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舟山产的冷冻小规格白姑鱼为对象,研究了鱼肉和鱼糜蛋白在-30℃、-20℃和-10℃下的冻藏稳定性和冷冻变性特点,并考察了不同抗冻剂对白姑鱼鱼糜低温变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白姑鱼鱼肉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肌原纤维蛋白都容易发生变性,并且冻藏温度越高变性速度越快,而凝胶强度则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添加各种抗冻剂可较好地抑制其冷冻变性,其中海藻糖和乳酸钠的抗冻效果可与商业抗冻剂比拟,可以在工业化生产中单独应用或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鲈鱼肌原纤维蛋白为原料,以巯基质量摩尔浓度、紫外吸收强度、内源性荧光、浊度、二级结构等为指标,研究热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0~90℃下,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质量摩尔浓度减小、紫外吸光度增大、荧光强度下降、 Ca2+-ATPase活性下降.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先增大后减小.热处理使肌原纤维蛋白的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和无规卷曲的含量增加.热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浊度增加、乳化性和起泡性先增加后减小.主成分分析表明,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和乳化性被主成分介绍的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以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ATPase活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疏基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肌原纤维蛋白在-10℃,-20℃,-30℃和-40℃下冻藏时的变性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鲫鱼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ATPase活性以及巯基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且鲫鱼蛋白质的变性速度在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P<0.01),冻藏温度越低,变性越缓慢。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添加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燕麦蛋白对肉类食品质构等特性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干燥方法(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处理燕麦蛋白,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燕麦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以及添加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燕麦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燕麦蛋白的结构及性质影响不同,与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相比较,冷冻和微波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游离氨基和羰基含量显著下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冷冻、真空和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β-折叠结构含量下降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上升;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冷冻和微波干燥,喷雾和真空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的最大发射波长出现了红移;微波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表面疏水性最低且溶解性最好。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燕麦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质影响不同,与肌原纤维蛋白相比,添加冷冻、真空和微波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未改变凝胶温度,而添加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凝胶温度降低了2℃; 添加微波、真空和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均提高了凝胶的G′ 和G″,表明混合凝胶的弹性和黏性提高,而添加冷冻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降低了凝胶的黏性和弹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形成的混合凝胶网络具有更为紧密的网状结构,且孔径相对较小,而冷冻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形成的混合凝胶网络较为疏松,孔径相对较大。本研究旨在为功能型肉制品,包括谷物-肉类乳化型肉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不同低温条件下龙眼果实的冻结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龙眼果实分别在-18、-40和-76℃三个低温条件下进行速冻处理的冻结曲线、结冰率和裂果率等情况,探讨了以空气作为冷冻介质时的龙眼果实冻结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冻结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并不明显;最大冰晶生成区为-2~-14℃;冷冻温度在-40℃以下即可满足速冻要求,温度过低会引起裂果率上升.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大豆多糖对鳙鱼鱼糜蛋白冷冻变性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1%、3%、5%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的鳙鱼鱼糜经-18℃冻藏12周后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的变化,并结合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鳙鱼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在冻藏的前4周迅速下降,其后下降速度减缓,呈两段下降趋势,而SSPS的加入可以缓解这些指标的下降,且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好.冻藏12周鱼糜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表明,SSPS可以减少鱼糜肌原纤维蛋白芳香族氨基酸残基(色氨酸、酪氨酸)的暴露,降低α-螺旋含量的减少,阻止二硫键构象由扭曲-扭曲-反式向扭曲-扭曲-扭曲的变化,且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好.