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Fe^IV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高铁酸盐(Fe^VI)的碱性溶液得到一亮绿色溶液,该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极为稳定.经过氧化性试验、酸化试验、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照试验及排除性试验,确认该亮绿色溶液为Fe^IV化合物.实验证明,Fe^VI对Fe^IV绿色碱性溶液无催化作用,但对Fe^VI有强催化作用,这是相同条件下Fe^IV绿色溶液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Fe(Ⅲ)与次氯酸钠碱性混合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的最终产物除Fe(OH)3外,还有绿色Fe(Ⅳ)溶液生成.用分光光度法跟踪发现,绿色Fe(Ⅳ)是由中间产物Fe(Ⅵ)分解得到的.Fe(Ⅵ)在较高温度生成得更快、浓度更高,但也更易分解.结果表明,Fe(Ⅵ)、Fe(Ⅳ)溶液的最佳生成温度分别在50、80℃左右.  相似文献   

3.
Fe(Ⅲ)与次氯酸钠碱性混合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的最终产物除Fe(OH)3外,还有绿色Fe(Ⅳ)溶液生成.用分光光度法跟踪发现,绿色Fe(Ⅳ)是由中间产物Fe(Ⅵ)分解得到的.Fe(Ⅵ)在较高温度生成得更快、浓度更高,但也更易分解.结果表明,Fe(Ⅵ)、Fe(Ⅳ)溶液的最佳生成温度分别在50、80℃左右.  相似文献   

4.
分别将系列Fe(Ⅵ)碱性溶液加热到65℃、75℃、85℃、95℃,用分光光度法跟踪热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在热溶液中Fe(Ⅵ)分解生成Fe(OH)3,同时存在着Fe(Ⅵ)向Fe(Ⅳ)的转化反应.新生成的Fe(Ⅳ)溶液2 h即达最高浓度,并且在85℃以下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5.
周静  胡国勤  张素娟 《河南科学》2014,(10):1996-2000
以次氯酸钠、氢氧化钠、聚合硫酸铁为原料,制备了Fe(Ⅵ)溶液,并研究了8 mol/L NaOH溶液中Fe(Ⅵ)的分解动力学,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Fe(Ⅵ)溶液浓度的影响,得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NaClO)∶n(Fe2(SO4)3)=3.4∶1,n(NaOH)∶n(Fe2(SO4)3)=26∶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50 min.此条件下,Fe(Ⅵ)溶液浓度为0.112 2 mol/L.该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分解活化能是51.71 kJ/mol,分解反应速率方程r=3.228×107exp(-6220/T)cFe(Ⅵ),并对其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测定溶液中右雷佐生及其降解产物的浓度,考察了高温及酸碱对右雷佐生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右雷佐生的水解过程为一级反应,其稳定性受酸碱和温度影响较大,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热不稳定.该法灵敏、准确、重视性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 U(Ⅵ)在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 HCI—乙醇、HCl—丙酮混合质介之间的分配进行了研究,测定了 U(Ⅳ)的分配比及 HCl 的非交换吸入;测定了达到交换平衡后树脂相及溶液相的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分配比随着溶液中有机溶剂的含量及 HCl 的浓度增加而增加,随着 U(Ⅳ)的浓度增加而减小:HCl 的非交换吸入随着溶液中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溶液中有机溶剂的含量及 U(Ⅳ)的浓度增加而减少;证明,在此混合介质中.U(Ⅳ)在溶液相和树脂相中的化学状态,与其在纯的 HCl 水溶液介质条件下的相同.  相似文献   

