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辉长辉绿岩Sm-Nd定年及Pb,Nd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用Sm-Nd法测定了西藏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中辉长辉绿岩脉的年龄, 斜长石、辉石及两个全岩的内部等时线年龄值为(177±31) Ma, 初始εNd(t) = +8, 显示该岩墙形成于中侏罗世; Nd, Pb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岩脉源于印度洋型地幔域. 推测中侏罗世该区蛇绿岩形成于大洋环境.  相似文献   

2.
洪古勒楞蛇绿岩Sm-Nd同位素特征及时代界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建华  金章东  李福春 《科学通报》1999,44(9):1004-1007
洪古勒楞蛇绿岩Sm Nd的等时线年龄为 ( 6 2 6± 2 5 )Ma ,εNd(t) =8.40 ,模式年龄TNdDM值界于 ( 1 1 80~ 1 2 0 8)Ma之间 ,说明该蛇绿岩形成于晚震旦晚期 .岩相组合、岩石化学、稀土配分、微量元素以及铬铁矿的伴生等特征进一步表明 ,洪古勒楞蛇绿岩的岩浆来源于轻稀土富集的自亏损地幔源区 ,并形成于古大洋中脊 ,现存为碰撞带中的洋壳残片 .  相似文献   

3.
南岭东段后太古宙地层的Sm-Nd同位素特征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沈渭洲  于津海  赵蕾  陈泽霖  林亨才 《科学通报》2003,48(16):1740-1745
南岭东段闽西南地区发育中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地层. 系统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 它们的Nd模式年龄和εNd(t)值主要与古元古界麻源群十分相似, 反映它们主要是古元古代地壳组分再循环作用产物; 但在新元古代(0.8~0.7 Ga)和晚古生代(约0.25 Ga)时期, 由于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末强烈岩浆活动所伴随的新生地壳组分的加入, 使它们的Nd模式年龄降低和εNd(t)值升高, 在tDM-tStr.和εNd(t)-tStr.图上, 分别形成明显的“谷”和“峰”. 由此表明, 这些特殊时期构造-岩浆活动在改变华南沉积岩物源方面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湘西沃溪Au-Sb-W矿床中白钨矿Sm-Nd和石英Ar-Ar定年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利用白钨矿对金属矿床进行了Sm-Nd同位素定年. 研究结果表明, 湘西沃溪Au-Sb-W矿床中白钨矿的Sm, Nd含量较高, Sm/Nd值较大. 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 浸染状白钨矿样品呈良好的线性分布, 其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402±6 Ma, εNd(t)值为−30.7. 该矿两个石英样品的40Ar-39Ar年龄谱均呈“马鞍型”, 样品的最小视年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 其最小视年龄(420±20和414±19 Ma)与白钨矿的Sm-Nd同位素数据相当吻合. 白钨矿的Sm-Nd年龄和石英Ar-Ar年龄均表明沃溪矿床形成于加里东晚期, 这与湖南雪峰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和一些金锑钨矿床的同位素年代数据相吻合. 白钨矿的初始εNd值异常低, 远低于湖南元古宇地层的相应值, 成矿流体中的Nd很可能来自下伏的更老的陆壳基底. 对该矿成矿时间的厘定和对其成矿物源的制约为进一步认识其矿床成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福坤 《科学通报》2002,47(11):864-868
报道德国黑森林地区(BF)华力西造山带高级变质基底的基性麻粒岩中锆石和石榴石年龄,并讨论其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采用锆石U-Pb和Pb-Pb蒸发法分析,得到340 Ma左右至414 Ma的207Pb/206Pb年龄,而且大部分集中在340Ma左右.而石榴石的Sm-Nd和Pb-Pb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98±3)和(411±14)Ma,老于大部分的锆石年龄.这一现象暗示,在340Ma左右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800℃左右)过程中,可能由于重结晶作用或蜕晶作用使大部分锆石丢失其放射成因Pb.而石榴石的Sm-Nd和U-Pb同位素体系保存了变质作用峰期之前的年代学信息.这一现象可能说明该变质作用是在无流体参与的条件下进行的.该实例表明,采用Sm-Nd和U-Pb方法对高级变质岩石定年,在某些情况下石榴石可能是更好的候选矿物.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桑干地区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的Sm-Nd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郭敬辉  翟明国 《科学通报》2000,45(19):2055-2061
对华北克拉通内典型高压麻粒岩和高压角闪岩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获得高压基性麻粒岩的石榴石+全岩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1 842±38) Ma, 高压角闪岩的石榴石+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1 856±26) Ma, 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也落在同一范围内. 在充分考虑高温高压变质阶段局部范围内Nd同位素均一化的影响以及石榴石减压分解后的较大残留体对高压变质阶段Sm-Nd同位素特征的保存能力的基础上, 确定上述同位素年龄代表高压变质作用时代, 进而提出华北克拉通古老陆块的大规模碰撞拼合作用发生在早元古代末期.  相似文献   

