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陈巍  卢欣石 《甘肃科技》2009,25(6):134-136
通过对处于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沙地和重度沙化草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完工地区不同沙化等级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等项指标,对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随着过渡进展,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选择7个不同海拔梯度样地,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样地内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样地中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甜槠、木荷(DBH≥5 cm) 2个优势伴生树种呈聚集分布,弯蒴杜鹃呈聚集和均匀两种分布类型,深山含笑聚集、均匀和随机3种分布类型都有出现.  相似文献   

3.
邸华  刘建泉  丁国民 《甘肃科技》2012,(23):149-152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聚集均数,研究了祁连山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的自然分布、空间格局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拔2836、3012m青海云杉群落是草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都是聚集分布;海拔2302、2962、3082、3111、3000、3122m青海云杉群落是藓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海拔3186、3193m青海云杉群落是灌木-青海云杉林,3186m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3193m青海云杉种群呈随机分布。再计算聚集均数,结果表明,海拔2836、3186m的聚集均数小于2,种群聚集分布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造成的;海拔2302、2962、2991、3000、3012、3082、3111、3122m的聚集均数大于2,说明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种群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等7 项指标对岷江上游滇榛、杭子梢和辽东栎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3 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群落内都呈较强的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和聚集面积都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人工恢复16 年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强度, 自然恢复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面积. 优势种群的格局类型、聚集强度以及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都表明有效的恢复措施使群落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封育季节放牧干扰对青海云杉种群 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集聚均数,研究了哈溪林区夏季封育和冬季封育草类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的差异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格局整体呈 聚集分布,不同封育季节种群格局对放牧干扰有不同的反应,夏季放牧对不同龄级种群格局的影响远比冬季放牧时的大;造成夏季封育和冬季封育草类青海云杉林不同龄级种群分 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放牧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6.
仙湖苏铁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仙湖苏铁群落立木层及林下层各15个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仙湖苏铁群落的组成结构及演替趋势,为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立木层中假苹婆、降真香、鼠刺、银柴、水团花5个种群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大;山牡荆、罗伞、黄牛木,罗浮柿等种群的分布格局也为集群分布,但聚集强度小;鸭脚木、山乌桕、筋檬、狗骨柴,水翁、猴耳环等种群呈随机分布.林下层中仙湖苏铁种群呈集群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大;假苹婆、鼠刺、降真香、鸭脚木、筋樵、狗骨柴等树种的幼树均呈集群分布.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落的组成及发育状况,减少人为影响干扰,使群落向以中生性树种为优势种的顶极群落演替对该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小叶青冈是我国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也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和园林树种.本文采用胸径代替年龄和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法对湖北木林子15 hm2大样地内小叶青冈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空间点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样地内小叶青冈种群属增长型种群,其种群的存活曲线特征属DeeveyⅡ型,种群在幼树阶段死亡率较高,之后趋于稳定;种群整体及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四个年龄段的个体在空间分布格局上随研究尺度的变化均呈集群分布,而老树年龄段的个体,其空间分布格局随研究尺度的增加由均匀分布向集群分布递变;在呈集群分布的尺度范围内,都存在随研究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利用坐标法抽样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李小食心虫卵块没有扩散之前单株卵量的分布呈均匀分布,但卵块本身是呈聚集分布的;不同虫态李小食心虫的空间格局随季节进行转化.李小食心虫个体间呈正空间相关,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各方向上存在空间周期性.幼虫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采用行方向间隔变程随机抽样是替代平行跳跃法的很好抽样方法.采用克力格样本作局域估计,样本总体聚集强度增大,克力格样本局域估计优于调查样本.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C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 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竹类入侵干扰下,不同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在幼苗阶段→小树阶段→大树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表现为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在没有竹类入侵干扰的情况下多发展为规则分布,不同竹类干扰会导致桫椤种群在各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桫椤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而在竹类干扰条件下,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桫椤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东江门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光叶红豆Ormosia glaberrima 种群的生存现状,本研究基于1 hm2固定样地数据进行光叶红豆种群径级结构分析,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光叶红豆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个体以幼树为主,同时幼树和壮龄树死亡率也较高,随着径级增大,个体的存活率趋于稳定,整体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结构较为稳定;在小空间尺度上,光叶红豆个体间呈聚集分布,而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个体倾向于随机分布。