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用计算机模拟电化学方法制备多孔硅的过程,基于Monte Carlo和扩散限制模型(DLA)建立一种新模型,引入耗尽区范围、腐蚀半径和腐蚀几率等参数,用Matlab来实现.模拟得到了电流密度、HF酸浓度、腐蚀时间以及硅片掺杂浓度等实验条件对多孔硅孔隙率的影响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模拟出的孔隙率值也与实验值接近.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电化学法制备多孔硅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双重分形多孔介质孔隙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双重分形多孔介质孔隙分布分形维数D与孔隙迂曲分形维数DT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推导了多孔介质孔隙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孔隙率计算公式的函数图像分析了双重分形维数D和DT的变化对孔隙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孔隙率随多孔介质双重分形维数D和DT的增加而增大;多孔介质最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率增加的就越慢;当D DT<3时,多孔介质最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率就越大,但当D DT>3时则相反,多孔介质最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率反而越小,D DT=3是特殊点,令D DT→3时的孔隙率极限值为它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3.
颗粒型多孔材料中基体颗粒存在多种堆积形式,分为绝对稳定堆积和亚稳定堆积。建立无边界影响的堆积颗粒型多孔材料孔隙率理论模型,获得无边界影响下多孔材料的理论孔隙率。理论分析认为每种堆积形式存在的概率相等,推导获得颗粒型多孔材料的孔隙率为定值0.377。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发现该数值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此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多孔材料直径与颗粒小球粒径比值增大时,即多孔材料边界效应减弱,实验获得多孔材料孔隙率越接近该数值,从而证明了该数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孔隙率阶梯分布多孔介质内传热及流动,采用局部热平衡假设,考虑流体密度随温度变化,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水平方向孔隙率阶梯分布多孔介质自然对流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计算.对数值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出孔隙率阶梯分布对传热及流动的影响.综合数值计算和实验结论表明:相同温差条件下,大孔隙率侧为高温壁面时对流传热达到稳态的时间比小孔隙率侧为高温壁面时要短;流体速度场分布主要受孔隙率分布影响,最大流速随温差和Ra增大而增大,且最大流速出现在大孔隙率靠近壁面处,与是否靠近高、低温壁面无关;高温壁面平均努谢尔数u随着Ra增大而增大,当lgRa4时,Ra的增加对u的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孔隙率是隧道路面多孔水泥混凝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保证多孔混凝土试件成型后或路面铺筑后的实测孔隙率与目标孔隙率基本一致,同时保证其具有足够大小的有效孔隙率,是高性能多孔混凝土隧道路面配合比设计的关键。依据隧道路面的功能要求,文章选定目标孔隙率为18%。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非常明显,随着10~15mm集料比例的增加,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采用玄武岩等吸水率偏大的集料制备多孔水泥混凝土时,在有效孔隙率计算中应考虑集料吸水的影响。矿料级配对孔隙率的影响规律为:随着10~15mm集料比例的增大,计算孔隙率变化幅度很小,且与目标孔隙率(18%)接近;有效孔隙率呈增大的趋势,实测孔隙率先减小后增大;级配2#-2实测孔隙率最小且与目标孔隙率最接近。依据孔隙率及强度试验结果,选取级配2#-2为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6.
杜素红 《科技信息》2007,(28):67-68
粗骨料是多孔贫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其级配是影响多孔贫混凝土孔隙率的的重要因素,同时孔隙率的变化还受成型压力及成型方法的影响。由于多孔贫混凝土混合料的压碎情况不便于定量的描述,本试验拟通过研究粗集的压碎情况来反映多孔贫混凝土混合料随压力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松质骨孔隙率的二维光电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维光电检测方法研究松质骨孔隙率沿不同方向的分布规律。新鲜猪胫骨后肢松质骨制备成36张切片并均分成两组:一组为沿胫骨轴向的横切切片,另一组为垂真于胫骨轴向的纵切切片。经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计算出每张松质骨切片表面的总面积、骨基质的面积、孔隙的面积及该松质骨切片的孔隙率。测试结果表明:松质骨孔隙率在轴向沿靠近密质骨的方向逐渐减小,在垂直于胫骨轴向方向基本不变;松质骨可看作是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如果切片数据足够多,采用二维光电检测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测试出松质骨孔隙率沿不同方向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压铸锌合金的生产工艺,并根据影响生产的因素提出了新的生产工艺。通过比较,证明该工艺是合理的,从而为进一步进行锌合金的扩大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验了二种高强度锌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以及稀土金属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锌合金的性能优于常用的轴承材料ZQSn6-6-3。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铝锌合金高温性能及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高温硬度作高温强度和耐磨性的参考评价指标,试验研究了铝,铜,硅,锰等含量对高铝锌合金高浊硬度的影响,并由此而研究出Zn-Al43,型高铝锌合金的耐磨性优于高强度锌合金ZA27和挤压加工铝青铜QAl10-3-1.5,故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高铝锌合金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模拟烟气、水蒸气及含尘烟气三类高温流体在多孔氧化铝陶瓷材料内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随孔隙率增大,流体平均流速加快,流体进出口温降逐渐减小。