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Fe3O4/聚(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微球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悬浮聚合制备Fe3O4/聚(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磁性微球,考察了微球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磁性吸附剂粒径35—55μm,Fe3O4质量分数18%,能有效吸附金属离子。由Langmuir模型得到的饱和吸附容量为别为:Hg2+2.3mmol/g,Cu^2+2mmol/g,Ni^2+ 1.1mmol/g。由Lagergrent方程计算的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Hg^2+0.023min^-1,Cu^2+0.034min^-1,Ni^2+0.036min^-1。吸附剂可用1mol/LH2SO4再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藻类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实验分析温度、金属浓度等因素对3种藻粉(小球藻粉、螺旋藻粉、海带粉)吸附电镀废水中重金属(Pb^2+、Cu^2+、Zn^2+)的影响,同时比较活藻和藻粉对重金属的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藻粉和活藻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量顺序均为Pb^2+〉Cu^2+〉Zn^2+,3种藻粉在温度为40℃,浓度为6mmol/L时均达到最大吸附量,每种藻粉对金属的吸附量与重金属溶液浓度呈正相关.死藻对重金属的吸附量明显大于活藻,死藻在工业上运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作为前驱体,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等手段对所制得的TiO2/SiO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作为填料制成固相萃取小柱,对重金属离子Cu^2+、Cr^3+、Pb^2+和Hg^2+进行吸附,硝酸洗脱后,采用ICP—MS进行检测。考察了吸附剂对不同pH值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自制SPE小柱与ICP—Ms联用测定Cu^2+、Cr^3+、pb^2+和Hg^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31,0.010,0.041,0.025μg/L。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T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杂化材料的主要成分,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以改变PMMA/TiO2杂化材料易碎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无机相与有机相通过Si-O-Ti共价键相连,TiO2的加入增强了聚合物材料的抗紫外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种模板辅助的两步法制备银修饰的TiO2中空纤维光催化纳米结构材料(Ag/TiO2),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X线衍射(XRD),uVvis光谱,Zeta电位等技术以及亚甲基蓝(MB)在不同光源条件下的降解脱色对目标材料结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和适当温度下处理前驱材料(Ag+-Ti4+/CF)可以同时实现模板(CF)的去除,Ti4+→TiO2和Ag+→Ag的原位转化;材料的纳米纤维结构化和适量Ag(0.20%,质量分数)的引入有利于其太阳光催化性能的提高;该纤维材料易于分离,再利用.该纳米纤维结构材料良好的太阳光催化性能是众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硅胶负载乙醇胺(SiO2-MEA)和二乙醇胺(SiO2-DEA)螯合吸附剂对Cu^2+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动态吸附以及pH值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MEA和SiO2-DEA对Cu^2+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2086,0.3082mmol/g;动力学和动态吸附过程符合Boyd方程,即为液膜扩散控制;热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即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钛酸正四丁酯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Pb^2+印迹杂化膜,并利用红外光谱、TGA对印迹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中Pb^2+叶。质量浓度、pH、温度三个因素对印迹杂化膜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2+质量浓度为100mg/L时,pH=3.5左右,温度60℃的条件下,该印迹杂化膜对Pb^2+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金属离子对棉铃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棉铃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K^+和Li^+等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没有任何影响;在指定范围内,Mg^2+和Ca^2+对酶活力影响不显著;Zn^2+、Cu^2+和Al^3+对该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Cu^2+和Al^3+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Cu^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抑制机理表现为混合型,抑制常数Kt为0.23mmol/L,K1s为1.49mmol/L.Al^3+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抑制机理表现为竞争性类型,抑制常数Kt为6.42mmol/L.  相似文献   

9.
合成和表征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L1)母体及其两种乙酸乙酯臂式衍生物(L2、L3).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3种冠醚配体与Hg^2+、Cd^2+、Mn^2+、Zn^2+、Co^2+、Ni^2+、Cu^2+和Fe^3+络合的稳定常数.设计编制了一种新的多元配合物稳定常数计算程序(QB-TITFIT2005),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水溶液中FeCl3及其配合物的电极反应行为,电位法测定的拟合结果表明,被测离子与3种冠醚均可形成l:1的配合物,母体L1的配合物都有较高的稳定性,但选择识别性能较差;臂式冠醚L2、L3的配合物稳定性稍差,但对部分离子的选择性有所提高,且对Hg^2+和Cd^2+表现出较高的识别能力,循环伏安测定结果与此一致。  相似文献   

