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瑞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6):190-190
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本文重新定位了县域经济的内涵,通过对县域经济作用的分析,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根植农村,服务于“三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农民唇齿相依,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通。离开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就没有“三农”经济的健康发展。可见,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经济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的“五个坚持”原则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首要位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经济发展难以持续。“三农”业务历来是农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行要践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首先要毫不动摇地支持“三农”业务,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三农”信贷总量和增速的持续上升,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北长江经济带三农问题的分析,借鉴浙江及韩国农村建设的经验,试图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全市“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建设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为突破口,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科技发展滞后的原因基础上,探讨了建设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焦耘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Z1):46-4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逐渐突现出来,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其浅层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这些原因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根源: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是从城市及非农产业的角度考虑,农村、农业自身的发展被忽略。当城乡差距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大于其承载力时只能实行城乡隔离政策。其实施进一步影响城乡要素的流动,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进步、农民社会生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科技进步为“三农”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近日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农村始终是难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变和提升传统的生产方式,为此,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将科技直接导入农村。文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宋妍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2):13-14,12
本文通过分析和认识当前三农状况以及三农问题的深刻影响,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农民、农业、农村的问题,它的解决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原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走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基础是加快农村基层建设,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关键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重要条件是加大再造秀美山川的监管力度;保障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步伐,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建设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为突破口,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科技发展滞后的原因基础上,探讨了建设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杨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5):124-125,137
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动因,阐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论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指出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贾大明 《科技导报(北京)》2001,(4):3-5
当我们步入新的千年,面对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壮丽蓝图的时候,回顾上个世纪后50年中,我国“三农”问题走过的曲折而不平坦的道路,令人感慨万千;其中始于20世纪80年代妆的改革开放后的20年,由于政策对头、农民努力、老天帮忙,我国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亿万农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对我国结束农副产品短缺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面对未来,面对和世在即,许多影响我国“三农”问题健康发展的障碍与难题依旧存在,诸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结构调整中的诸多问题、管理与流通体制改革滞缓、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投入亟待提高等等,从基本态势上看,在新世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三农”问题仍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全国人民能否真正步入小康进而富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韩亮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107-109
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分析和总结了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总要求、总抓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在认识上消除误区,在工作上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突显于城乡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根源于社会经济发展中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政策,增加资本投入,是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优路径。“三农”问题不仅是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问题,而且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农”论“农”,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把“三农”问题放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关注的最大焦点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根据对总体局势的客观判断,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