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运用“两个三角”理论,从大三角“古——普——方”与小三角“语表——语里——语值”来分析“作”与“做”的异同,试图理清这两个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学习中,“but”虽看似微乎其微,但如能对它作为连词,介词,副词及惯用句型的语法意义细加分析,掌握其在语篇联承中的逻辑纽带功能,并在听力洲试中巧用之,可大大提高我们的应试听力技能。  相似文献   

3.
梅娟 《奇闻怪事》2008,(3):41-41
叶澜教授指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意识,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卜努力做一位真情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的‘三真’人。”读着,想着,徐莲珍老师执教《识字7》时发生的精彩一幕便倏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对学生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寓学于乐”是我多年教学中的深刻体会。教师妻使短短的40分钟课堂达到最优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减负!社会的热点,学校的焦点,学生的冰点,成为一个常新不衰的老话题。对此,一位坦诚的校长语出惊人:“减负至今还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在许多人的理念中,“减负”往往会影响应试,而学生以应试跳“龙门”,家长以应试行“龙凤”,学校以应试成“名校”……于是,有了打油诗“减负喊得轰轰烈烈,学生负担扎扎实实。  相似文献   

7.
南桥 《世界博览》2011,(5):62-64
在中国,中小学为应试死命学习,到了大学反而马虎;美国中小学比较“散漫”,让儿童自由发展,到了大学阶段则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前夕,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美国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日本双方采取了“平衡外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陈平 《奇闻怪事》2007,(11):6-6
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问题学生的本身,而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和教师的性格以及教师的“瞬间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心脏不过一个拳头大小,却主宰了整个人体的运转;它跟“那话儿”相隔甚远,一个微恙却能让男人出现“机械故障”。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泥土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这段话阐述了兴趣培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2.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一线教师具有运用课堂观察研究课堂教学的特殊优势和条件,所以,课堂观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教研生活。而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展课堂观察最重要的是进入"学生"和"教师"两种"角色"。  相似文献   

13.
雷家强 《奇闻怪事》2007,(12):46-47
人的生命里有三种“家园”:一是现实的家园,它为人们提供“安身”的地方;二是知识的家园,它为人们提供“治愚和致富”的可能;三是心灵的家园,它为人们提供“安心”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可荡涤心灵,感悟生活,憧憬未来。长期以来,教师应试性的教学现实和“灰暗”的未来导致教师心灵家园的衰败,心灵甘泉的枯竭,教师可“安身”,不“安心”,甚至是不甘心。  相似文献   

14.
已有完整左右结构之"■"字,已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左边偏旁是教育之"教"的初文(本字),右边部首是"攴"(攵)。至秦汉隶定为"教"(左上为"义")的同时亦与讹变体"教"(左上为"土")并存。"教"字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直至上世纪前期的古今辞书中,"教"为正体,"教"为异体(甚至不收)。现代规范汉字作"教",当代学者析其为"孝""文",并依次作如是的形义解读,皆误。源于"教"字为民间俗文字法忽悠所致。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赖德旺 《科技信息》2009,(16):175-175
高职鲁迅作品教学突出鲁迅“立人”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高职校园里,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他们身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立人”思想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突出鲁迅“立人”思想就要求高职教师吃透教材,改进教法,用鲁迅人文精神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反观平时的教学,老师们依然是为了完成课前的教学设计而教,依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而教。这样的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却把学生作为了精彩演出的配角。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们认为,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退居”,适度地“旁观”,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18.
高职鲁迅作品教学突出鲁迅"立人"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高职校园里,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他们身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立人"思想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突出鲁迅"立人"思想就要求高职教师吃透教材,改进教法,用鲁迅人文精神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大师范院校学生是一支未来的富有朝气的教育大军。祖国寄希望于他们,时代赋予他们光荣而艰巨韵使命:把下。代造就成人。教师的殊特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塑造一代新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科技国以瞬息万夜的速度发展着,要使自己适应并担当超教师的重任,广大师范院校学生还必须认识和改造自身,印终生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0.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学者对中美的课堂教学作了比较,他发现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而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