10.
将含铜试液调至pH=6.9,在流动注射分析体系中用装有PSC—OCA的微型柱对试液中Cu^2+进行在线富集,用0.1mol·L^-1硝酸洗脱柱上富集的Cu^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线测定.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pH=6.9时,吸附预富集时间为90s,富集流速为2.5ml·min^-1的条件下,然后用流速为2ml·min^-1的0.1mol·L^-1的硝酸洗脱,直接送入FAAS进行检测,对5μg·L^-1的Cu^2+标准溶液4次平行测定,精密度(RSD)为0.25%,这说明大孔纤维素能对Cu^2+有效富集,能够用于检测低浓度Cu^2+,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一定pH条件下,尼古丁和Cu^2+能形成一定配位比的难溶于水的配合物.通过测定配合物或水溶液中Cu^2+的含量,可在不用标准品的情况下测定尼古丁的含量.由于烟草浸出液所合成分比较复杂.其中的果胶、蛋白质等对Cu^2+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因而直接从烟草浸出液中测定烟草尼古丁含量误差较大.通过平衡透析方法或预先对烟草浸出液进行除果胶、蛋白质等处理,然后测定,所得结果与行业标准(YC/T 8-93)分析结果对比误差较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海泡石对复合重金属Cu2+、Zn2+、Cd2+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并通过XRD、IR等分析探讨了海泡石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海泡石对Cu2+、Zn2+、Cd2+的吸附顺序和富集系数顺序均为Cu2+>Cd2+>Zn2+,并且平衡吸附量随初始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海泡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及表面络合吸附。该研究证明海泡石具有较强的吸附复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废水及土壤。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硅藻土对Cu^2+进行静态吸附的吸附平衡等温式。研究表明:它符合兰缪尔吸附等温式,而且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为3h;通过实验绘制出了硅藻土吸附铜离子的穿透曲线,开始穿透时间是5min,完全穿透的时间为15min;无论是静态吸附或动态吸附,硅藻土对Cu^2+的吸附都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pH 6.5的Na2HPO4-KH2PO4缓冲介质中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MAB)存在下,研究了2,3,7-三羟基-9-(3,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3,4-DHPF)与Cu2+之间的显色反应,以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结果表明:Cu^2+和3,4-DHPF形成2∶1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8 nm,测定Cu^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8×10^5L.mol^-1.cm^-1,Cu2+含量在0-1.2μg/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拟定分析方法用于钢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结构经。HNMR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探针分子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加入铜离子后,该探针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减弱,并且荧光发射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荧光离子滴定实验对其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加入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Al^3+、Ca^2+、Co^2+、Cr^3+、Fe^3+、K^+、Mg^2+、Na^+、Ni^2+、Zn^2+等),荧光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并且上述各种离子分别与铜离子共存时,对其没有干扰.结果表明,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16.
以瓯江彩鲤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换水法研究了Cu^2+、Cd^2+对瓯江彩鲤的急性毒性效应.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影响,为瓯江彩鲤的养殖水质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u^2+、Cd^2+对瓯江彩鲤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0.18,0.13,0.09和0.08mg·L^-1,Cd^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6.23,5.48,4.71和4.56mg·L^-1;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毒性顺序为Cu^2+〉Cd^2+瓯江彩鲤死亡率与Cu^2+、Cd^2+浓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Cu^2+、Cd^2+对瓯江彩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8、0.46mg·L^-1.  相似文献   

17.
采用3d离子斜方对称g因子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Nasico型晶体Cu0.5Zr2(PO4)3中Cu^(2+)离子中心各向异性g因子(gx,gy,gz),其中斜方晶场参量由重叠模型并联系晶体中Cu^(2+)离子所处的局部结构确定。研究表明,晶体中Cu^(2+)离子中心配体八面体平面键角相比理想斜方对称的90°要小10°左右,由此所得的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夕恕 《科技信息》2010,(11):387-387,384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为1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显色剂与Cu^2+能形成一种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0nm处,摩尔吸收系数为4.48×10^4L.mol^-1.cm^-2,铜浓度在3—10u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NaF和NaAc存在下,可直接测定电镀废水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改性的β-环糊精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分析了其对Fe2+、Cu2+、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并研究了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投加量、温度、反应时间、p H值等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的交联聚合物对Fe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8%,对Cu2+的去除率为25.9%.  相似文献   

20.
Cu2+对鲁米诺-铁氰化钾碱性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Cu2+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测定Cu2+的检出限为8.0 10-10mol/L,线性范围为1.0 10-9~1.0 10-4mol/L,测定1.0 10-5mol/L Cu2+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n=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