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太阳能红外综合干燥装置和自动测试仪器,对秦艽(Gentiana macraphylla)、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丹参(Salvia miliorrhiza)进行干燥特性试验,并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物料脱水量的动态连续测量。结果表明,较合理的工艺是在干燥初期将空气流体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匀速干燥阶段控制在40%-45%,降速干燥阶段迅速将室内空气温度降至与  相似文献   

2.
多孔物料干燥中物料体积的收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姜、胡萝卜、土豆和香蕉为实验材料,引入体积收缩系数和各向同性率的概念,研究了多孔物料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特性,分析了脱水量与物料收缩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干燥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强度越大则物料的体积收缩率越大,且多孔物料的微观结构也对收缩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无量纲化方法建立了考虑收缩特性的土豆-水分扩散模型,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垂直-倾斜半环组合对撞流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对撞流干燥的干燥幅度,改善物料在半环中的粘壁和流动特性,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了新型垂直半环组合对撞流干燥实验台·该实验台结构新颖、紧凑,以小米为物料进行的干燥和流动特性实验表明:该干燥器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干燥介质的干燥能力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料的干燥幅度,而且还避免了半环中的粘壁和堆积问题;物料降水率主要受进气温度和载带率的影响;对撞面随着上、下进气流量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对撞区内物料的向下运动速度大于向上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干燥风温(40、50、60、70、80 ℃)、喷嘴到物料托盘的间距(5、10、15 cm)和 风速(8、11、14 m/s)三个因素对党参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党参根气体射流 冲击干燥速率(DR)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是风温、喷嘴到物料托盘的间 距和风速;党参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5904×10-10~3.0684×10-10 m2·s-1之 间;干燥活化能为15.86 kJ·mol-1;Modified Page 模型能反映党参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动力学过程, 建立的水分比MR 与时间t 及干燥工艺参数的方程可有效预测党参根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 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5.
静电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几种不同的热敏性物料(辣椒、西洋参、金霉素等),通过静电干燥试验研究,得出比加热干燥可缩短约一半的时间,且有效成份和色泽不变的结论.还对静电干燥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静电场能传质的机制.为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提供出一种全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微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波干燥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微波干燥的物料温度特性、微波干燥的膨化作用、微波炉内磁场分布、功率和质量对微波干燥特性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到微波干燥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盘式干燥器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式连续干燥器属于连续式搅拌物料传导干燥,本文应用E.U.Schlunder和N.Molekope针对间歇式搅拌物料传导干燥提出的“扩散理论”对盘式连续干燥器中物料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物料的干燥速率和料层温度。聚氯乙烯树脂的干燥实验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聚氯乙烯树脂的搅拌数在7至21之间。  相似文献   

8.
陈枭 《科技信息》2010,(35):I0056-I0056
太阳能集热干燥技术在干燥物料中应用广泛。本文以集热型、温室-集热型干燥、集热-热水器系统为代表,结合作者工作,从结构、机理以及应用3方面进行阐述,展望了使用储能相变材料(PCM)来提高干燥效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物料干燥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一种功能较齐全的物料干燥特性试验装置,可用于模拟空气集热器——干燥室型太阳能干燥装置的运行条件。用它做了20余种物料的干燥特性模拟研究,其结果为太阳能干燥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已有太阳能干燥装置的工况调整和运行管理也有指导意义,对使用常规能源的干燥装置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孔物料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多孔含湿物料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产生的原因,实验研究了三种典型多孔物料体积收缩特性,讨论了多孔物料毛细孔半、固体间架强度和外部干燥条件等对体积收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离心流化床中多孔介质干燥的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典型的多孔湿物料在离心流化床中干燥过程的理论分析,将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和物料与气流之间的外部传递过程相耦合,导出了离心流化床的控制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离心流化床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
