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贵州小叶苦丁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探究其产量以及品质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找出适宜贵州小叶苦丁茶植株(粗壮女贞)生长的土壤水分范围,为丰富贵州小叶苦丁茶的优质丰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贵州小叶苦丁茶植株(粗壮女贞)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设置6个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贵州小叶苦丁茶叶片形态及叶片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①叶片指标包括叶片数、单叶面积、叶长与叶宽,茶产量指标包括单株发芽数、芽质量、一叶两芽质量、一叶四芽质量均在土壤相对含水率为85%时达到最高,各指标在70%~100%的含水率处理间并无差异。②植株死亡率随着土壤含水率降低而升高。③可溶性糖、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黄酮、茶皂素含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率减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相对含水率≤55%时,可溶性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黄酮、茶皂素含量均降低。【结论】适宜贵州小叶苦丁茶植株(粗壮女贞)栽培且获得最佳产量和品质的土壤相对含水率范围为70%~85%。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木犀科苦丁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民 《贵州科学》2015,33(1):71-75
以粗壮女贞为代表的木犀科苦丁茶是我国民间最具影响的两大类苦丁茶之一。本文作者依据近年的文献考证、实地考察和标本鉴定结果,认定木犀科至少有11种植物(包括变种、变型)在我国民间作为"苦丁茶"饮用,其中女贞属有10种,木犀属1种。本文介绍了木犀科苦丁茶的种类与分布,并对木犀科苦丁茶的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进行了综述。作者指出了目前木犀科苦丁茶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和华安西陂林场12年生162个家系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3 个年度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家系遗传力的变化,估算在一定选择强 度下的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共选出22个优良家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6 m、 16.9 cm、0.135 8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8 %、14.4 %、27.5 %;在优良家系内进行优良单株选择 ,入选47个优良单株,平均树高14 m,平均胸径22.8 cm,平均单株材积0.257 1 m3,遗传增益分别 为7.1 %、15.7 %、43.5 %。  相似文献   

4.
中国木犀科代茶植物的多样性与开发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研究、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我国民间使用的木犀科植物代茶植物至少有17种,其中以女贞属中代茶植物种类最多(10种),其余的代茶植物分布于流苏树属(1种),雪柳属(1种),素馨属(1种),木犀属(2种)以及丁香属(2种)。有9种木犀科代茶植物在我国不同文献、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中被称之为"苦丁茶"。在我国所有的木犀科代茶植物中,以粗壮女贞和茉莉花最具影响,已在西南地区大面积人工栽培和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宝剑(Vriesea marjolcin)、安祖花(Anthurium andraeanum)和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3种花卉在萧山区海拔500 m山区越夏与海拔9 m平原越夏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山区越夏后,金宝剑的叶片数、叶片长度、叶宽、株高和冠径分别比平原越夏后增长了6.9%,28.6%,7.1%,7.5%和9.7%,叶色较深,生长好又快;安祖花的植株高,花蕾多,叶片深绿、有光泽,其平均株高和单株花蕾数分别比平原越夏后高3.2 cm和多0.8个;一品红的平均株高55.8 cm,每株最大苞片平均7.8 cm,且完全转红,达到市场销售的要求,而平原越夏后则出现下部叶片掉落的现象(平均株高57.1 cm,每株最大苞片平均7.2 cm),不完全转红,不能形成成品,达不到市场销售的要求。表明这三种花卉在山区越夏的生长情况都要好于平原越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陕西黄河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本调查法研究了芦苇的生长指标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动态,了解环境因素的改变对陕西黄河湿地芦苇的生长情况影响。结果表明:陕西黄河湿地芦苇平均株高102.3119.22cm、平均茎粗2.180.49cm、平均单株叶面积66.5816.09cm2、单株平均展开叶片数为4.670.99、叶平均生物量为1.240.51g/m2、茎平均生物量为3.251.74g/m2、地上平均生物量为4.492.03g/m2。各项生物指标都与芦苇生长规律相符合,表明陕西黄河湿地芦苇的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粉菠萝组培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观赏凤梨的主要种类之一———粉菠萝[Aechmea fasciata(Lindl.)Baker]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用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100 mg.L-1肌醇+0.5 mg.L-1烟酸+1.0 mg.L-1盐酸硫胺素+0.5 mg.L-1盐酸吡哆素+2.0 mg.L-1甘氨酸+2.5 mg.L-1BA+0.25mg.L-1NAA+7 g.L-1的琼脂+25 g.L-1的蔗糖作为初代培养基(pH=5.8),成功地建立了无菌材料;增殖培养基的成份与初代培养基完全相同时,经连续6个月的培养(此期间不更换新鲜培养基),繁殖系数可达8.9倍;试验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配比的生长调节剂对粉菠萝增殖培养效果的影响,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以NAA=0.5 mg.L-1的处理(不附加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能取得最理想的增殖效果,繁殖系数为9.51,而且植株嫩绿、粗壮、长势最好;生根壮苗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剂(IBA)浓度为1.0 mg.L-1,其余成分与初代培养基完全相同,在该培养基上培养180 d的粉菠萝组培苗,平均株高可达10.74 cm,单株平均根数可达10.32条,单株平均根长为2.51 cm;粉菠萝组培苗容易移栽成活,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玉竹1a根茎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不同种栽直径、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与株高、平均单株叶片数、单位面积根茎产量不呈正相关,最佳密度是10cm"30cm,1a生玉竹根茎产量达到667m2为2332.8kg;种栽直径与株高、单株叶片数、单位面积根茎产量呈正相关,种栽直径1.1cm的平均单株根茎重量为0.1653kg,是种栽直径0.2cm的平均单株根茎重量0.1005kg的1.64倍,增加产量幅度达64.5%,因此,瘦弱细小的根茎不宜留种;播种深度与株高、单株叶片数、单位面积根茎产量不呈正相关,种栽播种深度为6cm是最佳播种深度,其根茎产量比播种深度14cm的增产111.2%,比播种深度10cm的增产44.2%,比播种深度2cm的增产36.1%。  相似文献   

9.
测定、分析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闽楠8个种源41个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闽楠家系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性状上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直度形质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冠幅、分枝度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以11 a林龄单株材积和树高、胸径、通直度作为选择依据,综合选出7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8.68 m,11.48 cm,0.047 743 m3,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72 5,0.791 7,0.855 7,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2.96%,16.84%,48.51%.这些优良家系可用于闽楠造林绿化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0.
文献研究、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我国民间使用的木犀科植物代茶植物至少有17种,其中以女贞属中代茶植物种类最多(10种),其余的代茶植物分布于流苏树属(1种),雪柳属(1种),素馨属(1种),木犀属(2种)以及丁香属(2种).有9种木犀科代茶植物在我国不同文献、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中被称之为“苦丁茶“.在我国所有的木犀科代茶植物中,以粗壮女贞和茉莉花最具影响,已在西南地区大面积人工栽培和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