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是一个由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语境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面临话语主体间平等性凸显不够、教师的话语转译能力无法满足思政课话语客体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话语表达方式无法满足“00”后学生对思政课话语输出的期待、教学过程中对话语语境的忽视导致话语输出信度不强的现实困境。为了纾解困境,要在坚持政治引领和人文关怀协同并进、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关注学生需求与避免“泛娱乐化”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下,重塑话语主体关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优化教学话语表达方式和充分利用话语语境,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话语输出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动”式实践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有效方式。高校应开设课堂内的“动”式实践活动课程、加强校园内“动”式实践活动的指导、统一规划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开辟大学生生活实践平台等长效机制来完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契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学习和研究,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探索,不断从理论创新、形式创新、宣传创新等多方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活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杨玉凤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11-15,55
"三维一体"的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实践教育新模式,是贯彻中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针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教学范式向现代教学范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突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有困境的必由之路,是遵循学生认知成长规律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依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了"分层次、全程化、自主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地方高校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的差异,各门课程之间缺少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难,实效性差的现状,着眼于整体规划大学生四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学生全程接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实践训练,突出学生自主,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实践的全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是当今高校教学的重要背景,大学生网络化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基本形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既要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也要从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寻找出路。就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因为学校层次和学科的不同,"互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形式有所区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要围绕有利于树立和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目标而设定,也应合理应对和利用网络环境,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正式课堂与非正式课堂的有机结合,并因地制宜地具体进行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施新课程后,如何能继续在新课程教学中,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现实的、紧迫的新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教学中建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实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如何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前要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对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使之精准化、创造性地融入。继而以课堂作为宣传宣讲的主阵地,讲深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广大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青年学生的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激发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真的价值诉求与教育实效。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陷入主体失语、内容唯理、方式独白的困境中。追求话语真实是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价值重构的应有之义。实现个体真实、关注生活世界、达成平等对话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范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教学体现了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实现教学策略的转型。从"独白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和实施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使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适应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教学思想,变“灌输”为“沟通”,创新教学方法,变“注入”为“交流”,建构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对话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的教学机制和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解决好学生心目中的疑难问题,这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科学性、方向性、求实性、主体性等原则,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施师生互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模式和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霞 《科技信息》2009,(25):109-109
当今高校“两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均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两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应当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打破以教师和教材内容为中心控制课堂的“话语霸权”,开展专题式授课;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本,采用课堂过程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再次,在教学效果上,达到重点培养学生“民族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目标,塑造21世纪具有科学人文精神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由中宣部推出的"怎么看"系列读物,是近年来难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参考资料,它在诸多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助益: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内容,有助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凸显问题意识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和教学语言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关系经常会被模糊,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难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重要政治任务是要抓好十七大精神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德育主渠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做好"三进"工作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微信”等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首先对“渗透式”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利与弊;最后探讨了依托新媒体创新“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的形势下,各高等学校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要求,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教、知、行"统一型学习的概念,重在通过引导高职学生如何通过学习来自觉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并将"教、学"结合起来,自觉内化为行为,克服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和行动背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张艳秋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3):80-80,7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而如何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在“6:2:2”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