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档化。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重视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毛尖、龙井等一些优质高档产品受欢迎。保健化。“山楂茶”、“猕猴桃茶”等具有“防癌”作用的茶叶崭露头角,掺有中药益智安的“健脑茶”和“益寿茶”等日渐热销,就连茶叶护肤品也很抢手。食品化。“饮茶”向“吃茶”发展。如生果味茶,茶中混有苹果、芒果等生果味和玫瑰、茉莉等鲜花味,加适当的配料,能给人新鲜感且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日本开发的茶叶糖果、点心和小食品、品种最多,产量最大。茶叶煮饭、茶面条、茶饺子、茶心巧克力、茶心面包、茶叶鸡蛋、茶片糕等均有相当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张文 《遵义科技》2005,33(4):55-55
茶,被誉为养生的仙药,长寿的绿色食品,是世界上三大天然饮料。现代科学证明茶类所含的多种成分具有保健功能,亦是保健的珍品。茶称为“灵丹妙药”。我国以肉、奶、纤维多的粗粮为主食的新疆、内蒙、西藏、甘肃等省的人们必须喝茶来去脂减肥,清肠降火,除臭。他们常说:“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这里就谈一谈茶内含成分与人体保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茶为媒介进行彼此间的沟通,是开展“摆茶俗”的主要目的,客来敬茶、以茶待客充分体现出当地居民热情好客、注重友谊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现代语境下,可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转译“摆茶俗”文化的内涵,将其历史沿革、文化意蕴和精神价值转换成具有现代性的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结构与材料等基本视觉元素,并通过概括、简化、夸张等艺术手法,借助符号化的标志形象、系列招贴和文创产品的方式,进行创新衍生设计,呈现其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增强受众的认知度和情趣感,促进“摆茶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又到了新茶上市之际。但现在市场上再也见不到“处处碧螺春茶”了,因为从2003年春季的“第一锅碧螺春茶”起,洞庭(山)碧螺春茶正式使用了原产地域保护标志。苏州吴中区有关部门正式向“李鬼”碧螺春发出了“应战书”:谁也休想再打洞庭(山)碧螺春茶的歪主意!一个被称为“护身符”的椭圆形小图案,还了“洞庭(山)碧螺春”以真实名分。  相似文献   

5.
柳岩 《奇闻怪事》2011,(1):35-37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袒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南方嘉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马古道、丝茶之路以及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莫不与茶相关相联。“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当时茶贸易的盛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榷茶法是禁榷法的一种,起源于唐,兴于宋。宋代四川茶叶运销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三种:通商法、茶马法、茶引法。相对于“书本上的法”,我们更应重视“实际中的法”。考察宋代四川茶马法的运作情况,可见一些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宋代的榷茶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洞庭(山)碧螺春全面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龚自珍称“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碧螺春产于苏州太湖之滨的吴中区洞庭东、西山,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毫毕露,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故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相似文献   

8.
茶香气是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茶叶香气对提升茶叶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梵净山翠峰茶香气,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5中挥发性成分,其中梵净山翠峰呈香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43%),壬醛(3.1%),葵酸甲酯(3.02%),顺式-茉莉酮(2.82%),反式-β-法尼烯(4.63%),月桂酸甲酯(10.43%)。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初,业界普遍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韩国化妆品巨头爱茉莉(Amore)正式获得中国直销经营许可证。记者随即在中国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上进行了查询,然而该有关直销牌照的官方网站上并没有相关获牌信息,甚至连最基本的申牌要求——“公司发表申请直销许可申明”列表中也没有该公司的记录。那么,韩国爱茉莉是否真的要进军中国直销行业呢?  相似文献   

10.
“茶”与“茶”原非同物异名,一为木属,一为草属,原本异物异名。历代学者认定中国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诗经》,说《诗经》中就已有咏茶的民歌或咏茶的诗句,乃是一种以讹传讹积非成是的误解。但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或讲文学与茶的缘份,总是绕不过《诗经》。这就是“茶”由《诗经》“茶”字演化而来,其字形、音、义的定型和确立,大约是在唐代。《诗经》和茶文化的渊源关系,就在于“茶”为“茶”之字源,仅此亦可见《诗经》不愧为华厦文化内涵丰富的渊薮。  相似文献   

