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压杀菌法为食品保鲜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压灭菌技术,它能保证冷冻食品和水果的食用安全,防止食品受细菌污染,并且不影响它们的口味。研究人员把尚未包装的食品放入一个经过冲压的水罐内,利用水压杀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使用这种新技术可以使肉类食品保存100天不变质,保鲜期是过去的2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灭菌。加热灭菌的热源有:火焰、水蒸气、热水、热风、微波、红外线等,但在食品热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热臭,同时又会造成营养成分损失以及食品的天然色、香、味的变化。为了保持食品的营养品质及感官特性,人们不断探求更为有效地灭菌方法,改进加热处理方式,在探索发展非加热灭菌(冷杀菌)技术方面,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面介绍食品发酵工业的几种灭菌新技术。1电阻加热灭菌技术电阻加热是对粘性食品和块状食品连续灭菌处理的一种新方法。其加热作用是在导电食品液流中进行,可…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众所周知,目前冷冻食品的解冻方法是依赖于自然环境进行解冻,在这种自然解冻过程中,解冻时间太长,再加上自然环境中细菌滋长,往往影响食品新鲜和风味.因此,最近出现了对冷冻食品进行快速解冻和灭菌处理的装置.例如,美国、日本已经研制现静电解冻,音频解冻装置,对冷冻食品进行快速解冻和灭菌处理,既缩短了解冻时间,又能保持食品的新鲜品质,受到欢迎.但是这些装置和技术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不宜于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能”杀菌,是近年来国外研究应用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在食品加工工业中,例如对面包、火腿、罐头、袋装食品、食品予煮以及饮料等的消毒或灭菌(尚处实验室阶段).经微波处理过的食品,延长了贮藏和保鲜时间.国内从七十年代以来,进行了利用微波烘烤糕点,干燥粮食、烟叶、药材、皮革、纸张、木柴等新工艺的试验和推广.其中也报导了微波的杀菌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微波杀菌效果及微波灭菌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开展了常压低温等离于体灭菌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细菌种类、细菌裁片和放电气体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DBD等离子体能在短时间内杀灭细菌,具有比常规灭菌技术更高的灭菌效率.另外,O2等离子体能在12 s内杀死所有大肠杆菌,远快于N2和Ar等离子体.表明在灭菌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活性物质O2,而不是紫外辐射.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压电脉冲对液体食品灭菌的效果,用高压电脉冲发生器对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进行了静态电击实验,观察了脉冲电压和脉冲宽度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发现了参加实验的两种细菌对电击具有不同的耐压阈值,也发现了细菌受电击死亡具有其最小电击累积时间的现象,提出了不同细菌具有各自“耐压阈值区”和细菌有“最小电损累积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7.
成果信息     
生物医药SOD绿色保健食品该成果SOD绿色保健食品中的SOD具有独特的优点,耐热性高,在常规食品加工过程中,加热灭菌或臭氧处理等,食品中仍然能够保存SOD酶活。另一特点就是鲜果加工品种,在一年左右保质期中,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SOD酶活,它的半衰期较长。通过该项技术生产的SOD绿色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8.