离心力场作用下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离心流化床(CFB)干燥器中气体与被干燥颗粒物料之间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当气流速度方向和热流方向(即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时,离心力场作用下气体流过颗粒层的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与由场协同理论中推导的结果具有同样形式,从而验证了场协同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对对流传热系数和辐射传热系数随炉膛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运行参数改变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一二次风配比的改变和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都会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系数改变,但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大一些,即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份额的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节能型的冷冻干燥方式,进行了在常压下利用流化床中吸附剂吸附水分同时放出热量实现冷冻干燥的研究。以粒状物料为例,建立了球坐标下常压冷冻干燥的传热过程理论模型,计算了物料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升华界面的移动距离,并对床温、物料尺寸和吸附剂粒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测量了物料内的温度分布变化,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提高床温、采用小尺寸物料和吸附剂,可以提高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离心流化床内气固两相运动和热质传递的物理模型,对控制方程中的各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本构方程,获得了描述离心流化床中气固运动规律和能量传递规律的闭合方程组。初步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为离心流化床的进一步理论和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团浓度沿轴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中存在分散固体颗粒的连续上升气相和相对紧密的颗粒团两部分.颗粒团聚物对气固两相流动、传热和反应等行为有重要影响.通过拟Boltzmann动力学理论研究循环流化床中聚团流动的颗粒数份额沿轴向床高的分布,分析和讨论了气体表观流速、固体循环率等对聚团流动的颗粒数份额沿轴向分布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传热传质和反应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循环流化床锅炉变工况下的传热系数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变工况下传热计算的精度,克服现有的关于炉内平均传热系数模型的不确定性,针对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依据在大量变工况试验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不同负荷下沿炉膛高度的固体物料浓度分布,建立了变工况下分三区计算的传热模型。该传热模型正确反映了炉膛上部过渡区和稀相区平均固体物料浓度随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主导因素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依据三区传热模型计算的各区温度与试验运行值在各个工况下都吻合较好,该结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态特性研究和仿真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膜式水冷壁换热系数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限元用于水冷壁的换热分析,计算了鳍片结构对换热的影响,探讨了用测量壁面温差法求取炉内向水冷壁换热的可能性。计算发现,有限元计算与目前中国采用的标准吻合得非常好,但是标准给出的鳍片中间点温度偏大。增大管节距时,鳍片吸热份额和最高温度升高;较大的厚度可以降低鳍片最高温度,提高吸热份额。壁面上两点温差可以表征水冷壁受热状况,炉膛向受热面的换热系数与温差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几台商业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冷壁进行了有限元测量,将有限元结果与热平衡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有限元测量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有限元方法测量结果呈现偏大的趋势,主要与鳍片和母材的根部焊接出现附加热阻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粗湿颗粒在循环流化床中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规律作了实验研究。在不同的表现流速、固体循环率、初始湿含量和颗粒粒径下,沿床高测量了气固相的局部温度,分析和讨论了各种流化参数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对粗湿颗粒(Geldart’B类)循环床提出了一些观点,由此建立的无因次准则方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赵飞  王佳  何庆中  何涛  王漫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7):11924-11932
冷渣机是CFB(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锅炉的重要辅机,其传热效率对CFB锅炉的连续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颗粒传热效率的关系。以一种多管式六棱柱滚筒冷渣机为研究载体,冷渣管内高温灰渣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方法及其数值模型,运用商用软件EDEM(extend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来模拟分析高温灰渣颗粒在冷渣管内的传热过程。将颗粒温度T规范化处理为量纲温度T?,以平均温度、温度概率密度函数T-PDF和颗粒运动规律为指标定量分析滚筒转速和颗粒直径对灰渣颗粒传热过程的影响。其中,六棱柱冷渣管边长L=200 mm,长500 mm,壁厚10 mm,管初始温度360 K,颗粒初始温度1200 K。结果表明:颗粒的传热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n=10 r/min相对于n=4 r/min的散热效率增加了61.1%;颗粒的传热效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d=5 mm相对于d=3 mm散热效率的下降了30.7%。转速是通过翻转次数来影响传热效率,粒径是影响接触点碰撞次数来影响传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