11.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在中国.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健身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因此,茶成为中国的举国之饮。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茶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我们斗山茶场的“斗山绿茶”名闻遐迩,它已成为八士经济和文化的命脉。综合上述原因,我校开发实施了“茶文化研究”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业界传来消息,原爱茉莉(中国)总裁柳济天已于2013年2月被调回韩国,新总裁为同样来自韩国的孙永澈. 据爱茉莉经销商介绍,爱茉莉从申牌到拿牌,柳济天倾注了很多精力,公司为此也投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但是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爱茉莉在中国的“访问销售”(爱茉莉在韩国的直销模式)仍还处于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13.
周晓彤 《科技潮》2009,(1):F0002-F0002
早品过福丽特茶城添水茶坊开发的特种绿茶—武夷香妃,她有着香妃般的仪态美和芬芳自然的神韵美……今年,为品到传统工艺制作的大红袍,特地到武夷山拜访了添水茶坊制茶的老师傅肖先生。我悠闲地品着茶,闻着迷人的茶香,望着金黄色的茶汤问:“这大红袍的汤色怎么是金黄色的?”肖老师傅说:“大红袍是茶树品种也是御品茶名称,  相似文献   

14.
《应用科技》1998,(11):43-43
酒醉这是人们熟知的,而对饭、茶、水、鱼、油、烟等也可使人产生“醉意”却知之者不多,因此更应引起重视。因为由食物引起的醉态,即所谓“食醉”,对人体健康甚为有害。茶醉短时间内喝下大量浓茶,经常有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工作效率下降等异常状况发生,这就是茶醉。茶醉的罪魁祸首是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严重的茶醉还可发生肌肉颤动,心律紊乱,甚至惊厥抽搐。南方人喜喝的“功夫茶”,茶叶浓烈酽苦,确有独到的消暑除渴功效,但一般不会一口气大量喝。下,多半仅用小盏浅酌一二杯而已,这。种小盏可以作为预…  相似文献   

15.
从“养生”的角度,论证了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发展的客观选择,进一步阐释在普洱养生度假旅游中,普洱茶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对普洱茶养生度假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名食荟萃     
宁红保健茶 领先第一家 古称宁洲的江西修水,是我国工夫红茶的发源地之一,为江西茶叶生产的龙头。 “宁红”茶历史悠久,饮誉海内外。三十年代时,英美等五国茶商即赠“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横匾,是近代茶界公认的当代“茶圣”。而“宁红”保健茶是“宁红”茶的升华和发展,在上海市中医营养食疗研究会的专家、教授们的精心研制下,利用  相似文献   

17.
茶,原名“茶”,又名“槚”、“(艹设)”、“茗”、“荈’、“皋芦”,唐代陆羽著《茶经》时始改今名.作为人类健康的良友,茶是寰宇最为普遍的饮料,居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可可、咖啡)之首.我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时代的神农氏发现并开始饮用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说,信阳茶肇始于距今三千三百多年前的商代晚期.1987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固始白狮子地十四号楚墓内发掘出革质树叶,初步鉴定为战国中晚期的茶叶.这证明信阳茶的起源至迟不晚于两千三百年前.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2005,(4):31
中国茶的种类很多,而白茶是其中加工处理最少的一种茶,保留了天然纯真的属性,含有丰富的有效活性成分。据马连道茶城二层“茶禅一品”经理介绍:白茶具有清凉退热,怯湿解暑,健胃提神,降血脂、血糖等功效。白茶的类型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白毫银针芽壮毫显,洁白如银,质量佳美,畅销国外,其性凉寒,为麻疹圣药,是白茶中珍品,为全国10大名茶之一。白牡丹又分传统牡丹和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等分类,  相似文献   

19.
文林 《今日科技》2008,(4):56-56
近几年来,国内茶产业飞速发展,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浙江景宁的“金奖惠明”茶却异军突起,结合自身特有品质以及独一无二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金奖惠明”茶在北京、上海等地广受好评。日前,由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浙江省茶叶协会共同举办的2008浙江省“金奖惠明”敬老茶会在杭州钱王祠举行。浙江省厅级离退休领导、茶叶专家和景宁县有关领导等近千人一起品鉴“金奖惠明茶”,共同探讨景宁惠明茶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成果简介 “CZLL上型系列茶”饮料采用天然优质茶叶制成。已研制成功的“1号饮料”和“2号饮料”可常温饮用,不含色素和防腐剂,保持茶的全部营养价值,含有茶多芬、咖啡碱、芳香油、蛋白质、维生素、必需的氨基酸以及氟、钾、硒、锗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安神益气、止渴、消食、利水道、明目益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