7.
贵州镇远地区钾镁煌斑岩类的侵位时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年代学探讨贵州镇远县钾镁煌斑岩类的侵位时代.思南塘地区钾镁煌斑岩类的侵位时代:Sm-Nd等时线年龄(t)=(503±17)Ma(2σ),Rb-Sr等时线年龄(t)=(501.2±4.6)Ma(2σ);马坪-溪头橄榄钾镁煌斑岩的侵位时代:Sm-Nd等时线年龄(t)=(502±27)Ma(2σ),Rb-Sr等时线年龄(t)=(497±20)Ma(2σ),暗示深部地慢热物质在寒武纪末至奥陶纪初(503~497 Ma)上涌侵位.岩浆-构造热事件的冷却终止时间为 442.67~435.54 Ma(K-Ar法).  相似文献   

8.
墨江镍金矿床(黄铁矿)硅质岩的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年代学,探讨墨江镍金矿床热水喷流同生沉积成矿时代、赋矿地层金厂岩组的形成时代.含镍金黄铁矿硅质形成时代为: Sm-Nd等时线年龄(t)=(358±8.6) Ma(2σ) Rb-Sr等时线年龄(t)=(354.7± 0.72) Ma(2σ).上泥盆统金厂岩组深水硅质岩的 Sm-Nd等时线年龄(t)=(359± 21)Ma(2σ),Rb-Sr等时线年龄(t)=(358.02±0.3)(2σ)Ma.  相似文献   