由轻工部上海轻工设计院设计,我省象山食品设备制造厂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已于今年二月由省科委委托宁波地区科委主持通过鉴定。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是结合我国原乳含菌量偏高的实际情况,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设计试制成的,灭菌效果达99.99%以上,并能保持食品营养价值和色、香、味不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了双螺杆食品挤压机的特点及目前国际上应用的情况,并对双螺杆食品挤压机的灭菌、酶的失活及大豆蛋白质的组织化效果等性能作了实验分析,同时给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低值淡水鱼类———鲢鱼为原料 ,探讨了醋酸处理、腌制、油炸、微波灭菌等工艺过程对油炸鲢鱼块方便食品的加工质量的影响 ,以期制作出一种口感优良、色泽优美的油炸方便食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干热灭菌隧道加热区的基本结构和温度控制原理,分析灭菌隧道内灭菌温度突然下降的原因,给出判断及处理故障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欧姆加热是快速的体积加热 (1~ 5℃ / s) ,没有传热面 ,不易结垢 ,受热均匀。适合对含有大颗粒 (2 5 mm )、固形物含量 (5 0 %~ 6 0 % )高的食品的灭菌消毒。生产出的食品营养保留高 ,口味好 ,机械损伤小。商品的欧姆加热装置已由英国的 APV Baker公司开发 ,并在欧洲、亚洲、北美等地应用 ,生产高酸或低酸食品。固液两相的电导率是其首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用于食品杀菌具有能耗低 ,时间短、有效保存食品营养成分和天然色、香、味等特点 ,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对高压脉冲电场的灭菌机理 ,影响因素 ,能耗与经济效益 ,研究现状前景等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压电脉冲灭菌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精确地控制脉冲电场强度和改变脉冲电场对微生物细胞膜处理时间,使得微生物的细胞膜被不可逆地破坏,从而达到微生物致死目的。高压脉冲电场灭菌与传统的巴氏灭菌相比具有:传递快速、均匀、处理时间短、产热少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食品中营养素的破坏,是一种颇具发展前景的非热力学灭菌方法。文中就国内外对脉冲电场的灭菌机理和目前所形成的3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及此灭菌方法的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60)Co—射线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消毒、食品保鲜、灭菌、灭虫以及生物的诱变育种等方面。关于γ射线对食用菌及有关微生物类群的作用和在食用菌生产中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尚少,有关结论也不一致。本项目属国内首次对食用菌及有关微生物类群的辐射敏感性,培养基的辐射灭菌以及低剂量照射的刺激效应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辐照技术在食用菌生产、培养基的辐射灭菌、食用菌的辐射诱变育种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辐照食品保鲜技术,是利用射线辐照食品的方法以达到抑制发芽、杀虫灭菌、调节熟度、保持食品鲜度和卫生,延长货架期和贮存期,从而达到减少损失保存食品的目的。十八世纪初,法国科学家阿培尔发明了热处理法后,低温、干燥、糖渍、盐渍、烟熏等保鲜贮藏法相继问世,并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但这些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如冷冻法能量消耗高,加热、干燥、浸渍法易改变食品原有风味,烟熏后的食品致癌物明显增加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二氧化氯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它还具有除藻、剥泥、防腐、抗霉、保鲜、除臭、氯化及漂白色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十分广泛。二氧化氯灭菌消毒剂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EPA)的长期科学试验和反复论证,考验了Cl O2对饮用水的处理效果后,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及污水处理等方面杀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纸质包装箱的灭菌条件及其在屏障环境下的存放时限。方法将包装箱用预真空高压蒸汽法灭菌,比较不同灭菌时间的灭菌效果;将彻底灭菌的包装箱在屏障环境下存放,检测不同存放时长下细菌生长情况。结果采用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法抽真空3次、干燥5 min、121℃、25 min的灭菌条件能较彻底灭菌;存放时间3天以内,细菌检出率低。结论要实现包装箱灭菌彻底,灭菌时间需25 min;灭菌后的包装箱最好随灭随用,在屏障环境下存放的时间以不超过3天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灭菌方法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菌处理是土壤生态学、微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灭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的进行及其结果的准确性.常用土壤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及其评估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选取目前常用的3种灭菌方法,即高温高压蒸汽法、氯仿熏蒸法及辐射灭菌法,对不同背景的土壤样品进行灭菌.通过改变灭菌次数及灭菌间隔时间,观察灭菌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常规氯仿熏蒸灭菌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并不完全随着微生物量的减小而降低,说明单纯从土壤微生物量的角度不能准确界定灭菌效果以及解析微生物在土壤生态过程中的作用;(2)高温高压蒸汽比常规氯仿熏蒸和辐射灭菌方法有更好的土壤微生物灭活效果.实际应用中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时,建议采用灭菌2次、时间间隔为3d的灭菌处理;在相关研究中,对使用该方法灭菌效果的分析研究最佳时间不宜超过2d.  相似文献   

20.
业界有关人士认为,以下九种玻璃产品亟待开发,以满足生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灭色玻日该玻璃含有适量的铜离子,具有灭菌、防霉的功效,用该玻璃制成器皿盛食品,在24小时内可杀死所有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能让食品不易霉变。节能玻璃表面镶有无色的低辐射率涂层,因其热量散失比普通玻璃少,适合做大面积玻璃窗。折光玻璃这种玻璃能把太阳光折射到房间的阴暗角落。使室内阴暗角落的人能享受阳光的温暖,对那些光线不足的房间,还是一种节电的用品。据说,这种玻璃是因涂上了一种能折射光线涂层而具有这种作用的。变色玻璃这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