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从尼克松、福特、卡特到里根、布什时期是美国的“欧洲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时期,是冷战行将结束、进入欧盟时期的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重新审视”的重要历史阶段,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访问了西欧及中东欧,6月出席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7月中旬在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之后顺道第三次访问欧洲。舆论纷纷议论克氏如此频繁而集中地赶往欧洲,表明美国对欧洲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随之开始调整对欧政策。这种调整主要是为美国今年1月推出的以民主、经济和安全为三大目标的“融合欧洲战略”服务的,其主要内涵是抓住德国和俄国“两个重点”,争取对欧洲格局有重大影响的中、东欧国家这一“中间地带”,重新确立冷战后美国在欧洲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愤怒地认为伊朗正秘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实施“核武器研制计划”,因此美国宣布对伊朗实行新的经济贸易制裁。美国对伊朗“兴师问罪”、大张挞伐,强烈表现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它的强硬的“核不扩散政策”。冷战时期的一个基本目标确保美国对苏联的“核优势”和防止他国发展核武器,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目标。为此,美国一方面加强自己的核武器库存和“核战略  相似文献   

4.
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  相似文献   

5.
美国侵略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一直把对外“援助”作为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马歇尔计划”的执行为美国控制欧洲开辟了道路。“杜鲁门主义”的“援助”镇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在对苏联政策、安全战略、经济政策及与第三世界的关系等问题上的矛盾分歧日见尖锐,使西方联盟面临严重局面。西方联盟能否经得起一次次的危机震荡,欧美关系是走向分崩离析,还是保持基本稳定?对此,西方学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西德作者彼得·本德尔在他的专著《意识形态的结束》(即《盘根错节的欧洲》)中认为,欧洲正在发生变化,东、西“两个阵营都在瓦解”,盟员与各自的盟主开始疏远。因而,今日欧洲应该也可以推行一项“为欧洲着想的政策”,以求逐步实现“欧洲的欧洲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债务危机VS欧洲债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联盛 《世界知识》2011,(17):23-24
2011年是全球经济的“债务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你方唱罢我登场”。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都是过度负债的体现,是政府收支的不匹配性和严重的失衡。但是,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又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两者产生的根源、诱发因素、演进、表现形式以及全球影响等都有差异。认识两者的差异性,对于理解美、欧债务问题及其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夯实应对政策的基础也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美矛盾已经远远超过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已经远远超出欧洲的范围。戴高乐政府已经用具体行动在亚、非、拉地区推行它的“世界范围政策”。3月16日至19日,戴高乐访问了墨西哥。下面摘译的法国报刊的两篇文章,谈论到法国对“第三世界”的所谓“合作”政策,和要求美国让欧洲“回到”拉丁美洲。墨西哥《永久》周刊和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则提供了法国在墨西哥的经济活动和影响的背景材料,它们对法国力图打入拉丁美洲的攻势,何以引起美国的惴惴不安,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4日上午,在“美国亚洲太平洋理事会”举办的“成立仪式讨论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美国对亚太地区(主要对亚洲)的政策作了长篇演讲,综合其要点主要有:(一)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提高。鲍威尔说:“欧洲和亚洲两边都占有主要的(central)地位”,“亚洲在世界上所占的分量还在不断地增大。”关于这一点,“美国亚太理事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佐证。美国有一个很有政治影响的民间团体“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而从事面向亚太地区的民间政治团体却是分散的。此次,有美国国务院背景,把美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于英国在布莱尔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存在较为偏颇的认识,认为其实行的是积极的美国政策,对于欧洲政策则裹足不前。其实在布莱尔执政时期,其对欧政策尽管受到很多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但依然表现出较以往保守党政府积极的态度,如推进欧盟改革、支持欧洲共同市场、倡导欧洲共同防务等,这些政策表现出了继承性、务实性、灵活性、平衡性等特点,但究其实质,这些政策最终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在美国的冷战战略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冷战初期,美国没有给拉美提供政府援助而是让垄断资本去自由开发;古巴革命的冲击和拉美人民不满情绪的高涨迫使肯尼迪政府推出了“争取进步联盟”,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美国政府对拉美政策再无大的突破,里根政府再一次把意识形态因素提上了议事日程;冷战的结束更使得拉美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大大下降。意识形态、冷战进程、历史积淀和控制手法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政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踏上海权之路伊始,美国极力避免挑战海军强国,通过与法国的私掠战、第二次英美战争以及南北内战锻炼了自己的海军队伍。19世纪末,利用英国受困于欧洲的有利国际形势,美国通过在大西洋采取守势,向太平洋扩张,实现了海权的振兴。美国的海权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在适宜的国际环境下,应“天时”而动,才能突破海权强国的围剿,实现海权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开发援助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韩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美国的物质援助、政策指导及间接援助三个方面探讨美国开发援助政策的实施对韩国经济起飞的关键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尼克松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出现了明显转化.其通过缓和,逐步建立起制约苏联的“联系型”网络,并误导了后者的扩张主义倾向;通过恢复对华关系,有效填补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空白,完成了对美苏中三角战略均势的构建;通过改造美欧关系,实现了美国在欧权力形态的合理转型,并显著增强了活力.因而,尼克松政府在形式上收敛的外交政策背后,隐藏着美国凌厉的战略攻势,而这一战略攻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历史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1961年韩国朴正熙军事政变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反对一观望一支持”的微妙变化过程,这主要是由美国东北亚战略决定的。,另外,政变后军事集团的言行以及韩国国内局势大体稳定也都使美国找到了实现其对韩政霰的新“合作者”,于是美国很快转而支持军事集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将经济遏制战略的首要目标指向前苏联,同时积极调整对中国的贸易管制政策,逐步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前苏联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挑战,是美国对华实行技术转让政策的根本原因;前苏联对美国亚洲安全的威胁,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对美倾斜外交,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源保护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深入探讨不同国家生态补偿的经验教训,以城市供水系统为案例,分析美国纽约州与中国北京密云水库在城市供水过程中生态服务付费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虽然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生态补偿制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美国在市郊水库为纽约市政供水过程中的补偿效应值得中国借鉴.中国的生态补偿中的关键步骤必须包括生态效益评价的数量化和货币化.此外,现有研究结果认为,美国在公众参与生态补偿全过程的做法值得中国效法,而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率和效益值得美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基于体制论和助残论,其最早的法律体现的是殖民地济贫法(包括20世纪的《社会保障法》和“贫困家庭救助法案”项目);社会工作则体现了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当代建设性价值观,即通过专业工作的服务来提升弱势群体应对困难、改善生活的精神能质。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开始和平时期的建设。为了在冷战中处于优势地位,联邦政府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助学贷款政策正式确立于1958年,1965年又设立了"担保学生贷款"。作为战后初期的两项主要的助学贷款政策,它们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不振,美国经济虽然仍然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欧元区经济在英国脱欧的冲击下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欧美经济波动对中国有较大影响,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要特别关注欧美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带给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后果。本文从经济增长、物价波动、失业状况和制造业发展等层面对欧美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欧美经济未来走势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