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尔泰山南缘萨热阔布金矿床的纯CO2流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萨热阔布金矿产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泥盆系康布铁堡组变质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 近矿围岩黄铁矿化、网脉状硅化、碳酸盐化发育, 金的主成矿阶段有黄铁矿-石英阶段(Ⅱ)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 主成矿阶段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很发育, 显微观察和冷冻法研究表明黄铁矿-石英阶段包裹体类型以液态纯CO2包裹体(LCO2)为主, 其密度可高达0.85 ~ 1.07 g/cm3, 其次为富CO2包裹体(LCO2-LH2O), 少量富H2O包裹体(LH2O-LCO2).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脉石英的包裹体类型更复杂, 还有CO2-CH4体系的流体, 其固相CO2 Tm低达-78.1 ~ -61.9℃, Th,CO2 也很低, 为-33.7 ~ -17.7℃. 高密度CO2流体的捕获压力估算为150~350 MPa. 激光Raman探针分析证实了纯CO2包裹体的成分特征. CO2流体的δ13C为-10.725‰ ~ -21.151‰, 与地幔矿物中CO2流体的δ13C值相似. 这些特征均与其他石英脉型或蚀变岩型的热液金矿明显不同. 富CO2流体还具有区域上的特征, 其来源可能与后碰撞造山过程的地幔脱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日和月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的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和月变化特征. 就日变化而言, 暖季(7月)CO2通量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1.19 g CO2/(m2·h) −1), 08:00~19:00时CO2净吸收, 而20:00~07:00为CO2净排放; 冷季(1月)CO2通量变化振幅极小, 除11:00~17:00时少量的CO2净排放以外(0.11 g CO2/(m2·h)−1左右), 其余时段CO2通量接近于零. 从月变化来看, 6~9月为CO2净吸收阶段, 8月CO2净吸收最大, 6~9月CO22净吸收的总量达673 g CO2/m2; 1~5月及10~12月为CO2净排放, 共排放446 g CO2/m2, 4月CO2净排放最大. 全年CO2通量核算表明, 无放牧条件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是显著的CO2汇, 全年CO2净吸收量达227 g CO2/m2.  相似文献   

3.
尹静梅 《科学通报》2003,48(13):1418-1420
研究了烯烃在光促进温和条件(常温常压)和非贵金属Co(OAc)2的催化下与二氧化碳的羰基化反应; 同时对反应进行了13CO213CH3OH同位素实验研究. 13CO213CH3OH同位素实验研究表明, 光促进下本实验体系中二氧化碳参与的羰基化反应所得产物羧酸甲酯中的羰基碳约有50%来自CO 2, 另50%来自CH3OH.  相似文献   

4.
陈雄文 《科学通报》2003,48(21):2275-2279
为探讨低光照(30 μmol·m−2·s−1)和高光照(210 μmol·m−2·s−1)条件下海水CO2浓度变化对海产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理影响, 对该藻生长及其光合CO2吸收和胞外碳酸酐酶(CAext)活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低光条件下, CO2浓度变化(4~31 μmol/L CO2)对该藻的生长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比高光条件大. CAext在12和31 μmol/L CO2时没有检测出活性; 但在4 μmol/L CO2时则有明显活性, 且其高光条件下的活性是低光条件下的2.5倍. 细胞光合作用对CO2的亲和力随着培养液中CO2浓度升高而下降. 另外, 高光条件下细胞的光合CO2亲和力明显高于低光条件. 这些结果表明, CAext的活性和光合CO2亲和力不仅受CO2浓度而且受到光照强度的调节; 在高光照条件下, 即使CO2浓度较低, 细胞的高CAext活性和光合CO2亲和力也能够提供充足的CO2供其光合固碳所需.  相似文献   

5.
