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严重威胁了网络的安全性。网络攻击的攻击树建模方法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的一种以结构化、可重用的方式来描述攻击信息建模方法。本文介绍了攻击树建模方法,研究了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攻击树,给出了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具体的攻击树模型,并分析了其可重用性,探讨了如何结合攻击树采取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性;安全分析和设计人员可借此构造更安全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是网络服务商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的逐渐发展,该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数据防泄漏方法通常通过关键词搜索实现,虚警率高,整体性能低下。为此,提出一种新的arp攻击后网络数据防泄漏方法,通过动态指纹检测对arp攻击后存在网络隐患的敏感数据进行初步检测,通过概率检测降低计算开销和内存。针对指纹比对,在随机选择的一组整数上对字符串进行检测,将检测点和Bloom滤波器关联,给出通过概率检测进行网络数据泄露检测的详细过程,从而防止arp攻击后网络数据泄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精度高,而且整体性能强。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一些学校在电脑上网时出现大面积掉线的现象,造成网络中断。许多人都认为这种故障是由通信线路或网络拥挤造成的,其实大部分是ARP欺骗攻击造成的,ARP欺骗攻击给校园网网络维护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认识ARP欺骗攻击的原理,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ARP攻击是可以防止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5G网络抗攻击领域内存在的网络抖动难以抑制、恶意攻击熔断效率不高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询加密鉴权机制的5G网络抗攻击算法.首先,利用基站和节点间存在的拓扑聚类关系,采用拓扑距离切割来实现对节点加入过程的主动应答,按能量水平实现快速排序,以增加恶意攻击节点的运行成本,优化网络传输质量;随后,基于拓扑距离、能耗等多参数,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参数筛除机制的区域稳定方法,能够通过基准鉴权时钟优先清除不同步的恶意节点,以提升网络对恶意节点的熔断效果;最后,按照最小生成树来形成传输区域,有效降低流量激增对网络带来的恶意攻击,优化区域间传输,以提高网络抖动抑制能力.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强的网络抖动抑制能力及更优的恶意攻击熔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进入互联网阶段,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不法分子利用系统的漏洞对用户主机发起的攻击也使人们不寒而栗.介绍了现行危害巨大的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攻击原理和攻击步骤,通过具体的例子直观地说明了缓冲区溢出的产生、为何会被不法者利用以及如何防御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缓存溢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漏洞类型,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各种操作系统和服务软件中,当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每一次蠕虫病毒的爆发,都给广大的网络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据此,在分析缓存溢出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实际缓存攻击的示例,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NT系统中,作为系统服务装载器的svchost进程经常被木马病毒用来进行系统攻击。在详细分析该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创建系统服务来监视有关注册表表项的变化以防止木马病毒通过修改注册表来使用svchost进程进行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秋阳 《科技资讯》2009,(16):18-18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入侵、攻击对信息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本文从典型的网络入侵和攻击方法入手,阐述了防范网络入侵与攻击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蠕虫病毒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 ,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破坏能力也越来越强,目前ARP攻击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病毒所采用,成为病毒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特别是近期局域网ARP病毒攻击事件出现群体高发期,我校时常出现网络频繁中断现象.调查发现,主要是因为个别用户计算机感染某种ARP病毒导致.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网络管理经验,对ARP病毒攻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缓冲区溢出攻击方式是最主要的网络攻击方式之一。本文首先对缓冲区溢出原理及攻击类型进行了阐述;其次,本文分析了Linux环境下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最后,简要介绍了缓冲区溢出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解释了缓冲区溢出的概念,从程序语言本身存在缺陷,不够健壮的角度出发,对缓冲区溢出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一个会导致缓冲区溢出的程序代码对缓冲区溢出攻击的产生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结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类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缓冲区溢出攻击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2.