9.
汉南侵入杂岩年龄及其快速冷凝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扬子克拉通块体北缘的汉南侵入杂岩进行了年代学工作. 不同岩性的21个样品得出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837 ± 26) Ma(2σ), INd = 0.511 65 ( 0.000 02(2σ), εNd(t) = 1.9, MSWD = 1.02, Rb-Sr同位素分析结果不构成等时线. 斜长花岗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796 ±20) Ma(2σ), 全岩-磷灰石-斜长石-黑云母Rb-Sr年龄为(824.8 ± 3.8) Ma(2σ), Isr = 0.703 93 ( 0.000 14 (2σ), MSWD = 2.44. 锆石U-Pb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约为876 Ma, 下交点年龄约为273 Ma. 杂岩可能是由同一具有εNd > 0特征的岩浆在837~800 Ma左右扬子克拉通块体北缘快速抬升时冷凝分异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Sm-Nd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耀民  涂光炽  胡瑞忠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5,50(12):1253-1258
通过典型矿床-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中矿石及萤石稀土元素特征和Sm-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 对昆阳群稀土富集及矿化时代进行了限定. 研究表明, 成矿期呈浸染状紫红色萤石中稀土总量 高, 强烈富集轻稀土, 正Eu异常; 成矿期后脉状浅绿色萤石中稀土总量低, 相对富集重稀土. 成矿期萤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39±40 Ma, εNd(t)=-4.6; 矿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17±100 Ma, εNd(t)值为-3.2. 表明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 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 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同生沉积. 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中元古代稀土大规模爆发成矿可能与当时大陆边缘裂谷环境产出的富碱非造山型岩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鲁西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的40Ar-39Ar定年及源区示踪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邱检生  徐夕生  罗清华 《科学通报》2001,46(18):1500-1508
高精度的^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鲁西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24.3-114.7Ma,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19.6Ma,富钾火山岩的^87Sr-^86Sr值较高(0.708715-0.711418),εNd值显著偏低(-11.47--17.54),并富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17.341-17.622,^207Pb/^204Pb=15.525-15.538,^208Pb/^204Pb=37.563-37.684),与富钾火山岩一样,煌斑岩也具有显著低偏的εNd值(-11.57--19.64),根据富钾火山岩全岩与从全岩中分离出来的单斜辉石单矿物具有一致的Sr,Nd和Pb同位素组成,结合区域范围内岩石产出构造背景的分析,以及同时代相关岩Sr和Nd同位素组成的广泛对比,表明它们最可能起源于俯冲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杂和交代作用时所形成的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12.
锡矿山锑矿床热液方解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热液成因方解石Sm-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对湘中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精确限定.研究表明,锡矿山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晚两期的成矿作用时间分别是(155.5±1.1)和(124.1±3.7)Ma.对该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有助于揭示该区元素Sb的超常富集机制,为深入认识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兴蒙造山带为中亚造山带东段,其标志着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界线.区域上广泛发育的古生代沉积地层可能蕴含着关于板块拼合及造山带演化的关键信息.奥陶纪-二叠纪碎屑沉积岩岩相学研究表明这些岩石主要为杂砂岩和长石砂岩,以较低的成熟度,较差的分选以及较高的岩屑含量为特征.古生代样品物源主要由新生的壳源物质充当.兴蒙造山带碎屑沉积岩Nd模式年龄分布于新元古代及中元古代晚期,范围与华北板块明显不同;而其εNd(t)值演化则与兴蒙造山带内部岩浆岩类演化特征类似,表明其物源可能主要源于兴蒙造山带内.碎屑沉积岩物源主要由带有增生特征岩类混合少量再循环端员组分构成;岩性上受长英质,部分熔融镁铁质及镁铁质岩类三端员控制.岩石学上,碎屑沉积岩平均成分相当于三端员依53:41:5贡献比例进行混合.沉积环境在二叠纪发生变化,从岛弧过渡为造山带,并于三叠纪前完成碰撞.这一解释与该区最终碰撞时间为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的论断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四川雪宝顶白钨矿稀土地球化学与Sm-Nd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琰  邓军  李潮峰  施光海  郑爱力 《科学通报》2007,52(16):1923-1929
产于四川雪宝顶的白钨矿晶体大、晶形好, 是研究非金矿中的白钨矿中稀土配分型式及Sm-Nd同位素体系的理想研究对象. 该区白钨矿为橙红色单晶体, 与绿柱石、锡石和白云母共生, 粒径为1~10 cm. 研究结果显示, 雪宝顶矿床中白钨矿稀土总量较高(275~534 μg·g-1), 其稀土配分型式为无MREE富集的平坦型, 与Ghaderi等人划分的白钨矿Ⅱ型稀土配分型式总体类似, 但具负铕异常, 并且有与A型花岗岩较为相似的四分组效应. 结合已报道过的包裹体测温资料, 雪宝顶白钨矿成矿流体主要为低钠流体, 其稀土配分型式推测取决于热液中稀土的分配系数, 而非晶体化学因素控制, 其成矿热液很可能源自其矿区附近的研究程度较低的碱性花岗岩. 在白钨矿的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 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82.0 ± 9.2) Ma, MSWD = 0.52, 是白钨矿的形成年龄, 代表了雪宝顶W-Sn-Be矿的主成矿年龄, 属于燕山早期. 本次白钨矿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雪宝顶W-Sn-Be矿成矿年龄, 为研究川西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年龄及松潘-甘孜造山带的成矿时空特征提供了可靠和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胡镕  陈天宇  凌洪飞 《科学通报》2012,(Z2):2757-2766
尽管深水环流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水循环在过去的变化目前仍知之甚少.铁锰结壳的Nd同位素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古海洋环流变化的指标.通过研究位于马里亚纳岛弧附近不同水深的两块结壳(MKD13,1530m;MDD53,2700m)的Nd同位素组成演化,并结合对已发表资料的综合分析,获得了对该区中新世以来古洋流演化的初步认识:在中新世,结壳MDD53的Nd同位素组成保持稳定(εNd:ε4.0~ε5.0),且比北太平洋同时期类似水深的结壳贫放射成因Nd,反映了该时间段北太平洋西部深水主要受控于来自南太平洋的贫放射成因Nd的深部西边界流;而浅水结壳MKD13的εNd值在中新世持续升高,是由于印尼海道陆续关闭,贫放射成因Nd的印度洋水体通过该海道流入太平洋浅部的水量陆续减少所致.在上新世,结壳MKD13的εNd值保持不变,说明该时间段岛弧来源Nd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在早上新世时印尼海道对印度洋-太平洋间浅层海水的流通已经关闭;所以结壳MDD53的εNd值迅速升高,不是由于水体从浅层到深层的垂直输入的变化造成的,而是由于贫放射成因Nd的南大洋深水流入研究区深度范围(~2700m)的流通量从早上新世开始减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地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阿拉山口附近,约东经82°10′~82°40′,北纬44°50′~45°20′.构造上处在巩乃斯板块东北缘,北东以艾比湖断裂为界与准噶尔板块毗邻,走向北西的艾比湖断裂为上述两板块间的博罗霍洛山缝合线的一部分,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在研究区以西约100km的温泉县附近,研究区内主要出露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花岗岩类分布广泛.本区泥盆系玄武岩产于上泥盆统,与红色放射虫硅质泥岩互层,主要有两层,厚约0 .5和35m,岩石化学分析表明为海相碱性系列钠质类型玄武岩(刘因,1995),石炭系玄武岩产于下石炭统,夹于陆相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中,厚15m,气孔构造发育,为陆相喷发产物,属低钾拉斑玄武岩,显然自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玄武岩产出环境从深海变化到陆地.石炭系样品P154,~(87)Rb/~(86)Sr=0.0389,~(87)Sr/~(86)Sr(O)=0.70427±2,~(87)Sr/~(86)Sr(t)=0.7041;~(147)Sm/~(144)Nd=0.1159~(143)Nd/~(144)Nd(O)=0.513062±7,εNd(t)=±11.8,样品P201的相应值为:0.0799,  相似文献   

