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五行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五行志》的五行观念为灾异的人事比附,具体表现为五行灾的人事比附、妖祸异的人事比附。五行说的本质是虚幻的:不同学者的主观努力、不同集团的随意阐释、灾异解释的牵强附会。五行说对当下奇幻文学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4.
(一) 这篇文章节选自《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作者陈寿。《隆中对》这个题目,系后人所加。 《三国志》共有六十五卷,其中《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本书通过人物传记叙述了从东汉末到吴最后灭亡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过去,人们把它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四史”。论时间,它成书比《史记》  相似文献   

5.
西汉王子侯封地的具体地望,或者没有记载,或者《汉书·王子侯表》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常常出现不一致。本文主要根据《史记》相关纪、传、表,《汉书》相关纪、传,并参考《水经注》、《汉书补注》、《史记志疑》、《汉书地理志稽疑》、《校汉书八表》等来考证《汉书·王子侯表》中几个王子侯的封地所在。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札记     
班固《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同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由于有这两条记载,后来便有人认为乐府是在汉武帝时才建立的,如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便说:“武帝崇礼,始立乐府。”颜师古在注《礼乐志》那条材料时也说:“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但《汉书·礼乐志》另有一条记载说:“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萧管。”司马迁《史记·乐书》也有一条材料说:“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以增更,于乐府习常隶(肄)旧而已。”这又说明乐府之名在武帝前早已有之了。于是又有人认为班氏所记,显然自相牴  相似文献   

7.
自从《汉书》问世以后,人们便将它与《史记》并称,以之作为我国古代史书的代表。实际上,在封建社会里,《汉书》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史记》。旧史家曾将之奉为“命代奇作”、“史家冠冕”,争相钻仰,奔走班固之不暇。”(《通志·总序》)而论,《汉书》的学术成就,确也不在《史记》之下。然而,建国以来,对《史记》的研究甚为热烈,对《汉书》的研究却异常萧条,这对《汉书》来说,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这种扬马抑班,同旧时代的扬班抑马,同样是学术研究中不应有的片面倾向。本文试对《汉书》的学术成就略作探讨,以期引起进一研究。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图书目录,从学术源流、编纂依据、编撰方法以及分类体系和著录体例几个方面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传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两《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与东亚儒家传统金永植著,台大出版中心,350元,371页。《汉书·五行志》研究*苏德昌著,台大出版中心,500元,716页。宇宙的钟摆:从天使魔鬼、炼金术走向科学定律,现代世界的诞生(美)多尼克(Edward Dolnick)著,黄  相似文献   

10.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正史地理志,它是班固辑录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并在《史记.货殖列传》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改编而成。《汉书.地理志》将当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域并概述了各个区域的情况。探悉其中地理分区的依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地理分区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继来·洪迈《夷坚志》和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元代又出现了一本以“夷坚”为名的志怪小说集。这就是《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此书虽也辑入了少量野史快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然而从全书结构看,大部分内容还是民间故事.因此成为今天研究宋元间民间故事不可或缺的典籍。《湖海新闻夷坚续志》的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有元刻本.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金心点校本.是目前研究该书最完备的一种版本。此书所记.大多为宋代故事.行文多用“宋朝”、“宋淳戊午间”、“宋理宗朝”、“宋度宗”等字样。又记少量元代故事.则行文称”国朝”。…  相似文献   

12.
也谈孔臧其人及其赋──与龚克昌先生商榷范志新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1990年新版)收有《孔臧其人及其赋)一文,在这篇文章里,龚先生批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将“《汉书·艺文志》的儒家孔臧与诗赋家孔臧”误作两人,同时论证《孔丛子·连丛》所载《谏格虎赋...  相似文献   

13.
“试”有一个不太常见的意思自擅、专擅(就是自作主张、自行其是的意思).<汉书*五行志下>颜师古注“试,用也,自擅意也.”是其证.<韩非子*扬权>“用试其上”,同书<外储说左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都是“试”作自擅解的例子.“试”作自擅解当是由“试”的“使用”、“运用”这一词义引申来的.  相似文献   

14.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选用词义于诗意未安之例于濆《山村叟》:“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注:“课:教。经:……这里的‘经’引申为织的意思。黄茧:黄色的丝,多为野蚕丝。”(644页) 诗只言“叟”,未言“媪”,而蚕桑纺织乃系女事,《汉书·地理志》:“……男子耕农,……女子蚕桑织绩。”《汉书·文帝纪》:“……皇后亲桑以奉祭服。”俗语“男耕女织”,均其证。叟教织不合常理。《说文》(三上言部)、《广雅·释诂》(卷五上):“课,试也。”《汉书·京房传》:“……宜令百官各试其功,……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考”、“课”对文。《晋书·元帝纪》:“劝课农桑。”知“课”有考核、检查之义。“课女”  相似文献   

16.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7.
历来论司马迁之文,莫不推崇《史记》的文气。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后人犹以《史记》和《汉书》相较,认为:“《史记》气勇,《汉书》气怯。”“《史记》之于《汉书》,气胜也。”可见历代论家,都非常重视对《史记》的文气的品评和总结。关于文气,清人刘大櫆论述道:“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神只是气之精处。”按照刘大櫆的意思,气是指文章的气势,神则是统摄气而表现在作品中的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也就是说,所谓文气,就是文章的内容与作品的情感相统一,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气度和气韵。文气导源于作者的个性感情,凝聚着作者的气质、才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征。作者性情富赡,精酣神足,胸中郁勃喷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民族学史上,凌纯声、芮逸夫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是“他者描写”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是“自我表述”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两部志书作者结缘于1933年湘西苗族调查,前者获得后者助益良多,后者补正和完善了前者,体现了湘西苗族调查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九歌》中的一些篇章,如《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和《国殇》及它的续篇《礼魂》会不会是一组颂祖抒情诗呢?经过几番思索和分析,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否则有些问题就不大好解释了。一、“昔南郢之邑,沅湘之间,信鬼好祠”(王逸《楚辞章句》),“重淫祭”(《汉书·地理志》)。他们所祀奉的神祗自然应是相当广泛的,除了太一和白、青、  相似文献   

20.
说“卿”     
《说文》:“卿,章也。”段玉裁注:“《白虎通》曰:卿之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卿”的这一意义,用例并不多见,最早常见的还是用为官名,盖于为官者期之以能章善明理也。有“九卿”、“三卿”、“六卿”之称。《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礼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汉书·百官志公卿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