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滨带湿地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按照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度假区湖滨湿地生态现状和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模式。结合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划分为3个功能区段进行分区恢复与重建,并提出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生态恢复与规划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太湖下游水系出现倒流,将大运流的污水大量灌入太湖,污染了太湖水质,严重影响无锡、苏州自来水水源,因此研究太湖水系倒流规律,合理运用环太湖水利工程,控制污水倒流入湖,对保护太湖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苏州市吴中区提出了"打造吴中新城、做美太湖山水"的发展战略,全力唱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对环太湖山水人文资源进行精雕细琢,深度挖掘山水资源潜力和吴地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培育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探索一务适合苏州吴中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28日,一座占地2.4平方公里,以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和创新型研发机构为对象,以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和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科技城在吴中经济开发区拔地而起,成为吴中区新一轮经济建设中的恢宏一笔。“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太湖2400平方公里,吴中区独享1459平方公里,这里是长三角最珍贵的山水资源,是苏州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块宝地。吴中科技城位于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城市副中心西部  相似文献   

5.
华东最大的太湖蟹交易市场,在庙港镇政府的统筹下目前已实现更加合理的布局,预计今年将迎来近3亿余元的交易额;3条装祯精美的船上饭店在浩淼的太湖边一字排开,使庙港太湖船菜港第一期就成为客商们关注的焦点;而四星级酒店以及濒临太湖的别墅房产开发,则是庙港挖掘休闲潜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精致和谐、灵秀开放、山青水秀,人文荟萃……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吴中大地,在开发开放的新时期又崭露出青春的神采和发展活力。吴中区环绕苏州古城的西部和南部,濒临太湖,下辖13个镇和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撤市设区后,吴中区结合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全方位接受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及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辐射,全力打造苏州城南工业带和环太湖旅游经济区。城南工业带是吴中区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精彩华笔。工业带东邻昆山、南连吴江经济开发区,北接苏州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太湖湖滨带不同水分梯度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湿地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在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3个实验区,每个实验区设置3个重复的取样点,将土样在实验室条件下,置于5、15、25和35℃人工气候箱中培养30 d,以测定土壤净氮矿化对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距离水岸带远近,湿地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净氮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总体趋势均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距水体不同距离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净氮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变化总体趋势从小到大均表现为:近、中、远。土壤氮矿化速率变动范围为1.16~1.55,距离水体远近不同土壤的氮矿化速率增加倍数(Q1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试验表明温度升高对湖滨湿地不同含水量土壤的氮矿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位于苏州城西南的吴中区下辖7个镇、13个街道、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陆地面积751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0万人。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吴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物华天宝。近年来,吴中区重点打造两大经济带,目前已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工业载体,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区、三个配套区”,重点发展信息电子、生物医药、汽车配件和精密机械、新型材料、新型家电等五大产业,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外资企业前来投资,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以太湖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的环太潮旅游经济带,重点依托太湖山水和吴文化积淀发展环太湖旅游服务业,已日渐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胜地,年接待境内外旅客达50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环太湖旅游的景点已经有机整合了太湖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以及度假休闲设施。而周末去太湖边兜兜风休闲个一两日,与青山绿水来个亲密拥抱,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日前,开业已5周年的山水度假村被江苏省旅游局评定为四星级酒店,为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东山提升了接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关注长三角必须首先关注环太湖,研究长三角同样必须首先研究环太湖。因为,环太湖问题本身就是破解长三角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菱湖乃太湖洞庭东山东侧与渡村西侧之间的湖湾。菱湖因吴王阖闾为讨爱妃西施的欢心,在此广植菱角而得名。伸入湖中千米的菱湖渚,自古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最新落成的菱湖渚公园成了环太湖观山望湖、休闲揽胜的又一个好去处。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园内建有枇杷园、杨梅园、橘园等多种植物区,不仅让您赏四季美景色,更能让您品四季鲜果,整个园内绿树成荫,加上迎面吹来的清新宜人的太湖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园内还坐落着巍峨的行宫、湖滨浴场、休闲茶室等景观和设施。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创建于1953年,地处风景秀丽的苏州东山风景区,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淡水水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经营;水产新品苗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鱼病防治技术开发和服务。公司依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建立了以生产医药产品滴眼剂、散剂为主的苏州太湖美药业有限公司、以水产新品种苗研究开发为主的江苏省苏州水产新品园等实体,公司讲诚信、讲质量、讲服务,是江苏省重台同守信用企业主要产品:“太湖美”牌珍珠明日滴服液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注册商标“太湖美”是江苏省著名商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一定收割年限后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人工恢复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下湖滨湿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对芦苇收割最为敏感,碱性磷酸酶次之,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两种处理下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磷在两种处理对应土层的差异性都较为显著,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极显著相关。说明芦苇收割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可能是土壤酶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苏南科技开发》2006,(4):64-64,F0003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城西,面积160平方公里,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环太湖地区取用水总量、现状及供用水量的增长趋势所进行的分析,总结了造成环太湖地区供用水矛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太湖体育圈健身与休闲服务体系的构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法、实地考查法对环太湖体育圈健身与休闲服务体系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构建环太湖健身服务体系的提出背景,对环太湖健身服务体系框架进行综合描述;对环太湖健身服务体系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供对策,为使其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在环太湖地区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耀军  于楼成 《科技信息》2009,(18):225-226
本文运用文献法对环太湖健身服务体系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构建环太湖健身服务体系的提出背景,对环太湖健身服务体系框架进行综合描述;对环太湖健身服务体系的框架进行了逐一分析,为使其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在环太湖地区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胥口,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西部15公里的太湖之滨,面积36平方公里,近2万人口,胥口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南依万倾太湖,背靠穹隆香册,东接天平灵岩,全年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被誉为“太湖明珠”。  相似文献   

20.
苏州,不仅以刺绣、园林等名扬天下,事实上,苏州的精密仪器、光学产品、电子机械等行业同样在全国曾有过辉煌,称得上是藏龙卧虎,能人辈出。不过,令人心忧的是,随着老一代能工巧匠的远去,许多来自生产一线的绝技、绝活正趋于消亡。于是乎,以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演变成为了如今“有米”难寻“巧妇”的尴尬。由此,让各种绝技薪火相传成为了有识之士的善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