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源精神源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样态,更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实践。安源精神为建党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课题组认为将安源精神内涵修正为“义无反顾、敢为人先、团结群众、英勇斗争”,并促成学界对安源精神基本内涵达成高度共识,这是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安源精神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产生的以人物、事件、会议等具体对象为表现形式的精神形态。毛泽东是党的创建工作的主要发起者、推动者,自然而然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创立者与践行者,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作出了探索性贡献。《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对伟大建党精神阐释的标志性贡献。“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对伟大建党精神弘扬的前瞻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中国近代革命战争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各种中国共产党精神形态的思想源头和历史母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形成的精神谱系的共同特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中生成的安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运动中构建的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最初呈现、模范呈现、独特呈现以及早期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枢纽呈现,堪称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代表性呈现,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工人运动革命领域中的“精神代表”。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面具有较多的一致性,因此从伟大建党精神探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从“知、信、行”的角度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课程教学、日常教育、校园文化和实践教育中融入,使伟大建党精神达到较好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任务。从“讲什么”来看,把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动力及价值主体作为思政课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重点;从“怎么讲”来看,用“四个结合”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观点与案例举证相结合等方面入手,整合“四种课堂生态”,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路径提供参考;从“谁来讲”来看,必须抓好领导示范、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等多元主体力量的推动和实践,使高校思政课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能够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宝贵精神资源,在奠定根本信仰、锚定责任担当、培养精神意志、铸牢价值立场等四个层面具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时代价值。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面临着主体、技术、教学三个层面的现实困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代协同发展,只有在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三个层面推陈出新,才能确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基于新的革命理论,提出新的革命目标,创造新的革命伦理,催生新的革命精神,使中国革命文化从旧革命文化发展成为新革命文化.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开展伟大斗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都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中国革命文化的优...  相似文献   

9.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构建了党的精神谱系,锤炼了党的政治品格,而且推动了中国文化建设,建立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伟大建党精神决定文化自信建设的底色、主题和目标,这一维系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老西藏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进军和解放西藏、建设和发展西藏的过程中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西藏军民扎根边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建设边疆伟大的精神指引。我国学者对“老西藏精神”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应根据时代特征深入挖掘“老西藏精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价值;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加强“老西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其他精神的比较研究;打破响应化研究固有模式,谋求常态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形成的,其形成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八一精神的总结要有自己的特点和权威的理论依据。八一精神的内容很丰富有其深刻的内涵: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勇于创新的高贵品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敌的统一战线思想。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激励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八一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又是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是两者的统一,其内涵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勇敢顽强,百折不挠.八一精神对于新的历史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现强军总目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寻梦、追梦、筑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过程,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科学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国梦"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的革命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苏区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苏区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它同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其它革命精神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苏区精神具有坚定信念,勇于开拓;注重调查,实事求是;思想建党,保持先进;关心群众,艰苦共尝;前仆后继,无私奉献等丰富内涵。苏区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在形成过程中,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影响,两者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同时,苏区精神对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具体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志存高远"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为民"的担当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站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考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我们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与力量之源,也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之本、精神之基与精神之源,是支撑和驱动当代中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西柏坡精神作为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锤炼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和风貌,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正确阐释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与西柏坡精神的辩证关系是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的基本要义。对西柏坡精神内涵的科学解读须基于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抗非典精神与新世纪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里,始终伟岸屹立且日益繁荣昌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这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和大培育,对彻底战胜这场重大灾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产生巨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革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革命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起来的钢铁长城,“对党忠诚、坚信马列、人民至上、无私奉献、鱼水情深、勇往直前”是大别山精神的概括表述。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更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南昌之所以具有她的魅力,是因为她孕育了"八一"精神.八一南昌起义源于中华民族向往光明的深厚文化积淀,传承了华夏子孙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它所蕴涵的"八一"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体现了共产党不畏强权的伟大气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勇气."八一"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中"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是"八一"精神的精髓.八一精神是永恒的,她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彰显出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