光叶红豆幼树呈聚集分布,随着径级增加,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下降,成树呈随机分布。因此,古兜山光叶红豆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幼树、壮龄树死亡率较高和密度影响,建议通过适度开辟林窗等方式加强就地保护,结合迁地保护降低幼树密度,促进光叶红豆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的交互行为,提出了一种离散形式的空间分区模型预测传染病蔓延。该模型考虑了现代社会个体之间复杂的空间接触模式,以及真实情况下普遍存在的人群异质性和分布异质性。基于该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建立了传染病蔓延的可视化模拟程序。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现实环境下传染病的蔓延过程,可为公共卫生应急中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使用Lumex测汞仪,测定了贵州六枝煤矿不同风化年限的煤矸石风化土壤及农作物中总Hg含量,并对此矿区煤矸石风化土壤—农作物系统中汞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及受煤矸石淋滤液影响的土壤样中汞含量范围在0.045 -0.474 mg·kg-1之间;煤矸石汞含量随着风化年限的延长逐渐降低,风化时间较短的煤矸石及受...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紫金山、幕府山和老山为研究对象,利用1992、1995、1998、2001、2003、2005、2007和2011年8期的Landsat TM /ETM+数据进行缨帽变换,通过对变换后的各分量进行归一化操作进而建立森林干扰指数模型,然后进行3个区域森林干扰指数分级操作,最后借助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Google Earth影像的目视解译结果,对发展的森林干扰指数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而发展的森林干扰分析方法是有效且可靠的。南京3个区域的森林干扰在1992—2001年间变化不明显,2001—2005年干扰上升明显,2005年之后下降趋势明显。空间上,幕府山森林受干扰最强,老山林场次之,紫金山最小。每个区域干扰强度的分布也各有特点,但相同的是区域周边的干扰指数明显大于中心地区。驱动南京城市森林干扰时空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开发活动及景区游览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休闲旅游需求日趋旺盛,水体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笔者运用最邻近指数、空间聚类等地理数学与统计方法和ArcViewGIS分析软件,对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现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出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呈现出6个集聚中心,进而提出了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的三类开发模式:基于资源质量的梯度等级开发模式、基于线状依托的产品串联开发模式、基于空间布局的地域组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植物个体大小存在的差异,是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探究大个体在种群空间中分布的类型、大小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城市绿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髯毛箬竹(Indocalamus barbatus)、菲白竹(P. fortunei)和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4种地被竹种,依据竹株高度分为大个体组(观测组)和小个体组(控制组),运用空间聚集性的二阶分析法,并结合Monte-Carlo检验,分析大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使用估计的方法计算空间强度趋势面。【结果】翠竹、髯毛箬竹、铺地竹的大个体竹株分别在其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随机分布,未表现出聚集性特征; 菲白竹大个体则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较弱的随机分布; 4种地被竹在各自样地内的分布存在不同特征上的理论强度。【结论】地被竹个体大小的差异影响个体在生长空间、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大个体的空间分布是地被竹种群在生境中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自然环境中,地被竹种群在个体差异基础上,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和一系列生态过程,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植物种群个体分布格局在时空系列上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植物种群结构的演变特点。种群分布格局与种群数量动态密切相关,种群数量的消长造成了种群分布格局类型(typc),格局规模(scale)、格局强度(intensity)、格局纹理(grain)的相应变化。在时间,空间梯度系列上,随着环境旱化程度的加强。旱中、中旱生类型的种群或消失,或种群分布格局的规模逐浙缩小,格局强度加强,格局纹理变粗;早生类型的种群分布格局观模则有扩大的趋势,格局强度减弱,格局纹理变细,可见,环境因子的改变,特别是水分状况的改变,是种群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贵州盘县煤矸石及其风化土壤中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冷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对贵州盘县新鲜煤矸石、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中汞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新鲜煤矸石中汞平均含量为0.137±0.076μg/g,没有表现异常富集。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土壤汞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0.154±0.056μg/g,略高于土壤背景值。但在自燃过的煤矸石风化土壤中汞却表现为异常富集,其含量高达1.980μg/g,为当地背景土壤汞浓度的22倍。  相似文献   

18.
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R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0094,表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矩阵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57个个体可分为4个亚群。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小尺度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规划的新方法及优化思路。【方法】以南京市栖霞山为例,采用GIS空间模拟工具,结合大数据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远景、中景、近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观赏路线。【结果】通过GIS空间模拟自然地理环境,运用大数据分析人文景点,共得到36个最佳观景点;通过景观多维视觉评价体系分析36个观景点,得到观景动线图;最终结合现状游览路线,叠加分析得到近、中、远3种类型山地景观最优化的观光游览路线,可以直观地反映每条观景路线的自然景观环境和人文景观节点。【结论】通过GIS空间模拟、大数据筛选、视觉评价体系和Rhino模型叠加分析相结合,构建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可以准确引导游客游览观光,有利于山地景观旅游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提出了风险级联传染网络模型,证明了当传染轮数趋于无穷时,节点风险增量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风险传染强度矩阵特征值的模值小于1。在实证研究方面,本研究基于公开的股票市场数据,构建了中国的房地产-金融系统风险传染网络。结果表明:(1)从2010年到2022年,总体风险传染强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房地产业是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源头(2)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的溢出风险存在类别与空间异质性。(3)节点重要性分数服从幂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