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2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再华  王海静 《科学通报》2007,52(20):2418-2422
关于全球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目前仍不确定, 还存有争议. 在理论计算和野外观测数据证明的基础上发现, 可能存在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重要的CO2汇(以溶解无机碳-DIC的形式). 这个汇达到0.8013 Pg C/a(约占人类活动排放CO2总量的10.1%, 或占所谓的遗漏CO2汇的28.6%), 它是由水对CO2的溶解吸收形成的, 并随着碳酸盐的溶解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CO2的消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这部分汇中有0.5188 Pg C/a通过海上降水(0.2748 Pg C/a)和陆地河流(0.244 Pg C/a)进入海洋, 有0.158 Pg C/a再次释放进入大气, 还有0.1245 Pg C/a储存在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中. 因此, 净沉降是0.6433 Pg C/a. 随着全球变暖引起的全球水循环的加强、CO2和大气圈中碳酸盐粉尘的增加, 还有造林地区的增多(会引起土壤CO2的增加进而导致水中DIC浓度的增大), 这部分汇也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 行动还是等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 S. Broecker 《科学通报》2006,51(13):1489-1499
人类怎样应对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 仍有较大的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 除非全球升温更趋显著, 否则各项耗资巨大的措施应推延执行;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 即便是马上采取措施, 大气中CO2浓度也可能已达到无法接受的水平, 因而必须即刻采取各种措施. 我本人属于后者. CO2的有些影响已经达到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海洋环流重新组合或太阳辐射变化所导致的效应. 这些效应用模型无法揭示出来, 而在古气候记录里被清楚地保存下来. 这使我觉得这些模型缺乏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反馈和放大效应, 因而很可能低估了CO2浓度升高的影响, 而不是高估. 世界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 煤炭由于其廉价性和丰富的蕴藏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 我同时认为, CO2的固定和储藏在阻止大气CO2浓度的升高方面有关键作用. 所幸这些固定和储藏在技术和经济层面上都是可行的. 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 在CO2浓度达到自然界无法承受的水平之前, 全球能否一起合作, 使减缓措施尽快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7.
王俊峰  王根绪  王一博  李元寿 《科学通报》2007,52(13):1554-1560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降低, 而高寒草甸除5月份之外, CO2排放通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提高; 未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65.1%~80.3%; 中度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22.1%~67.5%; 然 而, 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比沼泽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反而高出14.3%~29.5%. 5 cm处土壤水分、5 cm处土壤温度和地上生物量与CO2排放通量显著相关, 是控制CO2排放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类钙钛矿结构化合物Ca0.85CuO2具有很奇特的结构特点: 它既含一维的共边铜氧链, 又存在由于Ca原子周期性缺位而形成的调制结构.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装置(DAC), 对Ca0.85CuO2的多晶粉末样品, 进行了0~32 GPa压力范围的高压能散X射线衍射实验. 实验结果首次表明, 在15 GPa压力附近, Ca0.85CuO2发生结构突变, 相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贾海霞  郭红岩  尹颖  王强  孙琴  王晓蓉  朱建国 《科学通报》2007,52(10):1136-1140
