM微悬臂梁的偏转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分析,实时监测探针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最终实现探针的逼近,及对操作样品的观察。该系统不仅操作灵活,而且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永磁铁结构的偏转聚焦系统产生的非均匀磁场,改进了目前e型电子枪电子束偏转聚焦特性,同时缩小了枪体体积,减小了功耗.采用边界元法与等效磁荷法,模拟了偏转聚焦系统的非均匀磁场,再利用龙格一库塔法模拟出电子在该系统中的运动轨迹.为获得良好的聚焦特性,电子发射速度和发射位置应进行优化选择,同时电子束保持水平出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枪阳极板端点与阴极灯丝中心点保持水平可满足电子水平出射;非均匀分布的磁场对e型电子枪中电子束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设计的偏转聚焦系统在电子束流为50~100 mA时,束斑小于3 mm.  相似文献   

11.
无线控制的原子力量微镜系统,一方面可以排除各种连线对操作原子力带来的不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排除外界噪声对操作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非工作人员了解实验状况.无线发射端通过电脑连接无线发射模块收发射操作指令及数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数据进行处理后驱动步进电机移动.同时数据采集卡采集AFM微悬臂梁的偏转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分析,实时监测探针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最终实现探针的逼近,及对操作样品的观察.该系统不仅操作灵活,而且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仿照相图的作法,本文对等温三元均相反应提出了一种反应图。我们发现,化学反应可按计量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类,它们各有不同的几何特点,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图形的反应途径直线和汇聚点等几何特点,对整个可逆反应的反应度、平衡组成及平衡移动等问题,迅速简明地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发射度是反映加速器束流品质的重要物理参数,束流发射度的精确测量在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CT法测束流发射度是利用CT原理与参数可调的输运元件相结合的方法测束流发射度。该方法具有对实验器材要求不高,不需要预设初始束流发射度图像,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在以往的CT法测量束流发射度实验中,四极磁铁的控制电流是均匀选取的,均匀的电流值对应的投影角度是不均匀的,角度的不均匀造成发射度图像的重建精度不高。提出先计算出的均匀角度对应的电流值,再根据电流值调节四极磁铁的控制电流;并编写模拟程序,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弧度定标确定四极磁铁的控制电流比直接选取均匀四极磁铁电流值的方法测得的发射度更精确,同时减少了测量次数。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静电场对正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相液晶指向矢取向的影响。计算了典型向列相液晶的指向矢偏转角随场强和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电场低于阈值电场EC时指向矢取向不发生偏转,当电场超过EC时指向矢取向在转变层ξ内与电场方向有较大偏转,而在ξ外几乎沿电场方向,电场越强,偏转角越大。指向矢偏转角、EC和ξ还与液晶材料各向异性、弹性常数、温度及液晶层厚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聚合物-溶剂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压情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聚合物-溶剂二元体系相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超临界流体含量、聚合物性质、浓度以及溶剂对其温度-压力相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2含量的增加,温度-压力相图上L-LV边界线会向低温高压方向移动,随着压力的提高,曲线斜率出现突变点,发生由L-LV边界线向L-LL边界线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标识分离映射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性支持特点及需求,针对现有网络移动切换技术所存在的切换时延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逆向路由重定向的无缝切换方法.该方法由移动性检测、映射信息更新和流量偏转3个部分组成,相比FHMIPv6在时延上可以满足标识分离网络环境下对实时应用的要求,并且切换过程中移动节点参与很少,可节省大量系统无线接入资源.仿真实验表明,切换时延参数值与分析吻合,可满足各种实时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236U的高灵敏测量,对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的同位素研究环境与文化遗产中心的加速器质谱装置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单缝单丝法测量了238U的束流发射度,并与13C和H的束流发射度进行了比较。测量结果表明,238U在X方向和Y方向的边界发射度分别为(9.5±1.0)、(2.7±0.3)mm.m rad。根据测量的发射度数值,确定了拟安装的飞行时间探测器在束流线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和动力系统分支方法对一类四次平面向量场的相图进行研究,参数半平面被9条分支曲线分成10个区域,在软件Mathematica下,每一个区域和每一条分支曲线上的相图被计算机画出.所有相图共分成18类,从而得到了该向量场相图的完整分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图案电极的静电聚焦静电偏转(SS型)摄像管具有功耗低、扫描频率可变、分辨率高、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该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讨论了改进型单透镜式(三电极结构)全静电摄像管的结构参量、电参量对电子束的聚焦偏转特性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设计法对聚焦偏转系统进行了正交优化设计,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0.
潘锋 《甘肃科技》2004,20(7):92
当移动电话、移动电脑、移动硬盘等等电子化移动终端早已移进我们工作。融入我们生活的时候 ,在我们这个一直以“电视”为最佳家庭娱乐方式的国度 ,“移动电视”也就成了下一个被人们所热切关注的“移动终端”。移动电视即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 ,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法进行数字节目的播放 ,它主要针对公交、地铁、城铁、出租等交通工具上的移动人流。移动电视已被学术界和媒体界称为区别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第五大媒体” ,移动电视的出现可以称得上是电视发展中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