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盖尔曼——派斯中性K介子理论的困难,并在带电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性K介子的衰变,建议了中性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对两种理论和两种K介子进行分析和比较,重新解释了θ—τ疑难,并在区分两种破坏宇称的因素的基础上,证明了CP和T的反演不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带电K介子衰变的费曼图,发现了破坏宇称的第二因素,证明了李政道关于“真空为不对称之源”的猜想,讨论了带电K介子的宇称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建立了带电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并对疑难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的分支比都能达到目前的实验上限.最新的实验上限将模型参数B_(τμ(τe))~(L(R))限制在O(10~(-3)).其中,s夸克末态的贡献远大于u(d)夸克末态的贡献,共振部分形状因子的贡献最大.分析了τ~-→μ~-(e~-)KK微分衰变率与双K介子不变质量s~(1/2)(s=m~2KK)的关系.在双K介子不变质量范围内,矢量介子φ(1020)共振占主要地位,τ~-→μ~-KK衰变的共振峰比τ~-→e~-KK衰变的共振峰高.  相似文献   

4.
在SU(2)×U(1)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包括5种夸克和5种轻子的弱电规范模型,它能具有弱作用唯象学的一些基本特性,把CP宇称不守恒效应归结于包含新夸克的带电弱流和带电规范介子(W~±)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初步解释重轻子τ的衰变.  相似文献   

5.
介子-重子的对称性、夸克和新的粒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衰变和结构,介子应与轻子统一.引入新的组合量子数F’=|B+I-S|,则基态介子-重子量子数等距并统一.提出了重味强子的寿命公式和等比关系.讨论了量子数三角形和四面体.对夸克模型,可能微粒子运动产生出现具有对称性的幻夸克.探讨了两体模型和亚夸克.最后提出粒子三代结构等的新模型.按照Occam剃刀原则,粒子基本结构只应该有光子、电子和质子.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的D介子不断被发现,奇异介子的族谱也变得丰富起来,利用组份夸克模型研究了强衰变过程D*s1 (2710)→Ds(1968)+π0和D*s1(2710)→D*s(2112)+π0.讨论了D*s1 (2710)这个存在争议的粒子,计算结果支持它由c和(s)组成,属于H类型的双重态(0-,1-),自旋-宇称为JP=1...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夸克的轻子-色荷复合模型中的轻子,由v_u推广到e~+和v_e,从而建立了u、d夸克的三色理论,并应用这一理论,全面地解释了π介子的各种衰变反应,分析了核子的夸克结构,讨论了色和味的物理意义,得到了和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高能重离子碰撞所形成的高温高密媒介系统中,利用波戈留波夫变换可以把粒子与媒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压缩成准粒子,准粒子质量区别于探测器接收到的自由粒子质量,从而产生两粒子的背对背关联.本文利用准粒子模型的有效质量为变量来分析K介子背对背关联函数,随着高温高密媒介系统的膨胀演化,它要经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完全化学平衡、部分化学平衡、热平衡4个温度不同的阶段,根据理论和实验上给出的4个不同温度值分析K介子背对背关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大动量K介子关联时,以冻出温度T_(pch)=140 Me V为标志的部分化学平衡模型是理想的粒子冻出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粒子的电荷二旋量理论说明宇称破坏的原因,并对θ-τ疑难和 CP 守恒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4):253-253
目前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在尝试针对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建立一个标准模型,介子是该标准模型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夸克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构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单元。一个名为“Belle”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可能由4个夸克构成的带电荷的新粒子。研究小组运用上述设备分析了约6.6亿对B介子和反B介子的衰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几种夸克和手征场耦合模型讨论了核子第一正宇称激发态N*(1440)的结构,分析了各种介子交换效应对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π、σ介子场后可以使激发态能量降低,但比实验值还要高110MeV.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由于η,η'和σ'介子提供排斥作用,计算结果增加了50 MeV.最后考虑了矢量介子场耦合,由于ρ介...  相似文献   

