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从猿到人”的转变问题,一般常引用恩格斯的劳动促使猿变成人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论点。但在理解上常有很大差别。如果仅从这些论点去推论,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在猿与人之间必须划出一条恩格斯所驳斥过的“绝对分明的界限”,人的一切特征都是同时地、骤然地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上研究"劳动创造人本身"思想,所谓"拉马克式"是指在人的生成过程中存在目的的作用,而所谓"达尔文式"是指在这一过程中不存在目的的作用,是随机的、自然选择的。"拉马克式还是达尔文式"可以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哲学问题——"目的论还是反目的论"。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思想哲学上呈现矛盾性。对此浅层解释是:恩格斯所持的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内涵是不冲突的。进一步深层审视,将社会历史中唯物主义基础上人的目的,扩大到"人本身"的生物进化领域,是不恰当的,但扩大到"人本身"领域(除生物进化领域)却极其必要,它深刻地体现了"人本身"向人转变的综合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3.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以下简称《劳动》),是恩格斯1876年完成,生前未曾发表过的一篇论文。作者从完成这篇论文到逝世,共有近20年时间,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发表。非但如此,在1876年以后的文献中,作者甚至不再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这与作者把《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4.
技术观是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恩格斯从人学视角理解技术,从而赋予了技术丰富的人学内涵。恩格斯技术观的人性本质是建立在人的存在方式的基础上,以技术为核心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技术是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技术的异化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反映,并在人的社会关系、生产活动以及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扬弃技术的异化,需要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人与自然的和解中科学利用技术,以技术实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技术的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5.
是劳动创造了人,还是劳动选择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把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作为经典,把劳动创造人作为权威性的定论,苏联和中国的人类学界对此作过大量引证和注释,但很少有人提出怀疑和进行探索,因此,人类学理论的发展是缓慢的。随着古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和对现代类人猿的深入研究,也随着现代生物学各个学科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开始不能解释许多新的发现,《作用》一文本身也日益暴露出许多自  相似文献   

6.
论爱因斯坦关于“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思想,在爱因斯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爱因斯坦一生,曾不厌其烦地多次阐述自己这一独特的思想。国内外学者对于爱因斯坦关于“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思想的理解,始终相当混乱和不一致。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一,爱因斯坦对认识过程的一般理解及提出"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主要依据爱因斯坦曾用下图(见下页).来说明自己对认识活动诸过程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7.
评“两种劳动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猿是怎样转变成人的?至今还是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里对此问题有所论述。他说: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  相似文献   

8.
论恩格斯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答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背景下,科学主体对某个科学问题在从科学层面、用科学方法不能进行“科学解答”时,而应当从哲学层面、有哲学思维方法进行“哲学解答”,即在特定条件下对科学问题进行的哲学解答,这是蕴涵在恩格斯哲学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思想。恩格斯这一科学问题解答的思想,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功能,因此,其现实意义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用人工的方法制造生命”的论述,曾关系到我国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部署。立足于现代科学对生命的理解,人工合成生命走有机合成之路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施旺和施莱登发现了细胞”这一说法在恩格斯著作中出现了六处。我在一篇文章中复述了恩格斯上述说法。韩增禄不同意这种说法,却硬要说我“公然曲解”了恩格斯上述说法,这就很奇怪了。“复述”怎么会是“曲解”呢? 恩格斯当然知道不是施旺和施莱登首先观察到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其对劳动的阐述有着内在的联系,关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态化路向,蕴含了生态劳动的规定性。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下,劳动作为人改造自然的活动在创造空前生产力的同时异化为人对自然的肆掠,演变为肆掠自然的反生态性劳动。扬弃资本主义劳动的反生态性,致力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者各自的生态化及其整体生态化,是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蛋白体——何所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恩格斯的这句广被引用于说明生命本质的名言,可与他的另一句名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对照着读。他在一百年前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洞察了生命现象的实质,但对蛋白体一词所指是什么,后人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其实,恩格斯对蛋白体这个词也并不满意,他作过如下说明:“蛋白体是按现代化学的意义来理解的,现代化学把构造上类似蛋白(EiweiBzusammengesetzten Korper)或者也称为蛋白质(Proteinsubstanzen)的一切东西都包括在蛋白体(EiweiBkorper)这一名词之内。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著作中“蛋白体”的原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的由来恩格斯在其著作(特别是《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多次在使用“蛋白”、“蛋白质”这样的术语的同时使用了“蛋白体”这一术语,而这一术语又是和恩格斯关于生命的著名论断——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相联系,所以它就成了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概念。“蛋白体”这一术语在现代化学中已经消失,至少一般科技工作者很难有机会在当代的化学文献中遇到它,于是对它的理解便发生了困难。结果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按照自己的逻辑加以理解,几乎到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地步了。有人说:蛋白体“大体上是与原生质同类的东西”;又有人说:“蛋白体应该是指蛋白质和核酸两大类生物大分子的复杂体系”;另有人说:“蛋白体是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多物质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沿着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开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轨道,沃洛希诺夫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和詹明信的《语言的牢笼》成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承前启后的宝贵思想财产。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沃洛希诺夫突出的是语言的“对话性”;詹明信凸显的是语言的“辨证性”。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是在批判两种语言哲学流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两种语言哲学流派的对立提供了融合、对话的可能,为我们重新审视英美经验主义语言学和欧陆先验语言学传统提供了超越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包含着一种"末世"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终结,整个宇宙的命运也是这样。永恒发展是物质永恒循环中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理解应当置于这个大背景之下。恩格斯的"末世"论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又是立足当时科学成果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对人的历史命运和人自身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人类起源非洲说”、“人类起源亚洲说”和“人类起源多地区说”这三大人类起源学说,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建立在以基因分析作为核心的根基上,这里没有“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哲学性的解释,而更加信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的研究结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工程伦理学界的重要领军人物,迈克·W·马丁的"工程作为道德创造"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旨趣。他揭示了科学和工程中的道德创造悖论,并指出如何消解这一悖论;批判性地解读了工程创造中的道德运气,展现其对科学家和工程师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诠释道德领导的内涵,阐明道德领导在工程创造中的重要性。对马丁工程道德创造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展示了从工程创造活动本身探寻内在道德之维的工程伦理进路,对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和进一步推进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自然观蕴含着建基于实践之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立足于纵向的历史维度,恩格斯勘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由原初的天然同一演变为"主客二分"尖锐对立的动态历程,并揭示了二者终将走向和谐一致的共生之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诉求必将在人的解放、劳动解放和社会解放中通达"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相似文献   

19.
技术人类学抉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人类学抉要丁长青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但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却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只有那种富含智慧因素、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技术性劳动才是世界与人类的创造者。当然,技术也完全可以毁灭自己的创造物,它本身仅仅是一种“中性”的伟大力量,仅仅是一把威...  相似文献   

20.
蛋白体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国内生物学界和哲学界在讨论生命问题时,常引用恩格斯的关于“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一定义来做论证。许多教科书用这一定义引导学生去理解“生命”。《辞海》、《自然辩证法讲义》等新书及有关论文中也还都在此基础上做了充分肯定和引伸,认为“蛋白体的现代概念应该包括蛋白质和核酸两大类生物大分子的复杂体系”。这样,便向人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即在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里,蛋白体究竟是指什么?蛋白体是否应包括核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