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本文讨论了两个在植物学文献中使用极其混乱的果实术语——聚合果和聚花果的英文名,认为聚合果和聚花果本来的英文名应该分别是“multiple fruit”和“compound fruit”。同时,还应该考虑一些长期使用、约定俗成的英文名。因而,近期植物学课本和词典中经常使用的另外两个英文名“aggregate fruit”和“collective fruit”分别相当于“multiple fruit”和“compound fruit”。一、引言果实在植物分类中是一个重要的生殖性状。然而,果实的分类学研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术语长期处于混乱状态[1,2]。聚合果和聚花果就是一对很好的例子[3]。许多植物一朵花中仅有一个雌蕊,后来形成一枚果实,这叫单果(simple fruit)。有些植物(例如莲和玉兰)一朵花中具有许多聚生在花托上的离生雌蕊,以后每一个雌蕊形成一枚小果,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这叫聚合果;还有些植物(例如桑和无花果)的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发育而成的,这叫聚花果。由于语言的差异和使用习惯的不同,植物学文献和教科书中聚合果和聚花果的英文名使用极其混乱。常见的有4个词组:aggregate fruit,multiple fruit,collective fruit和compound fruit。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笔者讨论了这些果实术语的英文名,略表浅见,以期与大方之家商榷。二、聚合果和聚花果的分类历史早在1751年,Linnaeus在其著作Philosophia Botanica中就划分了3种不同类型的花:单花(simplex flos)、聚合花(aggregatus flos)和复合花(compositus flos),他还识别了8种果实类型,但是并未对其进行详细划分,其中把多心皮形成的果实泛称为复合果(fructus compositus)。Gaertner[4]在其著作De Fructibus et Seminibus Plantarum中对Linnaeus的果实类型进一步做了一些阐述。他首先讨论了单果(fructum simplicem)和多果(fructus multiplices)的概念,指出多果来源于一朵花中多个子房形成的果实,而复合果(fructus compositus)是由一朵以上的花中子房融合形成的果实。Link[5]在其著作Philosophiae Botanicae Novae中明确使用了多果(fructus multiplices)这个术语,并且指出多果具单果皮。实际上,这些早期文献中的果实术语已经奠定了今天经常使用的单果、聚合果或聚花果术语的英文名和概念基础。然而,后期的植物学家并未完全使用这些术语,尽管有时也使用了早期的聚合果或聚花果术语,但其英文名却不尽相同或使用的意思恰恰相反。关于聚合果和聚花果的分类历史详见Spjut和Thieret[3]的评述,结合近期的文献可以列成如表1。注:“—”表示未提及。三、聚合果和聚花果英文名的商榷早在1880年de Candolle就建议,选择术语应该注重其定义使用的持久性,而不是严格地遵循术语发表的优先律,只有当术语不明确时,才应该考虑术语发表的先后问题[3]。从上面的列表可见,聚合果和聚花果英文名使用非常混乱,相同的英文名(如multiple fruit和aggregate fruit)有时代表聚合果,有时代表聚花果。因此,如何统一正确地使用它们的英文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的植物学课本和词典中将multiple fruit都译为复果或聚花果(见表1),一些西方的植物学家也用multiple fruit来表示聚花果,包括常见著作《植物鉴定术语:图解词汇》(Plant Identification Terminology,an Illustrated Glossary)[6]。然而,multiple fruit在最早期的植物学文献中是聚合果的意思[4,7]。笔者同意Spjut和Thieret[3]的意见,优先使用Gaertner[4]关于聚合果和聚花果的概念和术语,即聚合果(multiple fruit)和聚花果(compound fruit)。Spjut[1]在其著作《果实类型的系统分类》(A Systematic Treatment of Fruit Types)中进一步重申了这个观点。寇香玉等[2]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新的果实分类系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另外,Collective fruit最早由Lindley[8]用来定义一种聚花果,后期的植物学文献中都沿用了这个英文名。Aggregate fruit最早由de Candolle[7]用来定义聚花果,但是后期绝大多数植物学家用这个术语作为聚合果的英文名。考虑到科学术语定名所遵循的“科学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植物学课本和词典中常用的这两个词组aggregate fruit和collective fruit也可以分别作为聚合果和聚花果的英文名。