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尾松容器育苗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作了介绍,马尾松容器育苗苗木质量高,造林效果好,成活率达98.8%,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石灰苗床阔叶树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石灰苗床容器苗主根和高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地径、侧根生长发育、须根数量及根系含水量均有显著改善,并避免了苗木的畸形.石灰苗床容器苗的规格质量及造林成活率也明显比对照组好.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容器育苗油松、侧柏,进行雨季造林是加快荒山绿化最好的育苗方式. 日光温室育苗增加了苗生长期,使生育时间延长100d,相当于在裸地生长1.5a,提高苗木质量.造林后,在山上还能生长70d,实际苗木生长278d,是裸地苗二年生长期.苗木生长量大,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和过冬保存率.  相似文献   

4.
白皮松在小陇山林区的育苗和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强 《甘肃科技》2011,27(7):160-161
在总结了小陇山林区多年来白皮松育苗造林经验的基础上,从种子采集、处理、容器育苗、大田育苗、苗木病虫害方面,论述了育苗技术要点;在造林技术措施上,提出了造林地清理、整地方式、造林密度和造林时间。  相似文献   

5.
富阳县林科所在有关单位帮助下,近年开展油茶容器育苗造林成活率高达90%,苗木生长量要比露地直播的高20—40%。容器育苗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造林新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已得到较快的推广应用。据报道,巴西应用容器育苗已占苗木总产量的92%,瑞典占40%,芬兰占30%,还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尼日利亚、法国、  相似文献   

6.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生  蔺治瑞  袁建明 《甘肃科技》2012,28(13):147-148
在北方比较干旱的地方,裸根苗造林时常失败或成活率不高,采用容器育苗已是一种发展趋势.采用容器育苗造林可以大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此对油松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供广大育苗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寒阴湿山区菌根化育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油松、桦树种子利用菌根剂拌种育苗和常规育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日本落叶松、油松苗木的生长状况、产苗量、一级苗出圃率均优于常规苗木,而红桦应用菌根剂育苗效果不明显。采用自育的2年菌根化苗木和同龄菌液蘸根苗木与同龄常规苗木进行荒山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油松菌根化苗木造林比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的幼苗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都高于对照区;且菌根化苗木造林优于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红桦应用菌根剂造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建德市邓家东坞村进行不同基质和不同容器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措施对苗木地上部分苗木地径及苗木高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普通育苗容器对苗木地径及高度影响最大,其值也最大,而基质类型和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苗木高度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容器种类对地下部分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而基质类型及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下部分各指标影响较大,其中以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及去1/2胚尖苗木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最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选择普通育苗容器、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和去1/2胚尖的模式进行容器苗的培育,不仅可以获得基质较轻、苗木健壮的容器苗,同时其苗木根系发达,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侧柏容器袋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向民  任学明 《科技信息》2009,(28):I0297-I0297
侧柏苗苗期根系发达,裸根育苗在移栽时伤根过多,影响成活率,采用容器袋育苗,相对集中,节约用种,便于精细化管理,培育苗木质量高,移栽后缓苗快。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高,生产实践中很受欢迎,易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邦颖 《汉中科技》2010,(5):46-46,49
介绍了日本落叶松两段育苗技术,第一段种子育苗,要做好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育苗和圃地管理;第二段移值育苗,要抓好苗床准备、苗木移栽和移植苗管理。经调查统计,采用两段育苗技术与对照(留床苗)比较,苗木质量、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两段育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荒山造林过程中存在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造林适宜期短等缺点。造林保存率低一直是荒山造林的瓶颈现象,使用秸秆营养钵育苗,带钵造林,恰能克服荒山造林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缺点,提高造林成活率,巩固造林成果。其特点如下:1.秸秆营养钵透气性好,适应苗木根部生长。营养钵体内  相似文献   

12.
刘克敏 《科技信息》2012,(35):431-I0431
对一些种子昂贵且成活率低的林木来说,容器育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恢复森林资源,科学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才是治本之计,长远之计。所以要加大科学造林力度,切实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具有抗寒、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探讨子午岭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大力发展樟子松优质苗木,不但可以加快子午岭乃至西北地区造林绿化步伐,而且对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子午岭林区春季风大、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等特殊气候条件下,把握好关健性技术措施是樟子松容器育苗成功的保证。该文通过对樟子松容器育苗试验,总结出子午岭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塑料大棚容器育苗技术,一方面利用有限的种子,最大数量地培育优质壮苗,同时通过人为调控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光、热等环境因子,促进苗木生长,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5.
邵媛媛 《科技信息》2011,(10):364-364
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也是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它高大、美观、根系发达、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是荒山造林,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油松容器育苗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我们干旱西北地区,容器育苗造林成活率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容器育苗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育苗方式,具有成活率高、成本低和实用性强等特点,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林业造林抚育工作中。相比其他类型育苗方式,容器育苗技术具有十分凸显的应用优势和价值,加强容器育苗技术研究和创新,有助于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文简要阐述了我国林业育苗现状,重点就容器育苗技术进行综合深入研究,希望推动我国林业育苗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容器深度培育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容器苗在造林1年后的生长及养分变化情况,结合苗期生长和造林效果,为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选择灌溉方式和合适容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种灌溉方式(上方灌溉、底部渗灌)、2种容器深度(D40即6.4 cm(口径)×25 cm(深),容积656 m L;D60即6.4 cm(口径)×36 cm(深),容积983 m L)共4个处理培育的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测定造林1年的成活率、形态指标及养分状况。【结果】(1)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达到98%。(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高、地径(77.3 cm、6.87 mm)显著大于D40苗指标(70.1 cm、6.34 mm)。(3)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后苗木茎生物量(2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木茎、根和单株生物量比D40的分别提高了22%、16%和18%。(4)底部渗灌下苗木的茎磷浓度比上方灌溉下提高了17%。(5)苗木成活率与苗期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造林苗高、生物量均与苗期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底部渗灌条件下D60容器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形态指标和养分状况分别优于上方灌溉条件下D40容器苗。结合温室中栓皮栎容器苗培育制度,一般情况下,底部渗灌和D60容器在温室中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视为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正  刘艳  杜平  王刚  刘庆林 《奇闻怪事》2009,(8):196-197
通过5个晾晒时间的试验水平对樟子松苗木进行处理研究失水过程以及不同失水量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晾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为86.5%;而经经过15min晾晒苗木的持水量只下降36.5%,造林成活率就降到了43.8%.经过3h晾面的苗木造林成活率只有2.1%.由此可见,苗木持水量的多少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子.樟子松苗木在晾晒60min之内失水较快,60min以后失水变得缓慢.  相似文献   

19.
徐胜利  刘江林 《甘肃科技》2010,26(16):170-172
沙棘浑身都是宝,在迭部林区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介绍了沙棘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包括采种、育苗地选择、整地作床、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和造林及抚育管理等内容,从而为沙棘的苗木繁殖及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有效提高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采用容器苗造林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好途径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本文作者从生产实际出发,给出了有效提高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关键技术,对推进本地区林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