8.
分别研究了5-对[4-(间-吡啶氧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Fe(Ⅱ).Fe(Ⅲ)和Co(Ⅱ)配合物的催化或载氧功能.以合成的金属卟啉、抗坏血酸和底物所组成的体系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模拟体系,研究了在温和条件下对环已烷转变为环己酮、环己醇的催化作用,测定了这些体系的吸氧能力和羟化产物的产率.结果表明,尾式铁卟啉配合物Fe(Ⅲ)PyBPTPPCI 比其他简单相应铁卟啉配合物更为有效.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尾式Co(Ⅱ)卟啉配合物的载氧能力,该模型化合物在室温苯溶液中呈现了可逆载氧能力,通过红外光谱进一步证明在氧合金属卟啉中的氧分子是以端基方式与中心金属Co 配位的.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中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存在条件下,探讨了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Cellulomonas sp)与单质铁(ZVI)协同作用处理水中U(Ⅵ)的效果和相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环境下,单质铁与纤维单胞菌去除U(Ⅵ)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AQS存在条件下,在24 h内、p H为7、温度为30℃时,ZVI与纤维单胞菌协同作用,U(Ⅵ)去除率为97.6%;在ZVI对照中,U(Ⅵ)去除率仅为11.7%.在无细胞对照组中未观察到U(Ⅵ)减少.Cu2+、Ca2+等离子的共存对U(Ⅵ)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其他离子相比,Mn2+、Cr6+的抑制作用较小.SEM-EDS分析表明,纤维单胞菌去除U(Ⅵ)后表面形态发生了改变,菌体表面形成了较多不规则突起且菌体表面覆盖有铀沉淀物.XPS结果表明:铀与纤维单胞菌相互作用后以U(Ⅳ)和U(Ⅵ)的混合物存在.通过XPS的峰面积计算,纤维单胞菌还原U(Ⅵ)后,U(Ⅳ)和U(Ⅵ)的含量分别为61.9%和38.1%,且溶液中的铀大部分是稳定的UO2.  相似文献   

10.
在 25℃条件下,研究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乙酸戊酯在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 2-双亚甲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在Gemini表面活性剂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在低浓度条件下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即催化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达最大值,然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终在较高表面活性剂浓度下显示出对酯碱性水解的禁阻作用。此外,随乙酸酯疏水性的增加,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对其碱性水解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探究与程序模拟的双重方法考察地下水中含Cr(Ⅵ)的亚铁还原去除过程,考察pH、原料投量与共存阴离子对反应进程的影响,并运用PHREEQC 程序对实验结果的内在机制进行解释.结果表明:Fe(Ⅱ)还原去除Cr(Ⅵ)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同时投加的FeSO4·7H2O 与Cr的质量比在80∶1时,去除过程达到较经济有效的处理效果.其原因是不同的反应条件影响铬化合物形成的种类与饱和指数(SI),从而影响其去除效果.地下水中存在大量的共存阴离子,其中Cl-易与Cr(Ⅲ)形成不稳定复合物从而对反应进程产生抑制作用;SiO23- 因其在不同pH 条件下存在形式不同而对反应进程影响不同,在酸性与中性条件下产生抑制作用,在碱性条件下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蒙脱石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备了7种不同Fe/Al摩尔比的聚合羟基铁铝复合蒙脱石,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前后的蒙脱石进行表征,采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结果表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整个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数据.在27℃,Cr(Ⅵ)初始浓度为50 mg·L~(-1),pH=7.0,吸附剂投加量0.5 g的条件下,各改性蒙脱石对Cr(Ⅵ)表现出不同的吸附性能,其中聚合羟基铁改性蒙脱石Fe-Mt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达到4.995 mg·g~(-1),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91%,比未改性的蒙脱石提高了99.46%;其次是15∶1的Fe/Al-Mt和5∶1的Fe/Al-Mt,对Cr(Ⅵ)的吸附量为4.7038和4.672 mg·g~(-1),比未改性的蒙脱石分别提高了90.22%和90.19%;7种改性蒙脱石对Cr(Ⅵ)的吸附量顺序为Fe-Mt(15∶1)Fe/Al-Mt(5∶1)Fe/Al-Mt(1∶1)Fe/Al-Mt(1∶5)Fe/Al-Mt(1∶15)Fe/Al-MtAl-Mt.结果说明以羟基铁主导的聚合羟基铁铝改性蒙脱石是一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Cr(Ⅵ)吸附剂.  相似文献   

13.
官章琴  金春姬  方迪 《河南科学》2010,28(3):281-284
采用松果粉末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吸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pH值越低、投加量越大、Cr(Ⅵ)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Cr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羧基和硫酸基.  相似文献   