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FACE)平台下, 采用盆栽试验, 初步研究了CO2浓度升高至570 μmol·mol-1时, 水稻叶片对土壤二级Cu污染胁迫的响应. 结果表明: 当CO2浓度升高至570 μmol·mol-1时, 水稻叶片中Cu含量与对照圈(Ambience)相比有降低的趋势, 尤其当土壤受到二级Cu污染时, 降低趋势更明显; 在FACE条件下, 二级Cu污染引起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受到诱导, 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在自然CO2浓度下, 二级Cu污染造成了SOD酶活性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受到抑制; 而GSH和GSSG含量受到诱导, 在拔节期诱导率最大, 后期恢复到对照水平. 随着水稻生长发育, 丙二醛(MDA)的含量不断上升, 但是在同一生长阶段FACE圈和Ambience圈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高浓度CO2下, 水稻对二级Cu污染胁迫响应部分指标发生变化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静态暗箱法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估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介绍了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NEE)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量的测定方法, 指出NEE估算主要有3个关键环节: (1)暗箱碳通量中合理扣除植株地上部分暗呼吸; (2)土壤总呼吸中根自养呼吸量的确定; (3)NPP中根际沉积碳的估算. 基于对地-气系统碳交换过程的理解, 利用2001和2002年南京地区稻田CO2排放的测定结果及相关环境和生物要素的测定, 估算了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的净交换. 结果表明, 两年间南京稻田NEE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水稻移栽后3周内表现为碳净排放或弱的净固定, 其后碳净固定逐渐增加, 较高的净固定出现在拔节孕穗期, 抽穗后逐步下降. 2001和2002年的日平均碳净通量分别为-6.06和-7.95 gC·m-2, 与Campbell等人采用波文比法测定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稻田CO2净通量值接近, 且两地的NEE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烤田期和其后两周淹水期的平均净通量估算结果与日本Miyata等人采用涡度相关法在类似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一致. 基于静态暗箱法估算的NEE与采用波文比法及涡度相关法测定的NEE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大气CO2浓度以及气候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区域性C3 /C4植物的相对丰度, 有机碳同位素能够有效反映土壤C4植物的相对丰度(或相对生物产率). 对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5个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黄土-土壤序列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获得: (1) 从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 黄土高原C4丰度相对增加约40%左右; (2) 无论是末次盛冰期还是全新世, C4植物在空间上都具有从西北至东南增加的趋势. 进一步对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全新世土壤δ 13Corg最大稳定值与现代气候统计分析表明, 黄土高原C4植物相对丰度与温度成正相关, 与降水成负相关, 与4月温度和降水的这种关系更加密切. 这些结果揭示: (1) 温度是导致全新世C4植物丰度增加的最主要的区域性因素, 而不是夏季风加强的结果, 相反, 夏季风加强, 即降水量的增加只可能降低C4植物冰期-间冰期增加的幅度, 在温度基本不变时C4植物丰度的降低才是夏季风增强的标志; (2) 末次盛冰期失去适合C4植物生长的温度时, 无论是CO2降低还是干旱程度的增加都不可能有效地驱使C4植物增加, 而全新世CO2浓度的上升仅仅可能是全球升温的因素之一, 似不是导致黄土高原C4植物增加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国志  张磊  邓积光  戴洪兴  何洪  訾学红 《科学通报》2006,51(18):2109-2113
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CTAB-EG(乙二醇)模板法和CTAB-EG-NaCl法(即以一定量的NaCl填充由CTAB-EG模板法所得前驱体的孔道)制备出Ce0.6Zr0.35Y0.05O2(CZY)固溶体纳米粒子, 并利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及N2吸附-脱附等技术表征了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质. 结果表明, 3种方法制备的Ce0.6Zr0.35Y0.05O2样品都具有虫孔状介孔立方晶相结构, 孔径分布窄(平均孔径5.3~7.1 nm), 比表面积高(95~119 m2·g−1), 孔容大(0.16~0.18 cm3·g−1). NaCl的引入有利于在较高温度下合成多孔固体纳米材料时保持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3.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差异性折返: 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南部和北部经历了具有明显不同的折返过程, 主要表现为在北部榴辉岩中有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苏鲁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矿物及脉石英中存在有五种类型包裹体: 在超高压-高压榴辉岩相条件下捕获的A型N2±CO2包裹体; 在榴辉岩发生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期间被捕获的B型纯CO2液相包裹体; 在高压榴辉岩重结晶阶段被捕获的C型CO2-H2O包裹体和D型高盐度水溶液包裹体; 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最晚(角闪岩相退变质甚至更晚)阶段捕获的E型低盐度水溶液包裹体. 石榴石中密集分布的B型高密度CO2流体的发现为本区榴辉岩相岩石遭受了麻粒岩相叠加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4.