12.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考虑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修正,对D→K*lν半轻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的方法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对于重夸克展开领头阶部分,考虑K*介子光锥分布振幅到扭度4;对于次领头阶修正,只考虑扭度2的分布振幅.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不同跃迁形状因子有不同的修正,最大为领头阶结果的17.5%.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D+→K*0l+ν、D0→K*-l+ν的分支比,两者都与实验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3.
跃迁形状因子是描述强子遍举衰变中非微扰QCD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在重夸克有效场论的框架内,利用光锥求和规则的方法计算了D介子衰变到轴矢量介子K1的跃迁形状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D→K1(1270),K1(1400)半轻衰变进行了研究,计算了相应过程的分支比.计算表明D→K1(1 270)半轻衰变过程的分支比为10-3量级,而D→K1(1400)的分支比要小大约两个量级,这些结果可以被将来更为精确的实验所检验.  相似文献   

14.
在重夸克展开的领头阶计算了激发态B介子,包括矢量介子B*(3 S1)、轴矢量介子B1(1 P1、3 P1混合)及标量B介子(3 P0)的光锥分布振幅.利用运动方程以及重夸克对称性的限制,得到了2粒子和3粒子分布振幅的关系.矢量介子B*的分布振幅关系与文献[1]中基态赝标量B介子(1 S1)相同;但对于轴矢量介子B1和标量B介子,给出了新的结果.对这些新的振幅关系进行求解,进一步模型无关的确定了B1和标量B介子夸克-反夸克2粒子分布振幅的表达式.与基态B介子情况类似,最低扭度的分布振幅中也有来自多粒子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中 ,TC2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候选者 ,其不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 ,并且可产生足够重的顶夸克质量 .TC2理论预言了三个 top介子πt± ,πt0 .top介子是 TC2理论中独有的可观察物理粒子 ,研究 top介子产生与衰变的可能的物理迹象对验证 TC2理论 ,探测新物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 TC2模型 ,我们研究了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顶夸克和中性 top介子πt0 的产生过程 e+ e-→ ttπt0.顶夸克和中性 top介子有强的 Yukuwa耦合 ,它的形式为 :mt2 Ftνw2 - Ft2νw[KURtt KULtt* tLt Rπt0 + KUR…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实验发现了D~ ,D~0和F~ 的寿命不同,实验还发现了这些粲粒子的半衰变分支比等性质相差很大,从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有人试图用QCD辐射修正来解释这一现象,分析表明QCD辐射修正无法解释粲介子半轻衰变分支比的巨大差异。近年来,应用Penguin图解释K介子衰变获得一定的成功,但Penguin图不能用于  相似文献   

17.
在π2(1 670),η2(1 870)和η2(1 645)属于11 D2介子九重态的前提下,利用质量矩阵和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对同位旋二重态K(1 D2)的质量给予讨论,二者的结果符合的很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模型估算出D波介子中K(1 D2)与K(3 D2)间的混合角约为零度.而后,通过3 P0衰变模型计算K2(1 770)和K2(1 820)的部分衰变信息并与PDG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建议目前实验上提供的衰变信息还不足以确定二者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中曾利用积点近似方法,计算了ω,ρ,K~*粒子的各种衰变方式的衰变率,但在这些文献以及其他文献中,对ω,ρ,K~*粒子的“π介子+电子对”衰变方式,(ω→π~0+e~++e~-,ρ→π+e~++e~-,K~*→K+e~++e~-)的衰变率均未进行计算。表面看来,对这些过程应该存在两个电磁顶点,同时末态为三个粒子,所以衰变率应该  相似文献   

19.
运用弦模型研究含有粲夸克的D介子谱.通过引入自旋自旋以及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发现D介子谱能被很好的描述.当把这个模型用于奇异Ds介子谱时,预测存在质量为2516 MeV的第一轨道激发态粒子.文章还分析了这类相互作用在单粲夸克重子谱中对能级劈裂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按照结构模型的观点,0~-介手和1~-介子都是由一对正反“基础粒子”结合成的束缚态。基础粒子的场算符 ψ_i(x) i=1,2,3 (1)是SU_3群的一个基础表示3的基矢。介子波函数 X_i~1(X_1,X_2)=〈0|T(ψ_i(X_1)(?)~i(X_2))|M〉 (2)形成一个自旋、宇称为0~-的SU_3 8表示及自旋、宇称为1~-的SU_3 1+8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