三类流体中,水蒸气流速最大,在最大孔隙率下其流速达到66.64 m/s;烟气温降最显著,当孔隙率为0.3时,其进出口温差达到最大值85.6 K。随压差的增大,流体流速加快,其中受粉煤灰颗粒影响的含尘烟气流速增幅较小,流速仅从0.23 m/s增至0.93 m/s;另一方面,压差增大导致流体与壁面的热传导减少,模型内流体温降减小。含尘烟气流体扰动较大,当增大孔隙率和压差时,流速呈线性增长;尽管粉煤灰颗粒的存在强化了传热,但流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含尘烟气温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不同孔隙率的多孔硅,然后用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以多孔硅为衬底生长氧化锌(ZnO)薄膜,研究多孔硅的孔隙率对ZnO薄膜的质量和光致发光谱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ZnO薄膜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当多孔硅的孔隙率较大时,沉积的ZnO薄膜为非晶结构.沉积上ZnO薄膜之后,多孔硅的发光谱蓝移,由于ZnO薄膜缺陷较多,其深能级发光较强.ZnO的深能级发光与多孔硅的橙红光相叠加,得到了可见光区宽的光致发光带,呈现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13.
采用304不锈钢丝网为原材料,经过卷绕、压制、轧制、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锈钢丝网多孔板,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板材形貌,分析了金属间的连接及孔隙的形成,获得了不锈钢丝网多孔材料的孔隙大小、孔隙分布及孔隙率。以改进的达西定律为依据,设计了一套检测多孔板渗透性能的装置,利用粘性渗透系数和惯性渗透系数作为多孔板的空气渗透性能指标,评价了不锈钢丝网多孔材料的渗透性能,确定了孔隙率对不锈钢丝网多孔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不锈钢丝网多孔板孔隙分布均匀,金属骨架连续,孔隙大约在0~60μm之间,孔隙率在20%~40%之间,其渗透性能和孔隙率、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孔隙率越大、厚度越小,其气体渗透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干燥过程存在的弊端,设计开发了回转锥筒非相变脱水干燥机,将多孔材料内衬到回转锥筒,通过多孔材料毛细作用快速吸附湿物料携带的表面水分,以达到物料快速脱水的目的.为了研究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应用描述多孔介质内部液相毛细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多孔材料颗粒直径以及孔隙率对毛细吸水过程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多孔岩土材料渗透系数与孔隙率关系,根据给定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孔隙率,随机生成表征孔隙和固体颗粒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和单元属性用ANSYS中的APDL参数化语言赋值。根据有限元随机模拟断面的流量分布和稳态渗流问题的达西定律,计算在不同孔隙率的等效渗透系数,研究等效渗透系数与岩土孔隙率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孔隙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等效渗透系数与孔隙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HF-醇溶液法制备了多孔硅.实验表明,它提高了多孔硅中的游离氟离子浓度,改善了电解液与硅片的润湿性,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多孔硅;在非光照条件下,可制成N型多孔硅.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多孔岩土材料渗透系数与孔隙率关系,根据给定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孔隙率,随机生成表征孔隙和固体颗粒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和单元属性用ANSYS中的APDL参数化语言赋值。根据有限元随机模拟断面的流量分布和稳态渗流问题的达西定律,计算在不同孔隙率的等效渗透系数,研究等效渗透系数与岩土孔隙率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孔隙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等效渗透系数与孔隙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材料作为当今社会的一项支柱材料,在工程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孔隙率作为混凝土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特性有明显的影响。本文简略地分析了孔隙率对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特性的影响;概括介绍了混凝土孔隙率的控制以及改善措施,可在工程实践中参考应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文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影响混凝土孔隙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孔隙率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从抗渗性、抗冻性等几方面阐述了孔隙率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而对于孔隙率的控制和改善,则从其外加剂、搅拌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另外,本文还没有做到囊括所有的孔隙率的影响和控制改善方法,有待于今后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法及原电池法制备了多孔硅样品.通过在阳极氧化反应中HF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的不同来控制多孔硅的孔隙率和膜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的多孔硅样品,孔隙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刚开始增加,然后减少;多孔硅的生长速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多孔硅样品表面封装BST热释电敏感元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