17.
秦岭丹凤蛇绿岩带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崔智林 《科学通报》1995,40(18):1686-1686
秦岭丹凤蛇绿岩带沿商丹缝合带北侧分布,东西延伸400余公里.许多研究人员将此作为秦岭古洋盆存在与闭合的重要地质证据.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变形变质等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一直缺乏放射虫硅质岩和古生物化石的证据.目前丹凤蛇绿岩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主要有:(447.8±41.5)Ma(Rb-Sr全岩),(402.6±35)Ma(Sm-Nd),914~1015Ma(Sm-Nd)(据张宗清,1994,未刊).  相似文献   

18.
辽东半岛南部三叠纪辉绿岩中发现新元古代年龄锆石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杨进辉  吴福元  张艳斌  张旗  S.A.Wilde 《科学通报》2004,49(18):1878-1882
辽东半岛南部的大连地区发育巨厚的新元古代地层, 对侵入于该地层中的辉绿岩进行锆石SHRIMP法U-Pb定年, 得到辉绿岩浆的结晶时间为晚三叠世(211 ± 2 Ma), 并且在该辉绿岩中发现大量年龄为0.9~1.1 Ga的锆石. 其中1125 ± 38 Ma的锆石年龄相当于Grenvillian碰撞拼合事件. 而大量年龄为904 ± 15 Ma锆石的Th/U比值较高(1.31~2.25), 且部分锆石具有岩浆韵律环带, 可能与新元古代早期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方城新元古代碱性正长岩形成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东段北秦岭构造域的新元古代方城碱性岩体研究, 对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岩石圈拉张起始时间提供了重要制约. 方城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角闪云霞正长岩、霓辉正长岩和碱性长石正长岩. 岩石为中性(SiO2 = 54% ~ 62%), 富碱(K2O+Na2O = 12%~ 15%)、铝(Al2O3 = 16.81%~23.26%)与大离子亲石元素, 无Nb, Ta, Zr, Hf异常, 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 呈较显著的负Eu异常(δ Eu = 0.13 ~ 0.23), 其εNd(t)值为-1.37~ -3.90, Nd模式年龄为1364~1569 Ma. 正长岩岩浆形成的温度较高(915~1044℃). 岩体形成于板内-非造山伸展构造环境, 可能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小比例部分熔融, 在上升或侵位过程中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方城碱性正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844.3 ± 1.6) Ma (MSWD = 0.86), 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 为秦岭造山带及华南地区已知形成时代最早的新元古代碱性岩, 也暗示在844 Ma左右秦岭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已由碰撞后伸展转换为板内非造山拉张阶段. 因此, Rodinia拼合过程中沿扬子克拉通边缘形成的碰撞造山过程结束并转入拉张体制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时限应不晚于844 Ma.  相似文献   

20.
沈渭洲  凌洪飞  舒良树  张芳荣  向磊 《科学通报》2009,54(11):1562-1569
研究的井冈山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 在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泥砂质韵律岩层夹碳酸盐岩和含炭岩层. 它们具有低的εNd(t)值(–13.9~–7.9)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42~2375 Ma), 数据点在tDM-tStr.图上远离一致线分布, 在εNd(t) - tStr.图上都位于华南元古代地壳演化区域内. 这些特征表明, 本区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是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组分再循环作用产物, 物源以华夏地块区成熟度较高的陆源碎屑沉积岩为主. 奥陶系爵山沟组和对耳石组的εNd(t)值(–10.5~–7.9)位于上述范围的高端, Nd模式年龄(1842~2059 Ma)位于上述范围的低端, 反映在它们沉积时期内, 来自古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相对明显. 鉴于在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东南缘范围内, 早古生代地层的Nd模式年龄都大于1800 Ma, 没有发生明显的降低, 反映在这些地区不存在早古生代亏损地幔来源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