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疣螈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脾脏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了贵州疣螈的核型,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4,第6、7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2对是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9对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形染色体对,本文还对已知近缘种进行了核型比较。  相似文献   

2.
贵州疣螈捕食和反捕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贵高原特有种贵州疣螈(Ty lototritonkweichowensis)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记录了贵州疣螈常见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贵州疣螈的捕食行为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捕食方式,捕食过程中嗅觉起了主要作用,捕食动作迅猛而准确;幼体时期存在相互残食现象。反捕行为基本上是一种防御行为,利用其自身良好的保护色和逃逸作为反捕手段,在其被捕捉后,又利用嘴、尾等攻击敌人,同时还利用体表分泌的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粘液来作为御敌手段。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2009年8月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境和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内文县疣螈的分布呈\"斑块化\"和\"破碎化\"的特点,只在农茶、石屋冲、东冲和包家河4地发现有文县疣螈,平均种群密度为0.180只/m2,农茶最高(0.368只/m2),包家河只有零星分布.对海拔高度、水深、流速、基底类型、植被盖度、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的选择具有较显著差异,较适合的生境为海拔高度1 100~1 400m区间,水深0.3~0.8m,沙石底质,流速小于0.5m/s,植被盖度60~80%的水潭或小溪.主要食饵为节肢动物,占73.0%,其次为环节动物,占23.5%,另有少量软体动物,捕食与生境选择存在一定关系.在分析了保护区影响文县疣螈生境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保护文县疣螈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细痣疣螈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脾,肠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了细痣疣螈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该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第6,8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2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9对无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形染色体对。本文还对该种与其近缘种进行了核型比较,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活于云南省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瘰疣螈的繁殖习性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在大理地区繁殖期一般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窝卵数为96.43±6.14枚,孵化期20~23 d,人工孵化率80.5~92%;自然孵化率72.2~80.9%;对不同日龄幼螈的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外鳃萎缩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大理点苍山的红瘰疣螈为材料,应用常规血涂片,Giemsa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红瘰疣螈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红瘰疣螈的外周血细胞中红细胞有核,呈椭圆形、梨形,平均含量为1.48×105个/mm3。白细胞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17×105个/mm3。白细胞中按细胞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其顺序依次为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生活习性、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方法,研究了成体大凉疣螈肺脏的基本组织形态和纤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成体大凉疣螈肺脏大体解剖为一对有弹性的中空薄壁囊状结构,内表面呈蜂窝状;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囊状肺分为气管、隔膜和肺泡的多级结构,与高等动物肺脏的基本结构相似,但肺泡数量少,表明其呼吸功能较弱.对纤维分布的观察结果表明,成体大凉疣螈肺脏的气管和肺泡壁拥有较为丰富的胶原纤维.该文首次对大凉疣螈做了肺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为更深入了解疣螈及其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尾斑瘰螈夏季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山县的莲花、大塘、西江等处的实地观察 ,报道了尾斑瘰螈夏季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捕食场所及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贵州5种蝾螈几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了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 ,无斑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若干种组织的LDH同工酶 ,结果表明 5种蝾螈种属差异明显 :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的LDH为 5谱带型 ,而无班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的LDH则为非五谱带型 ,各种的LDH亚基构成和迁移率均有所不同。依据 5个种的LDH同工酶的种属差异 ,对它们的系统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贵州5种蝾螈酯酶同工酶(EST)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贵州疣螈、细痣疣螈、无斑肥螈、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的EST进行了研究。5种蝾螈的同工酶种属差异明显,以EST酶谱为性状,对这5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贵州疣螈和细痣疣螈被聚为一类,尾斑瘰螈和无斑肥螈是另一类,蓝尾蝾螈是两类之间更接近前才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1.
贵州野生灵长类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贵州省现有野生灵长类动物资源种类、活动、分布和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红腹锦鸡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志刚  梁伟 《贵州科学》1996,14(1):47-54
本文报道了作者于1993至1994年间在贵州省宽阔水林区进行的红腹锦鸡野外生态研究。研究涉及:红腹锦鸡的栖息环境,发情,卵期,孵化期等。笔者尚于野外采集到红腹锦鸡采食的植物标本30号,隶属18科23属19种。  相似文献   

13.
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是影响贵州夏季降水多少的三个重要因子。太阳黑子相对数特大年和特小年贵州一般无夏旱发生。贵州夏旱年多发生在太阳黑子中常期。西风带平均糟脊的强弱和位置的变化也与贵州夏季降水量息息相关。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的分布形式直接影响到贵州夏季的旱涝。当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为北负南正时,贵州多夏旱。当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为北正南负时,贵州夏旱少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棕背伯劳夏季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棕背伯劳夏季的栖息环境、活动习性、繁殖及食物组成。棕背伯劳捕食的主要对象是危害农林业的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虫害的发生,是一种有益的鸟类。  相似文献   

15.
海滨锦葵(Kostelezkya virg inica)的引种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海滨锦葵原产国美国东部沿海,是适宜海滨地区生长的多年生草木植物。在25‰的盐水浇灌下,其种子产量达0.8-1.5t/ha;而去壳种子含32%的蛋白质和22%的脂肪,作为一种正待开发的耐盐作物在基本土引起了重视。  相似文献   

16.
莫菲  杨龙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56-59,45
贵州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现已发现28科,73属,257种(包括7变种,3变型,1杂交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划分为15个类型(变型)。本区系热带分布属占62.13%,温带分布属占10.61%,具有过渡性。以水龙骨科、鳞毛蕨和铁角蕨科为主体,仍属于耳蕨-鳞毛蕨区系。  相似文献   

17.
计算了贵州81个县的谷物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了各种资源利用效率的地域分布特征,探讨造成利用效率地域差异的原因,指出贵州家业气候资源蕴藏着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张伦  陈谦海 《贵州科学》1995,13(4):24-27
本文对贵州长序狼尾草生物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1性状描述;2、生长环境;3、生长特性观察,其中生境与生长特性观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地衣香料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山  钟本固 《贵州科学》2003,21(4):75-77
贵州地衣香料植物种类较多,根据我们的提取试验,结合文献,初步筛选出6种地衣香料植物,它们是:丛生树花、裂树花、拟树共、怀树花日本变种、沟树发、扁条梅衣等。我们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境、化学成分等,并用拟树花、怀树花日本变种,扁条梅衣为材料提取了树苔浸膏,所提树苔浸膏得率高、有苔青香,很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