因此,聚合果的英文名应该为multiple fruit或aggregate fruit,而聚花果的英文名应该为compound fruit或collective fruit。笔者希望这些英文名在今后植物学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中能够得到重视和考虑。同时欢迎有兴趣的读者与笔者探讨(happyking@ibcas.ac.cn)。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中小学教材更是广大师生学习、使用科技术语的楷模,但白玉微瑕,一些现行教材在术语使用上尚有改进的余地,今仅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中的一些不规范之处,提出修订意见,供有关专家参考并祈教正。1.改正、余弦定理为正、余弦定律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分别由相应的俄文名ТЕОРЕМА СИНУСОВ、ТЕОРЕМА КОСИНУСОВ直译而来,这两个名词和符号tg、ctg一起,于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入我国中学课本,新教材的试验本(1997)早就根据国家标准(GB3102.11—93),将两个符号分别改为tan、cot。而正、余弦定理却沿用至今,殊不知,国务院曾明确批示: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术语,全国科研、教学等各部门,均应遵照使用(摘自国函[1987]142号文件),建议新教材遵照《数学名词》[1],将两个定理分别更名为正弦定律(law of sines)与余弦定律(law of cosines)。2.改象、原象、图象为像、原像、图像2001年10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象”与“像”用法研讨会会议纪要》,根据会议审定的这两个字的名词义和语词搭配实例,建议新教材将函数的相关概念:象、原象、图象,分别正名为像、原像、图像。3.series不是progression的同义词新教材的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以下简称对照表),在等差数列的英文名arithmetic progression下面,另加了一个arithmetic series作它的同义词,此举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因为文献[1]已将后者的汉文名规范为等差级数,正确地反映了等差数列与等差级数间的区别,多义词series的确还有“列”、“串”诸含义,但它与arithmetic搭配之后,就只能是等差级数,而不可能是等差数列,否则,不仅与定义:arithmetic series,the indicated sun of the terms of an arithmetic sequence[2]不符;更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DIS 704《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3]关于术语单义性的原则相悖,故建议从对照表的词条“等差数列”中,删去arithmetic series。同理,还建议删掉词条“等比数列”中的geometric series。4.术语简明性原则及名词的数《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要求“术语应尽可能简明”[3],人们在列词汇表时,不会把“实数集”写成“所有实数的集合”,同样,英语中也常把“the set of all real numbers”简之为“set of real numbers”[4]。显然,对照表中所录N、N+、Z、Q等数集的英文名均可作类似的简化。由于上述各个数集都由无穷多个数构成,故各词条中的名词“numbers”都用复数形式,但同一张对照表,同样是由无穷多个数构成的无穷数列,词条中的名词“number”却用单数形式,似欠妥当,建议对照表的“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各词条中的“number”均改正为复数形式,例如:数列sequence of numbers[5]。5.两种命题的英文名有误对照表将四种命题中的否命题、逆否命题的英文名,分别定为negative proposition与converse-negative proposition,但是,许多逻辑学家把negative proposition译作负命题[6],它指称的是一个命题的否定(negation),而不是条件命题(conditional[7],亦称蕴涵命题implication[2])的否命题,显然,对照表中这两个英文名有误,其实,从英文文献(例如[2]、[7]、[8]等)不难查出converse、inverse、contrapositive作名词,在逻辑中就分别是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英文名,因为“在英语中名词作定语是常有现象”[9],为避免由inverse等词的多义性可能引起的混淆,建议词汇对照表作如下更正:否命题 inverse propostion逆否命题 contrapositive proposition  相似文献   

3.
