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目前,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纳米粒子技术已日益成熟.系统介绍了光学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等技术在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灵敏度高,耗时短,程序简便的定量细胞分析分选方法,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环境监测、临床医学等领域,尤其在微生物检测中表现突出.流式细胞术正逐步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研究并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在几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4,(1):63-63
正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效的快速检测和污染控制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完成的"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建立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专业菌种库和主要菌株的分子指纹图谱,揭示了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我国南方的污染状况、分布规律、累积机制和风险水平,深入开  相似文献   

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以其简单、快速、高灵敏度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应用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SERS的指纹光谱优势,结合数学统计方法,实现了对食品中3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鉴别分析.研究中考察了SERS基底与细菌的不同结合方式,即带负电银纳米粒子直接与细菌混合吸附(Ag NPs--细菌)、带正电银纳米粒子直接与细菌混合吸附(Ag NPs+-细菌)、在细菌表面原位生长银纳米粒子(细菌@AgNPs),以及分散溶剂对SERS光谱结果的影响.随后,基于获得的3种细菌的SERS指纹光谱,比较了多种数学统计方法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均能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区分,为利用SERS技术鉴别食源性致病菌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全世界普遍公认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乳制品、蔬菜、肉类等食品中,对人的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的存在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介绍了单增李斯特菌的传统检测方法以及各种快速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生物传感器、基于噬菌体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疾病对人们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耗时长且操作繁琐,检测结果和控制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安全快速检测的需求。采用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合理有效的检测,建立方便快捷的食源性快速检测技术,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贺欣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7):143-145
目的:了解西固区学校周边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采集498份食品样品。参考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5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EHEC O157:H7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498份样品共共检出致病菌151株,总检出率为30.8%,其中沙门菌31株,检出率为6.3%;单增李斯特菌67株,检出率为13.7%;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检出率为10.8%;未检出EHEC O157:H7。5类食品中生肉类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57.3%;污染生肉类的致病菌主要是单增李斯特菌,其次是沙门菌。生肉类又以冷冻和冷藏鸡肉检出率最高,均达67%。结论:西固区学校周边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肉类、凉拌菜和熟肉制品受到的污染严重,单增李斯特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该文概述了在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毒理与保健食品功能学、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学科在开展食品污染物与食源性致病菌监控技术的研究、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功能学的研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在食品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展望了福建省食品卫生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肽是以食用蛋白为原料,经过酶解、分离、纯化等制成的新型蛋白水解产品.阐述了食源性肽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生产方法、食源性肽类产品的评价、认可情况及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并对含有生物活性肽的传统食品以及已商业化的食源性肽类终端食品进行了概述和总结,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致病菌溯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以来,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逐步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目前食品安全仍然是全世界最为关注并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重大议题之一,尤其是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问题常年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秩序。目前各国寻求各种技术解决食源性疾病问题,但由于微生物传染源难以监测控制,很多情况下需要针对发病人群进行后期的致病菌溯源,通过溯源可以总结经验,避免相似问题再次发生。细菌分型技术是食源性致病菌溯源技术的重要内容,包括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两种。常见的表型分型种类有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耐药性分析等,分子分型类别有PFGE、16SrRNA序列分型、RFLP、基于测序方法的MLST等。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10,19(13):72-73
由省微生物研究所和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2007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产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及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项目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科技攻关: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检测与显色生化检测技术研究、食源性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阪岐肠杆菌在兰州市企业预包装食品中的分布状况,随机抽取兰州市预包装食品305份,其中肉制品90份、乳制品90份、豆制品75份、速冻米面50份,采用GB4789的方法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结果,检出食源性致病菌菌株6份,检出率为1.96%。每种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是:肉制品4.44%,乳制品1.11%,豆制品1.33%,速冻米面0%,其中,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为1.3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0.66%,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研究表明,兰州市预包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较低,总体状况良好,肉制品和乳制品为其主要污染种类。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致病菌,被认为是多血清型引起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实现对K3、K29、K61菌株的测序.并且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从而实现抗原决定簇的破译.鉴定的3个血清型的K抗原基因簇,表现出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根据K抗原基因决定簇的特异基因,建立了用于检测和鉴定这3种K血清型的液相芯片检测体系.本研究中破译的副溶血弧菌K抗原基因决定簇以及基于分子技术建立的检测分型体系,为高效的细菌检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动物性食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蜡样芽胞杆菌是动物性食品中常见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蜡样芽胞杆菌的建模及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所开展的研究,对肉类、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等食物中建立的生长模型与失活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述了动态变化环境下的界面模型研究及模型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蜡样芽胞杆菌预测建模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成簇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及其相关Cas蛋白是古细菌和细菌中应对外源核酸物质入侵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当Cas蛋白识别靶标并进行切割后,会激活其反式切割活性,这为新型核酸检测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功能性核酸/蛋白由于对其配体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而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中。简单介绍了CRISPR系统的分类和功能性核酸/蛋白的挖掘途径,概述了二者在食品检测中的作用机制,回顾了二者相结合在食品检测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如,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掺假、离子、食品防腐剂、农兽药/抗生素残留等。最后,探讨了基于CRISPR的技术和基于功能性核酸/蛋白检测的优缺点,分析了目前功能性核酸/蛋白作为元器件的局限性,展望了未来食品检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刘生杰,男,汉族,1971年11月生,安徽阜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任教于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承担动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食品免疫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兼任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微生物与免疫预防、基于分子免疫机理的疫苗设计、食源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重要人体食源性寄生虫病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我国当前重要人体食源性寄生虫病原的种类、新的流行感染方式和感染途径.本文论述了我国近几年出现的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种类,介绍病原的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结果经统计发现有29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原.这些寄生虫病原的感染来源主要通过日常食物污染,经口随食物感染,并且多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医院内感染以及化妆品领域重要致病菌之一,建立和发展快速检测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重点综述了近些年建立的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分析比较了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评价新疆特色功能饮料“生命营养液”,对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5种食品常见益生菌的抑菌能力,并对该饮料中微生物菌种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结果显示,“生命营养液”30 μL原液对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肠沙门氏菌肠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EHEC 0157∶H7)、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ruginosa)均具有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5,12.0,12.0,12.5,10.0 mm,对4种常见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均无抑菌能力,仅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具有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为27.0 mm.从“生命营养液”中分离纯化出3株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1株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1株产红褐色可溶性色素丝状真菌,初步鉴定为红曲菌属(Monascus sp.).  相似文献   

20.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是存在于新鲜水果及其他食品中并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生物样品和药品中抗坏血酸的各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