说明SSPS可有效地减缓鳙鱼鱼糜在冻藏期间的蛋白质变性,提高其冻藏品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蛋白抗冻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P-Sepharose阳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蓝圆鲹骨骼肌中分离纯化得到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SDS-PAGE结果显示,GPI分子质量约为56 ku;Western-blot分析显示,纯化的蛋白质与抗白姑鱼GPI多克隆抗体有很强的阳性反应,表明其为GPI;GPI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8.0和40℃;GPI能有效抑制蓝圆鲹肌原纤维蛋白在55℃下的自身降解,且随着GPI添加浓度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逐渐受到抑制,提示GPI可用于鱼糜制品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酸降解、β-葡聚糖酶水解、纤维素酶水解、辐照降解、微波辅助H2O25种方式降解魔芋葡甘聚糖.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对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保护效果,并对不同降解产物的冰点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能有效地抑制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在冻藏过程中的蛋白质变性,其中β-葡聚糖酶水解、纤维素酶水解和辐照降解的魔芋葡甘聚糖添加量为0.5%,抗冻效果略优于商用抗冻剂.同时,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作为冷冻保护剂能降低水分子的冰点和融化热焓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生产工艺,探究化学成分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规律,通过夏比冲击试验方法研究了3组铸态全铁素体球墨铸铁的低温冲击韧性,分析了硅、碳含量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3组试样中,冲击韧性随碳含量增多和硅含量降低而升高;冲击韧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20℃下可以达到15.20 J,冲击韧度值在温度低于-40℃后变化不大,韧脆转变温度在-40℃以上。冲击断口形貌表明,随温度降低,球墨铸铁的断裂机制由韧性断裂转为韧脆混合断裂,最后变为脆性断裂。可见碳硅含量会对低温冲击韧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燕麦β-葡聚糖分别以质量分数0、0.2%、0.4%、0.6%、0.8%、1.0%添加到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中,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ζ-电位)和凝胶性(保水性、凝胶强度、白度值、内部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显著增加了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活性、稳定性和ζ-电位的绝对值(P<0.05),并减小了粒径。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能显著增加凝胶保水性、凝胶强度和白度值(P<0.05);燕麦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能够显著缩短凝胶的弛豫时间,显著增加不易流动水峰面积百分数(P<0.05),显著提高加热终点时凝胶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能够使松散的蛋白质凝胶网络变得致密均匀。添加燕麦β-葡聚糖可以通过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液滴聚集以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通过在加热过程中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以提高蛋白凝胶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添加量为1.0%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和凝胶性的提高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多种温度(15、20、25、30℃)处理小麦种子后幼苗内含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20℃时核酸、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它各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则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12.
考察温度对鱼类低氧耐受生化反应的影响,以白鲢(H ypophthalm ichth ys molitrix)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5、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并以不经历急性低氧处理的实验鱼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实验鱼的血液和白肌中乳酸、白肌和肝脏中的糖原、葡萄糖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经急性低氧处理后高、低温组血乳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低氧处理后15℃下肌糖原和30℃下肝葡萄糖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不论低氧处理与否)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温度的升高并未改变实验鱼的肌葡萄糖以及肝葡萄糖的含量;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温度与低氧处理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白鲢幼鱼在面临温度变化和低氧胁迫时鱼体内代谢底物和无氧代谢产物水平均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实验鱼适应不同温度环境及低氧胁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温驯化对锯缘青蟹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不同低温驯化的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鳃,肝胰腺和肌肉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个驯化温度下鳃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下降,但仅肌肉可溶性蛋白在15℃组显著高于27℃组(p<0.05),其它与27℃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腺可溶性蛋白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在5℃和10℃驯化组显著高于27℃组(p<0.01或p<0.05),15℃驯化组也高于27℃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温驯化下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可溶性糖含量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鳃和肌肉可溶性糖在15℃驯化组显著高于27℃组(p<0.01),其它与27℃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腺在15℃驯化组也高于27℃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5℃和10℃驯化组却显著低于27℃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鳃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及肝胰腺中可溶性糖在15℃驯化下增加是对低温的的一种积极适应;随着驯化温度的降低而下降,是由于较低温度下蛋白质和糖在生理代谢中大量消耗所致.