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睾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宗梁 《科学通报》2005,50(18):1935-1941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免疫系统由早期的天然免疫和后期的获得性免疫所组成. 免疫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其中包括长效的免疫记忆反应, 对病原体或外源分子予以识别和清除, 以保护宿主的自身稳定. 本文简单介绍附睾的结构、功能和附睾上皮细胞组成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通过分析炎症引起的附睾内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大鼠附睾防御素的表达和防御素的抗炎症细胞反应, 介绍附睾的血-附睾屏障、免疫屏障以及附睾炎症和男性不育的病理机制, 揭示附睾与免疫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最后对今后应关注的与附睾免疫学相关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心理免疫学     
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是一门崭新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它揭示大脑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以影响疾病易感性的方式。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制机体中外来物,如细菌和病毒。它与机体癌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易感程度取决于免疫功能状况。过去生物学家认为免疫系统是一种独立的自我调节的体系。最近研究表明大脑会影响免疫功能,这意  相似文献   

3.
鱼类生存环境特殊,黏膜组织与外界水环境直接接触,极易受到水中各种病原的侵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鱼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黏膜免疫系统,即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 MALTs),包含B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等重要的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在抵御外界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此外,鱼类黏膜表面定居着大量共生菌,其与黏膜免疫之间的互作共同维持了宿主的黏膜稳态平衡.类似于哺乳类和鸟类黏膜IgA,硬骨鱼类分泌型免疫球蛋白T(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T, sIgT)能够结合到共生菌群表面发挥免疫排斥作用,在维持黏膜稳态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解析MALTs在鱼类抗感染免疫以及黏膜微生物稳态调节中的机制对鱼类免疫学乃至整个脊椎动物比较免疫学的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鱼类黏膜免疫系统组成、黏膜B细胞和Ig抵御病原感染的功能以及黏膜Ig与共生微生物互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鱼类黏膜免疫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从黏膜免疫角度为鱼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免疫遗传学看来,孕育在母亲子宫中的胎儿,如同双亲和孩子之间移植的组织或器官.在婴儿离开母体之前,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亲免疫系统的排斥,或其他由于免疫反应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是因为胎儿的遗传物质分别来自父母,只要胎儿和母亲的某些遗传物质在免疫学上不配合,就有可能使母亲的免疫系统被致敏并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是针对胎  相似文献   

5.
免疫系统是机体的保卫者。对免疫系统复杂机制和其工作机理的研究,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即免疫学。目前,对免疫学的研究和考察还处于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随着新的现代分析方法的出现,免疫学的发展很快,特别是与化学、遗传学、生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相接合的边缘学科更是进展神速。对被称为T淋巴细胞感受体活动结构的揭示,已成为在这一边缘学科所发生的较有影响的事件之一。单克隆抗体的发现,更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相似文献   

6.
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及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始终处于各种病原物的威胁之下.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免疫系统.基于对"非我"识别的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保守的相关分子模式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而引发的免疫反应,称为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物;第二个层面是由抗病基因编码的R蛋白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物分泌的效应子(effector),进而激发较强的防卫反应,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在自然选择压力下,植物与病原物不断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环境因素及人类生产活动使得植物-病原物互作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植物与病原物之间长期相互选择和适应,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之间的竞争呈现"zig-zag"动态变化,这也是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免疫"最初是作为机体的一种抗感染的功能被认识的.当意识到是一些识别性成分在起关键作用时,曾引起了免疫学家们的担忧,如曾获得19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埃尔利希(P.Ehrlich)就设想过免疫识别和排斥自身组织的景象,称之为"自身中毒恐怖"(horror autotoxicus).令人遗憾的是,免疫可能带来的问题并非仅是想象中的.免疫不仅是引起临床上许多病症的基本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肌无力、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各种各样的自身免疫病,而且也使机体在接受治疗方面遇到了不小的障碍,如药物过敏、输血红细胞被溶、移植器官遭到排斥等.这些现象也使免疫学的核心问题被确立为它是如何区分不同抗原并分别对待的,常被简化表述为区分"自己"和"异己".现代免疫学就是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而形成、发展的,近年来又有了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是古老的、保守的和重要的抗感染防御体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甚至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攻击时,均可以活化并产生不同的天然免疫防御应答.天然免疫系统如何防御病原体微生物感染,一直是免疫学甚至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哺乳动物(小鼠(Mus musculus)和人)的天然免疫防御效应和机制研究成为目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体的免疫识别、免疫细胞集聚和病原体免疫清除等不同阶段的天然免疫防御效应和机制.本文主要从以上3个方面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在天然免疫细胞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效应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某一热点研究主题,也引用了较为详尽的文献综述.这将有助于研究者从整体上认识天然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细胞和分子对病原体感染的防御效应.  相似文献   

9.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是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类型,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两个核心主题.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人们企图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性的方法来防治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则可通过消除免疫耐受,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来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及杀伤肿瘤细胞.随着对免疫耐受机理的阐明,可以用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达到定向操纵免疫应答的过程,必将为医学的进步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人体的"警卫兵"——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人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因为有了它,人体才能抵御病原菌的侵犯。它具有高度的辨识能力,通常能精确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使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保障人体自愈力的发挥。人体的免疫器官有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骨髓与白细胞、胸腺、脾脏、盲肠。正是靠着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