14.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砸(Ⅳ)对SnCl_2还原Fe(Ⅲ)-酒石酸络合物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硒的方法.在pH 2.25条件下控制反应为假一级反应的条件,在波长336nm处用光度法测定.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06μg/mL~0.048μg/mL,用此法测定水和土壤样品中的硒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过二硫酸钾为氧化剂,在Ag~ 的催化作用下,从碱性溶液中制得了暗红棕色颗粒状易过滤的四价(钅贰)的水合氧化物,研完了影响Tb(Ⅲ)氧化率的诸因素(碱度,温度,加热时间,氧化剂及催化剂用量),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磁化率及化学性质的研究,证明所得化合物中有Tb(Ⅳ)存在,通过差热和热重法研究了含Tb(Ⅳ)的水合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并与同样条件下制得的Tb(Ⅲ)水合氧化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了Tb(Ⅳ)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并与Tb(Ⅲ)的相应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发现Tb(Ⅳ)化合物在1380cm~(-1)处出现较锐的吸收峰且随样品中Tb(Ⅳ)含量的增加其吸收峰变得更锐,这与Tb(Ⅲ)在同一位置处的宽带吸收不同,因而可认为与Tb(Ⅳ)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新的高Tc的稀磁半导体(DMS),利用自旋局域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对3d过渡金属(TM=Ⅴ、Cr、Mn、Fe、Co或Ni)掺杂的Ⅱ-Ⅳ-Ⅴ2(CdGeP2和ZnGeP2)以及Ⅰ-Ⅲ-Ⅵ2(CuGaS2和CuGaSe2)黄铜矿半导体的电磁性质进行系统计算.结果发现:Ⅴ或Cr掺杂的Ⅱ-Ⅳ-V2将出现铁磁(FM)状态,而Mn、Fe或Co掺杂的Ⅱ-Ⅳ-Ⅴ2将出现反铁磁(AFM)状态,Ni掺杂时,DMS的磁性非常不稳定;在TM掺杂的Ⅰ-Ⅲ-Ⅵ2的DMS中,Cr、Mn掺杂的CuGaS2和CuGaSe3将表现为FM状态,而当V、Fe、Co或Ni掺杂时,Cu(Ga,TM)S2和Cu(Ga,TM)Se2则表现了AFM性质.Cr掺杂的Ⅰ-Ⅳ-Ⅴ2以及Ⅰ-Ⅳ-Ⅵ3黄铜矿半导体将可能出现较高的居里温度(Tc)。  相似文献   

17.
新型抗高温耐盐起泡剂AGS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环氧氯丙烷在TTA路易斯酸催化作用下分别与正辛醇、正癸醇和正十二醇发生开环反应,然后在碱性条件下闭环,最后与亚硫酸氢钠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磺化反应的三步法,合成出一系列烷基甘油基醚磺酸钠(AGS)表面活性剂AGS-12,AGS-10和AGS-8,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其Krafft点,评价AGS作为起泡剂的抗高温性能以及盐和油类物质对其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S表面活性剂可耐250℃高温,无论是在5%NaCl或5g/L Ca2+的盐水溶液中,还是在15%柴油或原油的高含油溶液中都具有良好的泡沫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条件下,银纳米(Ag NPs)对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发现,对苯二酚(HQ)对luminol-K3Fe(CN)6-Ag NPs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luminol-K3Fe(CN)6-Ag NPs化学发光(FI-CL)灵敏检测HQ的新方法.结果表明,HQ的线性范围为1.0×10-10~1.0×10-7mol·L-1,检出限为3.0×10-11mol·L-1,对5.0×10-9mol·L-1的HQ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RSD为1.4%.将提出的方法分别用于河水和自来水中HQ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00.8%和99.1%~100.4%.结合化学发光光谱,对银纳米增强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以及HQ对该体系的抑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在高温冲击波条件下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聚合物—富氮杂环(C17N10O2).对其可能的几何结构与红外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富氮杂环(C17N10O2)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有七种(Ⅰ、Ⅱ、Ⅲ、Ⅳ、Ⅴ、Ⅵ、Ⅶ),其中最稳定的一种是V,而且结构V的红外频率最小,相比其他的有明显的红移.  相似文献   

20.
以宁夏枸杞为原料,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浸提温度对枸杞素浸提效果的影响,建立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了枸杞色素的最佳浸提条件:料液比为1:9、温度为38℃、时间为2.5h.进一步研究光照、温度、酸、碱、金属离子对枸杞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日光不稳定,避光保存较稳定;在高温下不稳定;在碱性环境中较稳定;对金属离子如Fe3,Fe2+,Cu2+等不稳定,而K+,Na+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