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却显示出与鳃和肌肉不同的变化,这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执行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调控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旋幽夜蛾卵期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针对我省每年春季往往发生寒流低温冷冻这一气象特点,探讨低温对昆虫致死作用的可能性和致死作用强度.以农业害虫旋幽夜蛾Scotogramniu Trforlii Rotte-mberg卵期为研究重点,通过测定过冷却点、结冰点和不同低温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冷冻处理,得出如下结论.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0.3±0.7℃、-4.3±0.2℃;一定低温条件下,处理时间愈长,卵孵化率愈低,随着低温强度加大,卵孵化率明显降低;同时讨论了卵发育进度与低温处理之间的致死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皱纹盘鲍腹足肌肉中肌原纤维结合型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SDS-PAGE结果显示,肌原纤维在55~60℃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和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会发生明显的降解.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1,10-phenathroline能够有效抑制MHC和PM的分解.EDTA以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enzamidine共同作用几乎可完全抑制蛋白质降解,揭示鲍鱼肌肉中存在肌原纤维结合型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P)和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inase,SP).通过加热、强离子浓度溶液抽提相结合的方式,从肌原纤维蛋白中初步分离出这两种酶.分别利用这两种酶对肌原纤维蛋白进行降解,发现最适温度均在60℃左右,与肌原纤维蛋白自身降解的最适温度(55~60℃)相吻合.对SP的底物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丝氨酸蛋白酶对P1位为Arg残基的荧光底物有较高的分解作用,而对P1位为Lys残基的底物分解较弱.  相似文献   

16.
将原料牛奶按低温冷冻(-20~-16℃)-常温解冻(20~25℃,CFHT)、低温冷冻-冷藏解冻(2~4℃,CFRT)、超低温冷冻(-80~-76℃)-常温解冻(UFHT)和超低温冷冻-冷藏解冻(UFRT)4种不同方式处理,分析牛奶冻藏1、3、5、7、14、21、28 d后的酸度、色泽和营养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牛奶...  相似文献   

17.
高温下碳纤维-混凝土界面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在4,40,60,80,100,120,140,160,180℃下进行碳纤维-混凝土界面的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界面破坏形式、温度对胶体及碳纤维的影响,以及黏结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建立了不同温度下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试验结果表明,40℃时的界面黏结强度高于其他温度;40℃后黏结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超过100℃后,黏结强度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空冷贝氏体钢动态压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HPB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金相显微镜和S-4800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空冷贝氏体971钢的动态压缩性能与热处理工艺、长径比和试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971钢正火后500℃回火处理随长径比提高动态压缩屈服强度提高约8%,正火后650℃回火处理随长径比提高动态屈服强度提高约20%.971钢具有低温敏感性,在—40℃低温下的动态压缩屈服强度比室温下降低约20%;帽形试样绝热剪切带内组织比带外组织致密,伴有熔化现象并形成棱状和微孔网状形貌.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聚醚砜与环氧树脂反应,合成了改性环氧树脂,结合DSC,SEM及FT-I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聚醚砜含量的改性环氧树脂在低温下(-50℃)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聚醚砜对环氧树脂固化温度影响不明显;低温下,聚醚砜含量升高,环氧树脂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聚醚砜含量为40%时,改性环氧树脂在低温下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最高,分别为114.42 MPa及193.76 MPa。  相似文献   

20.
考察温度对鱼类低氧耐受生化反应的影响,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5、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并以不经历急性低氧处理的实验鱼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实验鱼的血液和白肌中乳酸、白肌和肝脏中的糖原、葡萄糖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经急性低氧处理后高、低温组血乳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低氧处理后15℃下肌糖原和30℃下肝葡萄糖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不论低氧处理与否)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温度的升高并未改变实验鱼的肌葡萄糖以及肝葡萄糖的含量;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温度与低氧处理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白鲢幼鱼在面临温度变化和低氧胁迫时鱼体内代谢底物和无氧代谢产物水平均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实验鱼适应不同温度环境及低氧胁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