张友林 《科学通报》2003,48(16):1746-1748
利用同步辐射高压能散X射线衍射实验技术, 在0~22 GPa压力范围对MgCNi3超导体的晶体结构、压缩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此压力范围内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用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拟合, 得到压力导数B0′= 4时, 零压体弹模量B0 = (267.8±7.2) GPa.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丁酯和金属盐酸盐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CoFe2O4/TiO2复合薄膜. 探讨热处理温度和前驱液pH值对CoFe2O4/TiO2复合薄膜结构及磁性的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复合薄膜的相结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偏光显微镜(PLM)观测了薄膜表面形貌;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 结果表明, 薄膜生长过程中两相组分的晶体各自析出长大, CoFe2O4均匀地嵌埋于TiO2基体中; 薄膜中晶粒的生长对反应体系的pH值、热处理温度依赖性较大, 前驱液pH在2~3范围内, 经800℃热处理后得到纳米复合薄膜, 晶粒平均粒径为19 nm;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复合薄膜的磁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合成分离纯化了对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水溶性富勒烯丙二酸衍生物C60 (C(COOH)2)2, 利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直接观察它们与活细胞的相互作用. 并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 术, 进一步对其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发现, 这种碳纳米物质能够直接进入细胞, 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不仅如此, C60 (C(COOH)2)2还可以将本身不能进入细胞的分子带入细胞中. 研究还发现, 在 1×10−2~1×102 mg/L浓度范围内, C60(C(COOH)2)2无明显细胞毒性. 研究结果表明C60 (C(COOH)2)2在药物载带和输运方面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影  张振龙  杜银霄  董华  莫育俊 《科学通报》2004,49(23):2403-2406
对富勒烯C70 Raman光谱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 将C70分子吸附于银镜表面, 在不同温度下对它进行了表面增强Raman散射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强峰1565 cm-1的强度为标准100计算, 当降温到0℃左右, 某些特征峰的相对强度突然减弱, 其中最大的减弱幅度达到43%;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 这些特征峰相对于1565 cm-1的强度又恢复到室温的数值并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种Raman谱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 由所得的实验结果推测: 0℃左右C70分子在银镜表面的吸附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而造成某些主要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大幅降低; 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 C70分子在银衬底表面的吸附状继续缓慢变化. 同时, 观测到了以前未曾报道过的8个C70分子新特征峰, 丰富了C70分子的振动谱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低纯Gd制备Gd5Si2Ge2的结构与磁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纯度普通商业纯Gd(99%)为原料制备Gd5Si2Ge2合金, 研究了低纯Gd5Si2Ge2合金的相组成、磁相变特征和磁热性能. 粉末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经1200℃, 1 h退火处理后, 低纯Gd5Si2Ge2合金具有Gd5Si2Ge2型主相、在268 K存在一级磁晶相变. 据磁相变温度附近的磁化曲线计 算, 低纯Gd5Si2Ge2合金在5 T磁场变化下的最大磁熵变为17.55 J·Kg-1·K-1, 具有巨磁热效应.  相似文献   

19.
倪刚  杨武  薄丽丽  郭昊  张文皓  高锦章 《科学通报》2006,51(10):1234-1236
将过氧基团锚固于纳米SiO2粒子表面, 进而通过表面原位引发苯乙烯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PS)/SiO2纳米复合粒子. 纳米SiO2经亚硫酰氯(SOCl2)处理, 再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反应锚固形成过氧引发基团, 通过表面引发氮氧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苯乙烯聚合, 制备了纳米氧化硅表面接枝聚苯乙烯/SiO2 (PS-g-Silica)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结果表明表面引发氮氧自由基聚合反应可以制备良好的PS/SiO2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0.
粉末套管法制备MgB2/Fe超导线材及超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闫果 《科学通报》2003,48(8):777-779
在对MgB2超导体成相物理化学过程分析基础上, 用原位粉末套管(PIT)技术制备了MgB2/Fe超导线材,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线材中MgB2超导相的微观结构, 使用标准四引线法测量了线材的传输临界电流密度(Jc), 结果表明: 线材中MgB2的晶粒尺寸为1~3 mm, 晶粒间的连接较好, 线材在20 K, 自场下, Jc达到6.1×04 A/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