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重视的更多是学生的积极广泛参与其中,重视体育文化环境不仅具有的教育意义而且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大文化为其背景,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因此,该文主要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文化、表现以及篮球运动东莞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分析.以期为把学校篮球和社区活动更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最终把体育、社区、家庭、学校几个方面的篮球力量拧成一股绳,营造篮球大坏境,推动篮球城市发展,建设更具特色的东莞中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刘子建 《科技信息》2010,(21):I0114-I0114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体育作为我国整个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素质起着重要独特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为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将促进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体育作为我国整个社会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素质起着重要独特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为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将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全新发展观,对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学校体育的本身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当对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可持续发展社会背景下学校体育的社会学特征应从跨学科和整体性、价值导向性、参与决策、方法的多样性、注重适用性、地方性、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无论是社会体育,还是竞技体育,乃至学校体育都存在一些与体育精神相违背的情况,应调整与重塑体育形象,用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坚持体育锻炼。其目的在于增强体质、保持健康,丰富体育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思想是在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将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的发展、社会大众体育的兴起和学校体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的运作和管理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的长期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的效益,进而关系到学校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不单纯是一种管理技术的变化,而是一种战略的调整,它涉及管理结构和模式的优化,管理价值观念的更新,以及战略方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理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其理论,一方面依从于体育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它又要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并且又在实践中受检验。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出现了某些不协调方面,脱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其影响因素分析,剖析理论研究脱离实践的原因,并对此现象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娅 《奇闻怪事》2010,(7):41-43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学校体育,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的特色是由学校的地理位置、人文气象、知识整体结构、学生自身体育素质等来确定的。然而,全国对体育课的目标、要求大致一样。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笔者通过分析贵州省苗族自治县的体育特点,并根据自身的亲身体会,挖掘出课堂体育的具体教法,以便更好、更轻松、更具特点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体育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并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对社区体育以及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系和发展的认识还很模糊,章对此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韩捷  韩成禹  朱含宇  成龙  高飞 《科技信息》2010,(18):I0227-I0227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的发展同样受经济规律所制约。我国目前正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的发展赋予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为完成学校体育所承担的使命,必须分析我国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社会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教育和学校体育领域中发生作用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为学校体育所能提供的经济水平等问题,这是制定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应当考虑的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看作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一论断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与目标.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高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定终身体育思想、实施终身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应让每个学生获得接受终生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应肩负起变革学校体育,特别是变革高校体育与发展高校体育的双重任务.为此本文拟就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以及对实施终身体育的要求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无论是社会体育,还是竞技体育,乃至学校体育都存在一些与体育精神相违背的情况,应调整与重塑体育形象,用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齐林 《科技信息》2007,(2):183-183,188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社会教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将更多的休闲体育内容充实到《大学体育》精品课程中,这是贯彻学校体育课程新理念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现阶段休闲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吉林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契合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社会需要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要求决定的,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契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点带面模式、网格化模式和一体化契合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健身途径主要通过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有利于实现"全民体育"的目标,利于构建我国体育事业一体化的宏伟蓝图.本文就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目前发展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应的互动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文化与育人功能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芳 《科技信息》2007,(30):203-204
文化的因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它直接作用于人本身,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力促进了人的现代化,特别在我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现状,对体育文化在高校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高校应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身体育”是适应当前推广终身教育理念以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的重点在于强调被“增强体质”、“技术教育”思想所忽视的体育精神、能力、习惯、意识、兴趣的持续培养,学校体育应谊成为终身体育新的战略重点.学生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也就是说未来从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转变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人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