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表示:中国的网站十分注重为网民提供发表言论的服务,约80%的网站提供电子公告服务。中国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2亿个博客用户,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博客作为第四媒体中最强有力的传播方式,发展势头强劲,其对于文化的传播、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众价值观念的转变等产生了极具震荡性的深层冲击。博客在拓宽言论渠道、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因缺乏社会责任担当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主要有:用错误言论误导公众,弱化主流价值观;虚假信息泛滥,引发社会不稳定;传播偏激言论,易使青年一代丧失理性;对政治传播内容和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弱化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容易使自己成为新的文化霸权的工具。对此,应加强对博客的管理,扩大其正面效应,消除其负面影响;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博客网站和博客行为;提高网民素质,增强其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完善博客门户网站整体架构,构建主流权威性网站的博客平台,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降低博客的自由度。我们应认真研究博客文化,弘扬真正的博客精神,努力消除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琳 《科技信息》2009,(22):I0162-I0162
一、博客概述 博客全称是WebBlog,音译为“博客”,中文就是网上日志的意思,主要用于个人发布网上日志。通常将发布网上日志的人称为Blogger,或者也称为“博客”,因此“博客”就有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发布网上日志的Blogger,另一个就是博客本身。博客于1997年在美国出现。最初,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在新闻出版业采用较多。此后,它在全球迅速发展。目前,博客开始在国内迅速流行,有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在使用博客,教育领域也开始大量应用。博客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它具有E—mail、BBS和ICQ等交流方式所不能具备的特点,所以被人们称为继上述三种网络交流方式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媒体已经看到了与网络结合中所获得的一种整合传播效应。纷纷与网络相捆绑,而网络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决定了它相对的自由特性。BBS、博客的普及更是让普通人也能发布和转载新闻,网络传播已呈现分众传播的态势,当今世界是一个在传播中发展,在传播中改变的世界,但新闻道德、公信力的缺乏却让新闻在网络中的传播价值打了折扣。其实,如果将网络传播中新闻的自由问题加以控制和管理,未来的网络新闻传播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就新闻的自由如何在网络传播中得到更好的控制及其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博客是一种网络传播的新样式,它的流行使转载新闻越来越多地被网民所默认。在充实博客内容以及提升点击率上,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的确是一条捷径,但同时它也引出了著作权的相关问题。本文对博客的著作权及其它在转载新闻作品时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侵权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和社会观念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很多普通市民开始自己编辑、发布新闻,尤其是博客的广泛应用,使市民新闻正在迅速流行开来.市民新闻降低了新闻传播的门槛,对传统新闻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对主流媒体和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面对市民新闻的兴起,主流媒体应该建立健全应对机制,从而创建一个和谐繁荣的传播生态环境,促进传播的良性发展,提高传播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网络传播体系的建立,网络新闻评论已成为各个新闻网络的焦点,尤其成为新闻传播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针对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及发展空间、网络新闻评论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互联网在新闻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博客信息交流是一种基于网络的非正式交流,具有正式交流无法替代的作用。博客信息交流过程主要通过评论、引用通告和社会网络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流程简化,信息流量加大,"把关人"地位弱化,信息机构也是虚拟的存在形态。与传统正式交流、传统非正式交流和普通网络社区交流相比,博客信息交流更注重用户参与创造内容,注重内容生产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博客数据采用XML格式进行标准化存储,在技术、传播和综合组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博客是当下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网络词汇,实质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的一个网页。其功效主要有发表评论、记录心情、上传图片等等。网络拥有传播波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之特点,所以也因此博客广受欢迎。将博客的这一特点运用在教学中,将可以起到以往教学的不可替代作用。文中重点从五个方面进行对博客在高校美术教学的优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网络传播体系的建立,网络新闻评论已成为各个新闻网络的焦点,尤其成为新闻传播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针对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及发展空间、网络新闻评论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互联网在新闻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博客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浪博客平台上设计一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博客.教学博客设计有文章分类、自定义链接、公告栏、留言板、文章评论、自定义等功能模块,能够辅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资源和网上指导,方便师生进行网上交流;能够以博客的设计、应用、美化为任务驱动,扩展学生多方面的计算机技能.  相似文献   

12.
张天 《科技信息》2012,(36):93-93
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传播先锋,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人类传播模式从大众传播到博客传播的改变。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社会化传播理想。因此,写博客成为了新时期网民的一种网络流行行为。作为一种传播信息、展示自我、教育学生的现代化平台,高校辅导员博客运行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博客的影响力是否足够大。在网络社会,影响力的判断标准最主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点击率。  相似文献   

13.
继博客、播客在网上风行之后,拍客逐渐成为网上新宠。然而随着拍客作品在网上的大量传播,拍客文化背后潜藏的侵犯被拍者隐私权、缺乏传统媒体记者“寻根究底”的职业精神、人文关怀的缺失、低级媚俗等现象也日益凸显。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拍客网站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拍客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机制;提升信息时代网络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引导拍客文化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博客自2002年传入中国以来,得到迅猛发展,这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与博客的传播模式及特点密不可分。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博客的传播模式,对博客的传播过程作简洁直观的描述,从而进一步分析博客的传播特点,阐明在网络世界里,博客正扮演更多的角色,改变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方式,给社会文化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成为传播学领域里,尤其是网络传播界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可能正在毁掉流行音乐CD,但却在帮助古典音乐复兴。我的古典音乐博客2004年春,几经踌躇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开博客。我预订了一个网址,签订了一项叫做Typepad的互联网"傻瓜"服务协议,而且,随着全球众多患有强迫性"谷歌"失眠症患者的兴致,也开始通过添加点滴片段,加入了网上狂热的写手大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博客(Blog)的引入还不到10年,其发展无论是在商业化方面还是在社会影响方面都还处于启蒙阶段。尽管起步较晚,中国博客也正同样经历着从仅具单一传播功能的“个人日志”向具有复杂传播功能的“新媒体”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的革新,也是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心理、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将给社会传播领域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赵星  沈浩 《科技信息》2012,(34):329-329
网络自媒体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自主交叉裂变式传播形成的传播方式。自媒体的主要载体为博客、播客、微博、维基、掘客、论坛、手机短信等即时通讯。自媒体作为体育新闻传播的媒介正展现出时效性、便捷性、全面、多样性等越来越多的优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自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单单是积极的,同时也有消极的因素。比如,网络自媒体传播主体的良莠不齐,监督体制缺乏状态下虚假新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等等,给体育新闻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下的健康良性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发挥网络自媒体传播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积极因素,尽量避免消极影响,寻求革新,不断优化服务,并不断创造效益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季鸾是我著名的报刊政论家,一生坚持"文章报国",写下了不少脍炎人口的佳作。尤其是在主持《大公报》期间他通过其生花妙笔将言论的影响发挥极至,其本人也被认为是"文人论政"的典型。研究张季鸾的新闻评论,对我们今天撰写评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网络小说批评是21世纪初的一种小说批评新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小说批评模式,而是一种集网络性、现场性、综合性、立体性等多元传播媒介元素为一体的新型小说批评模式。按具体传播平台之不同,可分为:网站小说批评、博客小说批评、微博小说批评。其文体形态总体呈现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批评与网络言论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知识和信息飞速传播,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当前网上社会经济已经初具模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挑战。该文将从“微博”吸引公众的原因出发,梳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进而探讨应对的措施,希望为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微博挑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