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高斯近似和局域模式耦合理论,对阶跃折射率分布和抛物线折射率分布椭圆芯单模光纤熔接接头损耗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渐变光纤的自聚焦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数学推导,尤其针对抛物线型折射率分布和双曲正割型折射率分布的渐变光纤从子午射线的轨迹方程,以及子午射线的渡越时间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从而证实了双曲正割型折射率分布对子午光线而言是一种最佳的折射率分布,避免了模色散。  相似文献   

3.
任意折射率分布光纤弯曲损耗理论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任意折射率分布光纤的弯曲损耗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着重考虑了应力对折射率的影响.通过对LP0.1模的数值计算,验证了该修正结果的正确性.利用改进后的理论对两种典型折射率分布光纤的弯曲损耗随弯曲半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理论模型的计算值与理论值吻合得更好,特别是在弯曲半径较小时优势更明显.该研究结果为分析任意折射率分布光纤在强弯曲状态下的导光特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气体传感特性,通过计算Bragg光纤的结构参数、传输光波长与其传感灵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同等条件下,传输波长越长,高折射率纤芯半径越小,高折射率介质折射率越低,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传感灵敏度则越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双包层阶跃型光纤,涂层作为内包层,其折射率大于纤芯及外包层的折射率。严格地推导了柱坐标下的特征方程。并在两种极限情况下,推广到平板光波导和传统的阶跃型光纤。详细计算了TM和TE波的场分布及功率分布,做出了相应的曲线,表明了涂层厚度和工作波长对场及功率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光对溴苯(BB)的吸收作用,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PMMA-BB梯度型聚合物光纤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进行了间接测试,详细介绍了这种紫外有机光谱法的测试原理及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是呈抛物线分布,但在最佳理论分布有着一定的偏差,与Lorentz-Lorenz模拟方程的结果相对接近。同其他复杂的测试方法相比,紫外光谱法所需仪器普通,测试简便,不失为实验室中较为简单易行的一种预制棒折射率分布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内包层为负折射率介质,纤芯和外包层都为常规材料的W型弱导双包层光纤进行研究.在不考虑材料色散和介质损耗的情况下,采用全矢量的方法,由亥姆霍兹方程出发得到严格精确的震荡模式的特征方程.分另讨论了内包层折射率和厚度对该左手材料光纤的HE11模式的影响,画出了该模式不同情况下的色散曲线及截止频率随内包层折射率和厚度变化的曲...  相似文献   

8.
正八边形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温度传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8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结构较正6边形更接近于圆,因此它具有限制损耗低,非线性系数低,色散平坦的优点.设计了一种正8边形双椭圆孔纤芯光子晶体光纤,分析了这种光纤填充高折射率温度系数敏感液体后的温度特性.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光纤的模式耦合理论研究了温度对其有效折射率、耦合长度、模场分布和限制损耗的影响,计算并分析了具有相同结构参数的正6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在1.55μm低损耗窗口的限制损耗.研究表明,模场分布与温度和波长有关,有效折射率和耦合长度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限制损耗随温度升高递增.结构一定时,长波长条件下和小椭圆率时具有更好的温度敏感特性;结构不同时,大占空比的光子晶体光纤具有更好的温度敏感特性.在波长1.55μm、相同温度下所设计的正8边形光子晶体光纤与正6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限制损耗相比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标量近似有限元技术,对具有任意折射率分布圆光纤的传播常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此法比其它近似方法或精确方法的精度高、所用的矩阵维数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光纤表面等离子共振温度传感器检测的适用条件,减少传感器对待测传感参量折射率的限制,避免引入对温度敏感的低折射率媒介,本文中将具有大倏逝场的微纳光纤放置于蒸镀金属膜的氟化镁衬底上,得到光纤表面等离子共振温度传感器结构。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传输矩阵的理论模型计算该结构中光纤折射率和氟化镁折射率变化对透射率影响,结合光纤和氟化镁的热光系数,分别得到约118、35 pm/℃的温度灵敏度,在光纤折射率增大对透射谱产生蓝移和氟化镁折射率增大对透射谱产生红移的共同作用下,该传感结构综合得到约153 pm/℃的传感器灵敏度。通过计算明确金膜厚度、光纤直径和光纤-金膜接触区宽度等不同的结构参量对透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