袁野  宗学军  何戡  连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2):5170-5175
为解决传统入侵检测算法无法准确识别过程控制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过程控制攻击检测方法。该算法利用多层卷积在提取复杂输入特征方面的优势,将原始流量转化为灰度图像进行初级特征提取;同时引入残差连接以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利用胶囊网络特有的动态路由机制对初级特征进行聚类。使用2017 QUT_S7comm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可达94.64%,在验证集上对各类攻击的识别准确率均在90%以上,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预防针对工控系统的过程控制攻击。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遭受到的攻击及J-Sim仿真平台,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拥塞攻击,提出了一种拥塞攻击行为判断算法和跳频实施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应对拥塞攻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僵尸网络的攻击手法也日新月异,研发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目前的僵尸网络自身已经具备了安全保护的机制,特别是僵尸网络控制中心采用了攻击转移模式,也就是通过控制中心将某僵尸网络控制权转移给另一控制对象的技术.研究将呈现僵尸网络的控制与防护技术的相关特性,进而提出新的防御手法作为僵尸网络攻击转移现象的检测和防御基础.经实验证明,研究结果有效提高了僵尸网络搜索的准确率,而且随着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度的增加,其执行效率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是网络服务商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的逐渐发展,该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数据防泄漏方法通常通过关键词搜索实现,虚警率高、整体性能低下。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地址解析协议(ARP)攻击后网络数据防泄漏方法。通过动态指纹检测对ARP攻击后存在网络隐患的敏感数据进行初步检测,通过概率检测降低计算开销和内存。针对指纹比对,在随机选择的一组整数上对字符串进行检测,将检测点和Bloom滤波器关联,给出通过概率检测进行网络数据泄露检测的详细过程,从而防止ARP攻击后网络数据泄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精度高,而且整体性能强。  相似文献   

16.
DDo S攻击是当前互联网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DDo S攻击是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在SDN环境下基于KNN算法的模块化DDo S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选取SDN网络的5个关键流量特征,采用优化的KNN算法对选取的流量特征进行流量异常检测,最后基于NOX控制器和Net FPGA交换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其他的分类检测算法,所提的检测方案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更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17.
远程缓冲区溢出漏洞是网络安全领域最严重的安全漏洞.而远程过程调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环境中,是发起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常见手段.首先,阐述缓冲区溢出的基本原理,给出windows下利用远程过程调用发起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的一般方法和主要流程,通过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利用的实例,说明攻击流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防范缓冲区溢出漏洞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缓冲区溢出攻击手段及防范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黑客利用软件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如何进行攻击,然后研究了缓冲区溢出攻击的静态和动态防范机制,并总结了各种防范策略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医学诊断模型防御攻击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医学诊断模型知识蒸馏对抗攻击方法。首先创建医学对抗攻击端到端训练网络,并以残差网络作为对抗网络架构;其次在生成器特征块中融合扩张卷积块和通道注意力机制,采用马尔可夫判别器改进判别器网络结构;最后利用生成器和判别器组建生成对抗网络,使用对抗样本进行知识蒸馏对抗攻击,以训练医学诊断模型提高识别精度。采用对抗样本对所提对抗方法进行攻击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抗攻击的成功率为92.6%,与所对比的主流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成功率提高了20%,生成对抗样本的最大平均差异降低了3.68%,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分别提升了5.07%、20.29%。本文方法解决了医学诊断模型在对抗攻击中难以获取网络结构和参数信息的问题,生成的对抗样本更接近真实样本,网络效果更佳,为辅助医疗模型诊断及模型安全性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鹏  张建民 《科技信息》2009,(10):188-188
近段时期以来,ARP病毒攻击给公司网络造成上网速度有时很慢、经常掉线甚至上不了网的情况,给公司网络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网络传输以及地址解析协议的分析研究,分析了ARP协议的工作原理、攻击原理,并针对ARP攻击的特点和个人的维护经验,提出了查找内局域网感染ARP病毒的主机以及解决ARP攻击的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