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我国是世界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本文对粮食安全概念、含义﹑内容及衡量指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了国内外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粮食安全压力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四是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五是搞好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黎远珍 《广东科技》2012,21(9):131-132
无论是人的工作还是生活,没有粮食的支撑,都无法进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粮食的需求更不必说。粮食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定和发展,粮食的安全出了问题也就是国家的发展出了问题,粮食的安全稳定,才是国家发展前行的保证。然而,植物的病害、安全等也都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那么,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个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1发展超级稻的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十分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问题,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需求,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的头等大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持续加大,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挖掘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提高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进出口大国,粮食进出口环节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法律法规标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农药残留限量、检测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有必要研究粮食进出口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设立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应对国际粮食问题,实现国内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和耕地资源面临压力基础上,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角度,提出了在东北平原等粮食生产基地设立8亿亩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方案,以便为国家的生存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粮食对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汉中的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大头,又是人们的主食品种。因此,发展绿色稻米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既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们的吃饭问题,也关乎到“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任务和目标,更关乎到广大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彭俊杰 《创新科技》2019,19(10):62-69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强调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产业为支撑、以粮食安全为保障,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实现"四化"协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割裂,既相互竞争、相互约束,又相互促进。随着"北雁南飞"人口大规模流动新趋势、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以及气候、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加剧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境,进一步折射出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冲突。新时代下应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稳定持续发展新格局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绿色生产消费新模式等路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用单相C0及只在晶界上有碳化物析出C2的两种Fe-15Cr-26Ni奥氏体合 金,在应力39.2 MPa,温度 1123 K下,研究了晶粒尺寸及晶界碳化物对蠕变断裂 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em及断裂时间tr很好地符合 Dobes-Milicka关系即:是断裂应变。C0与C2合金在研究的 晶粒尺寸范围内(20-300μm),断裂应变差别不大,但C2合金的断裂时间比C0合 金长一个数量级。C0合金断裂时间与断裂应变都在晶粒尺寸约40μm的有最大值。 C合金断裂时间则在晶粒尺寸约80μm时有最大值,但断裂应变与晶粒尺寸无关。 文中还探讨了它们随晶粒尺寸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实仓实验研究了10种小麦、3种粉碎粒度(1.5、2.0和2.5 mm)及4种使用量(200、400、600和800 mg)对4种储粮害虫引诱效果的影响.储粮害虫主要有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结果表明小麦的品种、粒度和使用量对诱虫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SEM,TEM和EBSD研究了电铸Cu的微观组织形貌、晶粒取向和晶界特征.SEM观察表明,沿沉积方向,组织由细小等轴晶区、等轴晶和柱状晶的混合晶区转变为粗大柱状晶区.EBSD分析表明,对于所有晶区,小角度晶界(15°)的分布频率较小,大角度(≥15°)晶界为电铸Cu组织的主要晶界.在大角度晶界中,CSL晶界占有很大比例,其中Σ3的分布频率较大.柱状晶由平行分布的层状孪晶构成,近似垂直于沉积厚度方向,层间孪晶界为Σ3类型,TEM的观察也显示了孪晶的存在.细等轴晶区晶粒的择优取向不明显,混合晶区和粗柱状晶区有明显的〈111〉和〈101〉择优取向.在粗柱状晶区,平行于沉积厚度方向,具有较强的〈111〉择优取向,表明大多数{111}孪晶面垂直于沉积厚度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谷物流化床中偏析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影响偏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谷物流化床粒径偏析分布的数学模型,为开拓流态化技术在农业物料加工中的新应用领域,为谷物流化偏析现象的实用化研究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灌浆期淹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以烟农19和偃展4110为材料,于籽粒灌浆期进行淹水处理,分析其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粒重、淀粉含量与积累量.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B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A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进一步分析,淹水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5-10μm淀粉粒组与A型淀粉粒中22μm淀粉粒组体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淹水不利于B、A型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灌浆期淹水对籽粒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0.52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可见淹水不利于小淀粉粒的产生以及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与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新常态时期粮食安全保障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探析了地方粮食储备机制对国内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要坚持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治理相结合,充分考虑粮食供给长期安全与短期平衡因素,保障粮食产量,同时应重视品质,加强地方粮食储备机制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储备机制建设、建立地方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外部监管与节粮减损工作,构建地方粮食储备产业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小穗位及粒位角度,探讨了青海高原地区四个春小麦品种(系)籽粒增重过程中的形态和重量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中部与上下部小穗籽粒的长宽和干重,或有本质差异,或因环境条件影响而产生差异,或无显著差异,同部位小穗不同粒位间籽粒长度,干重的变化也呈同样状况,因此,我们可以培养新品种,并培养栽培措施影响其发育过程,尽量减小中部与上下部,不同粒位间籽粒的差异,加强其发育过程中的同步性,物质供应的  相似文献   

18.
粮食水分在线检测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可与粮食干燥机类大型烘干设备配套使用的谷物类粮食水分在线检测的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圆柱形结构,置于干燥设备的出口、入口处,不同含水量的粮食流过传感器时,传感器产生不同的电容变化量,经过精密的信号采集、转换与处理,完成粮食水分的在线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粮价上涨的原因,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稳定农业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对谷壳进行了漂白,按3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漂白试验,详细讨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以及影响漂白效果的各种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