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广州方言的系列文章及论著,一般将广州方言异序词分为两大类:1.一些复合词的词素其前后位置与普通话相反;2.表示动物性别的词素位置在后。本文以十九世纪来广东传教的西方传教士W.Lobscheid编纂的《汉英字典》为主要依据,考察广州方言异序词百年来的留存与变化,对广州方言异序词的百年演变作了一个粗略的探讨。结果表明,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广州方言,其发展必然要接受共同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晋城方言中的“圪”头词,一种附加式的构词法,属于前加式,多表面出“小”和“少”的意义,具有极强的口语色彩,表现出事物时更富形象化色彩。在晋城方言中,附加“圪”而构成的词可以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等。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房县方言中,多有子尾词的存在。子可以附着在名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和短语的后面,具有成词、改变词性、区别意义以及区别同音词(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否定词与程度词连用可形成两种语序:“否定词+程度词+V”(I式)与“程度词+否定词+V”(II式)。与普通话相比,湘方言中的I式和II式在句法形式、语义特征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不对称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拿李荣先生主编、黄雪贞先生编写的《梅具方言词典》的全部词条与玉林话的词条进行对比,从词形和词义两方面探讨了玉林话与客家话共用词的交融途径、词义上差异以及造成词形不同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情况。玉林话与梅县客家话词汇交融的途径主要通过普通话的基本词。相同的词目在两种方言的意义上的联系是:或完全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或完全不同的,词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或因为方言内部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称呼造成书写不同,或因为语言不同而书写不同。  相似文献   

6.
7.
在湖南浏阳沙市方言中,“哒”的词性丰富,可以单独作动态助词、语气词、介词,还可以当词缀。单音节的“哒”可作介词,不过,双音节的“A哒”充当介词的情况更常见。“跍哒”一词极具特色,能够作动词、副词、介词,与浏阳客家话中的“跍”相比,“跍哒”语义更丰富。双音节介词“A哒”与“跍哒”中的“哒”均为词缀,二者均属于“哒”缀词。此外,长沙方言也使用“哒”,与浏阳沙市方言的“哒”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日渐成为一种思潮,承担起文学大众化的使命。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看,大众化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当下底层文学继承和发扬现实主义精神,它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社会导向和道德批判上,在审美价值、叙事方式上并无出新之处,无法产生间离化效果,它的持续升温,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文明转型时期一部分人的社会情绪和道德呼唤。  相似文献   

9.
10.
重庆方言"得(dei)"可作方位介词表示"在"、"到"的意义,这种用法也见于中、近古时期汉语的一些书面语言."得"的介词用法并非源自"在/到"的轻音化形式,亦非由"到"或"著"的音变所致.其来源路径当是:"得"放在"给与"类动词后,因"施受同辞"引申为动词"给",然后虚化为引进对象的介词.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得"作介词又进一步用在"动词 得 处所名词"的格式中,语境促成了方位介词"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的缘起及其具体内容,指出了该理论的不足,并根据实践的需要作了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姊妹”和“姐妹”是汉语中常用的反义复合词.“姊妹”连言的情况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以下义项:“姐姐和妹妹”“姐姐或妹妹”“同辈女子”“兄弟姐妹”和“妓女”.“姐妹”连用的情况大约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它可以用来表示“姊妹”的所有义项.在后世文献中,两者处于并存状态.在现代方言中,“姊妹”的使用范围比“姐妹”广,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英语核心词"父"这个概念的语义场进行历时考察,同时结合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一些语言采用语义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来讨论"父"的语义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试图找出词义演变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仁寿方言的亲属称谓词“娘”和“孃”二者具备不同的使用特点,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也不对等。内部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构词等方面;外部和普通话相比,主要表现在词义和构词形式两方面,而且还存在一对多的情况。而且仁寿方言深受湘方言的影响,亲属称谓词“娘”和“孃”带有很明显的湘语特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武冈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子尾语缀的结合能力特别强,不仅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三音节子尾词,而且子尾语缀还能跟巴法场牯把叶等语素形成新的类语缀,这些类语缀又可以成为词干,与更多的语素组合成词。武冈方言的子尾语缀一般有成词、改变词性、区别词义、衍音的功能,以及表达感情色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忽悠“一词本为东北方言,近年来在口语交际和各种媒体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流行词语。从语法和语义特征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在语法上可以充当多种成分,在语义上是灵活多变的。这对于深入研究东北方言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靖远方言与普通话中"称谓词+的"的异同,突出了靖远方言中"称谓词+的"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8.
宜昌方言中的“X人”结构具有比较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意功能,在西南官话中有着特殊的共时意义,可以成为方言共性研究的一个参照,本文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值判断方面对该结构作多角度观察,结合语表,探讨该结构语义整体化,形容词性质,类词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作为21世纪“底层文学”的开山之作,《那儿》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看似玩世不恭的口吻和主人公悲剧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呈示出21世纪中国“底层文学”的历史感.“底层”这一措辞的变化往往将中国的革命话语、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的后殖民理论混淆起来.这一混淆不仅遮蔽了不同社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条件及其实践,同时也带来了基本的和重要的革命话语和观念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