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家忠、魏红梅、吴有祥三位中青年学者的新作《传统名著的大家解读》一书由线装书局出版了,捧在手上,愉悦心中,因为它为国学研究者和愿意学习国学知识的国人们,提供了一部严谨翔实的国学研究指南。"国学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大陆兴起的一股时代性很强的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开始,在社会上就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国学教育机构。从章太炎先生的开始讲国学,到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国学热”,虽然在这期间,国学曾经被抨击和抛弃,但国学仍然在中国土地上顽强地生存,因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学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但现在的人对国学的了解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国学教育,且要对全社会公民进行教育,即要进行国学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3.
蔡信 《世界博览》2011,(8):23-23
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牢狱 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颗"为国家计,为百姓计"的民族心。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意思的人物。作为革命者,清朝的覆灭与民国的建立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国学大师,他更被胡适誉为"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相似文献   

4.
国学视阈下《戏曲鉴赏》教学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与国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学校重新审视并调整《戏曲鉴赏》教学的定位,创新《戏曲鉴赏》的教学思路,以便提高《戏曲鉴赏》教学的质量,适逢其时。《戏曲鉴赏》教学目的在继续保有原来"美育"和"素质教育"的规定內涵的同时,新增国学内涵之后,可以表述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教育"。当然,要从根本上提高《戏曲鉴赏》的教学质量,要将《戏曲鉴赏》教学思路创新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师资水平亟待提高,必要的硬性条件和软性环境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圣贤思想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作为一个国学大师,其文化天杰的生命精神特质崇高而伟岸,从"知与情的悖反"、"深刻的忧郁"、"修‘天爵’的求索者"、"真"与"真理"的精神"掐架"和"先行到死,向死而生"四个方面进行深度探示,从而揭橥王国维在天才与自杀之间"死"之本真文化心质。  相似文献   

7.
浅析造林地的整理与植树造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卫平 《山西科技》2010,(6):148-149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对其现代治学眼光、自由宽容教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深刻体现在其执掌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的学术研究、系务规划以及诗文创作中,构成"五四"精神在战后台湾的一种流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和谐和进步,近几年来,教育者又将国学传统教育重新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对国学传统教育更加的重视,同时也在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国学传统教育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让中国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入教育的殿堂。而小学教育是抓好一切教育最基础最简单的时段,在这个时段,对加强国学传统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就加入国学传统的教育,是我们现在应该要追求把握争取的。在小学阶段就加强中国国学传统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坚韧正直的性格品行,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就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人文本"的价值理念必然要体现在我国即将制订的民法典之中。人格权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民法典中体现人格权的重要性是当前民法界的热点问题。通过探究《论语》一书,会发现,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已经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孔子的"人文精神"在《论语》中得到彰显。民法中的人格理论通过"仁"得以表现,而孔子的"仁"又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中庸之道"得到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对马一浮六艺之教的阐释中,常认为其意义在于宗教与哲学的思考,而在历史文献方面缺少基础。然而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在其六艺之教中,历史和文献的考虑也是重要的内容,抽象的道也体现在具体的"文"或文献之中。马一浮以六艺来楷定国学,包含着孟子"始条理"和荀子"壹统类"的要求,在历史上则由于六艺不同于四书,而体现了汉代社会对古代文化的综合和总结,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学科和图书分类的作用,比后来的四部有更多客观学术性和历史的基础,因此在文献上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世界上最早产生学校的国家之一。夏朝开始,学校就开始渐渐萌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其中在这发展过程中,作为我国近代意义上的"校长"一职也开始逐渐萌芽。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教育中最具活力的文化思潮与散发悠悠历史韵味的经典之学,国学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通过对国学学问体系的理性思考,我们对国学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指导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促进学科融合,夯实国学教育的基础,并且拥有古今中西融合的贯通视角,破除高等教育与国学之间的壁垒,才能达到国学教育人文融合的最终目标,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毛宇畅 《科技资讯》2014,(27):219-219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七成左右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有什么办法让教师在亚健康状态中解脱出来呢?教育家孔子培养君子的"六艺"中,有"射"和"御"两项身心保健课程,可见身心活动在孔子心中的地位。然而,当今中小学中传统国学和养生健身技术的作用与地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却没有被充分彰显。事实上,传统文化养生健身技术对中小学教师的身心成长都有深远影响。优秀传统养生健身文化技术,不仅能成就中小学教师健康的体魄,还能培养其积极的精神面貌,顽强的意志。下面介绍以八段锦为例的养生健身操对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实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一浮先生书法艺术杜巽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素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中国当代理学大师"之称。作为现代中国最博学的一代德宗,马先生的学识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艺术虽只是道德文章之外的余暇之作,然其成就却并不...  相似文献   

16.
在梁启超与私立南开学校的互动中,国学教育是重要的媒介。梁启超与严修、张伯苓的早期互动为其在私立南开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演讲或讲座以及文化学院的筹建是梁启超在私立南开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具体实践。虽然最终文化学院以失败告终,但梁启超与私立南开学校的互动富有深意,它是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国学教育时代境遇的缩影与写照。近代中国私立大学中的国学教育是近代国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私立大学国学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国学教育在近代社会的时代命运,也有助于为现代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邓爱华 《科技潮》2009,(5):33-33
"十一五"时期,北京在全国率先确立了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强调北京农业要开发生产功能,发展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是首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籽种产业是首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本刊从本期开始特开设"籽种产业"专栏,集中展示北京籽种产业的新成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在资源和环境难以为继的倒逼之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东莞作出了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向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冲刺,随着"碧水、蓝天、绿地、宜居、绿色GDP"五大工程逐步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建城、修路、整山、治水"陆续启动。在这样一场向"拼资源、拼能耗、拼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say goodbye"的战役中,  相似文献   

19.
国学文化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学术界关于国学的理解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核心价值及历史使命的角度探讨了国学传承,展示了图书馆对于国学文化的贡献以及国学文化对图书馆的深刻影响,以便有助于新世纪国学文化和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长江 《科技信息》2010,(17):66-66,51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进步发展,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堆问题:第一是信息过量,难以消化;第二是信息真假难以辨识;第三是信息安全难以保证;第四是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数据挖掘技术将是上述问题的终结者,也将成为网络之后的下一个技术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