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瓦格纳在19世纪后期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被人们称为浪漫主义音乐在19世纪的终结 者。他间接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艺创作与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大师瓦格纳的创作特征与思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瓦格纳在19世纪后期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被人们称为浪漫主义音乐在19世纪的终结者。他间接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艺创作与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尽管在具体的时间上不同步,但就其兴旺发达的背景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转折点而言,中国的唐诗和美国19世纪的诗歌相似之处却很多;然而,在这相似的背景里,由于宗教、文化心理等文化因素的不同,诗人的情怀则是各异的,这理所当然地带来了主题及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我国文艺界曾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开展了一场有意义的讨论。中华书局通讯组为此发表了综合性的文章——《关于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讨论》。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作为一种新文体在19世纪的法国生成、发展与当时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是新的生活意识和审美观念在寻找它的表现形式。法国诗歌严格戒律对创作的束缚必然遭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反抗。随后出现的象征主义作品与理论丰富和深刻着新崛起的审美意识,也很好地促进了散文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是一场旨在振兴佛教的宗教文化运动。无论是运动的开启还是运动的发展,在家居士都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与托尔斯泰齐名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把审美目光投向彼得堡贫民窟,“第一次”把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命运,作为“社会悲剧”来描写(别林斯基)。他的创作“以新的艺术特点.丰富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体裁”①.他“成功地吸取了浪漫主义艺术的成就”②.为“批判现实主义开拓了新的领域。”③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艺术.十分复杂。他的现实主义在俄国作家中独树一帜。本文试通过《罪与罚》的艺术浅析,窥测作家现实主义风貌之一斑。《罪与罚》.是俄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第一部.也叫以说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一个代表中国晋宋之际田园诗的顶峰,一个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丰碑,两位诗人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由于二者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观物方式也大相径庭,一个以物观物,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一个以我观物,造成了物我相隔。究其原因,源于他们的相异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即西方文化是从分析的角度来对待自然,而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用综合的方法去理解自然。  相似文献   

10.
"黑人性"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黑非洲的知识精英倡导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以19世纪末的黑人文化复兴运动为思想基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直接前导,由桑戈尔、莱昂.达马和艾梅.塞泽尔倡导推动,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黑人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运动成为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精神旗帜,一大批诗人、作家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桑戈尔不仅是"黑人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代表性诗人,他的诗作扎根非洲黑人文化传统,赞颂黑人传统精神的价值,在艺术表现上也体现了"黑人性"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个作家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有时并非是绝对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会有浪漫主义倾向,浪漫主义作家作品中也会有现实主义成分,二者互相渗透、交叉,不可片面、孤立论之。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中就有浪漫主义成分和倾向,其表现在:(一)、作者思想上受浪漫主义思潮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二)、早期创作浪漫主义小说《乡村医生》、《乡村教士》等。(三)、现实主义小说里出现主观性、理想性人物形象,如《高老头》、《驴皮记》、《于絮尔·弥罗埃》、《改邪归正的梅莫特》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国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影响了20世纪初中国新诗坛的许多诗人,徐志摩就是其中之一。徐志摩作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不仅创作了大量国人耳熟能详的诗歌,而且也在许多作品中发表了自己对文艺创作的认识与见解,从中可以窥见雪莱对其诗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批评追求自由,强调个性解放与情感至上,它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达理想与愿望。通过对浪漫主义批评理论发展的回顾,分析了浪漫主义批评理论的贡献与缺陷,从而尽可能地使浪漫主义批评理论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4.
研究德国新浪漫主义现代语言学家莱奥·魏斯格贝尔的语言中间世界学说,可以梳理这一学说和19世纪浪漫主义学者洪堡特及20世纪同时代其他新浪漫主义学者的联系.语言中间世界学说从语育功效上认定语言的本质,是立足于语言的文化功能透视语言意义和形式的建构;从语言内容的独立性认定精神中间世界的位置,又须肯定语言形式和语言所指内容、现象的视角相关性.由此,我们可以讨论语言连接人与世界的根本作用,并以此回应德国语言学界对“精神中间世界”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文艺界关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讨论,已经开展好久了,但是,在讨论中所出现的许多分歧的意见,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比较明显的分歧意见表现在对古典作家作品中现实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以下简称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上,如有的同志说:“文艺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精神实质上,有时是难分别的”,认为“古今来伟大的文艺作家,有时你实在难于判定他到底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曾明确指出:“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者倾向,共有两个: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是可以结合,而不是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的。“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浪漫主义精神可以用浪漫主义手法来表现,也可不用。”①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我们部不能说他是纯粹的现实主义者,或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者。同一个作家,有时用这种方法去表现,有时又用那种方法去表现。普希金是由浪漫主义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一、浪漫主义的发展脉络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流派,浪漫主义形成于现实主义之前。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开始在西方风行.浪漫主义文学首先在英国得到发展。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有《墓园挽歌》的作者托马斯·格雷(1716—1771),有描写奥本“平原上最可爱的村庄”的奥利佛·戈德史密斯(1728—1774),有“把哀感动人的非凡力量和细微的幽默笔调结合在一起,用纯朴的方言写成了热情诚挚的诗歌”的罗伯特·彭斯(1759—1796),有“以对自然的神秘崇拜著称”,谱写“人的宁静的悲哀的音乐”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有擅长表达纤细感情、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的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作品通过描述四个英国中产阶级少女的婚恋故事,揭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的生活状态,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婚恋观也备受瞩目,作家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贬低和褒扬的两种态度,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生于“五四”落潮时期,深受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别于当时的主流诗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强烈的关注现实,转而关注个体生命体验,探索内在自我,抒发现代情绪,以独特的方式,拓展并深化了中国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右史。”毛主席对我们必须继承文学遗产这一指示,也完全适用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讨论。因为这一新的创作方法,既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时代特点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基础的产物,又是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用周相同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