关于shoot的植物学译名 ,应当从一般词义、植物学词义和译名内涵等方面来考虑。1 一般词义。shoot有“嫩枝”、“嫩芽、幼叶或植物上其他的新生长物”之意。这可从相当多的英语词典中得到佐证。2 植物学词义。在植物学论著中 ,shoot首先是指“枝条”。笔者推测“枝条”的含义可能是由“嫩枝”的含义引申而来。在不与root连用或比较使用时 ,shoot的译名一般应为“枝条”。“枝条”又常简译为“枝”。比如Kozlows ki等人[1] 根据产生枝条的芽的位置或起源特点 ,把木本植物的枝条分为顶枝 (termina…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4期刊登的杨廷君著《“可持续发展”的英文名探讨》一文,通过对英语词典中有关词条、义项的评析,最后指出sustainabledevelopment才是汉语“可持续发展”比较恰当的英文译名。笔者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想补充一点关于名词术语汉译英的意见。汉语名词的英译应遵循“国际性”的原则。英文名应与国际接轨,或译成外国人能正确理解、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名词。对于一些原本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源于英文的名词,从汉语翻译成英文时,首先应查对原文,使用其原来的英文名。例如,“可持续发展”一词,正如杨文所述,是198…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4期刊登的杨廷君著《“可持续发展”的英文名探讨》一文,通过对英语词典中有关词条、义项的评析,最后指出sustainable development才是汉语“可持续发展”比较恰当的英文译名。笔者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想补充一点关于名词术语汉译英的意见。汉语名词的英译应遵循“国际性”的原则。英文名应与国际接轨,或译成外国人能正确理解、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名词。对于一些原本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源于英文的名词,从汉语翻译成英文时,首先应查对原文,使用其原来的英文名。例如,“可持续发展”一词,正如杨文所述,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其中,“可持续发展”估计用的就是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笔者手头没有该报告的英文原文,无法查对,但我从其他英文文献中经常读到sustainable development和sustainable,分别用于表示“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的”。总之,在汉译英时,如果从查原文着手,不仅可避免误译,而且也方便不少。以上意见供参考。朱毅麟2007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6.
1.希望全国名词委公布的名词书后除了有汉语拼音的中文索引外,再加一个按汉字笔画编排的中文索引(像以前出版的英中植物学名词汇编所附的索引那样很好用)。2.尽快按名词书所收的词条,写出一本对名词有解释的书来对读者更有用(即“植物名词辞典”)。3.以前出的名词书(16开大本)还有些名词未收入,应补充。4.有些植物形态名词中国的植物学书(含教科书)中有,而且专门使用,可是查不到英文相应的词,不知是何原因?是中国人造的词还是未查到外国的相应词?例1:十字花科的果实为角果。此词英文中没有,只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词。例2:萝摩科的雄蕊5根花丝合生成筒状,包在雌蕊之外,特名“合蕊冠”,但无相应的英文词(也许没查到)。例3:禾本科的花有“外稃”、“内稃”的英文名,无“稃片”的英文名。5.现用的名词书16开本的太大不好携带,以后是否出32开的携带方便。6.现用名词书中有一个词hypanthium中文名为“托管”,不太确切。从字面上看似为“花托管”,此字确实难译。一些书上名为“萼管”(不是花萼之管),实是指“杯状花托”或“萼片、花瓣、雄蕊花丝三结合的部分”(皆在蔷薇科中)。  相似文献   

7.
“烧结”在矿物工程和粉末冶金两个学科领域都是核心名词,尽管两类烧结都是通过高温改变物料的凝聚状态,但已分别被赋予了互不相同的内涵,存在着一系列本质上的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在汇编冶金学基本名词时,两个“烧结”应该分别列出,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8.
ABCD……这26个字母,既称“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两个名称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拉丁字母”,什么时候用“罗马字母”,有什么规律?本文从这套字母的发展史谈起,通过考察两个名称在中国及英语国家的使用情况,得出“罗马字母”应该取代“拉丁字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细胞”一词最早见于日本宇田川榕菴的《植学啟原》(1834),但据沈国威研究,《植学啟原》中的“细胞”是指小胞,非cell。真正用来指cell的“细胞”始见于韦廉臣和李善兰合译的《植物学》(1858),后来该词通过《植物学》传到日本,并在那里流行、定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词又传回中国,并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以《关于一些植物学术语的中译等问题》为题发表了两篇文章(分别载《植物分类学报》28(5):419—424.1990和《广西植物》15(2):189—192.1995),其中对《植物学名词》中的三个术语的中文翻译方面提出了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见汉译《圣经》版本分别将“Deus(God)”译作“上帝”“神”和“天主”的现状,从教父学翻译实践出发,分析这三种译名于义理的“合与不合”,认为“天主”是“Deus(God)”的最佳汉译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fends a unificationist theory of explanation. I first explore the notion of understanding entrenched by the unificationist. Then I present an overview of various kinds of causal statements and explanations. It is claimed that only genuine causal law statements have explanatory power. Finally, I attempt to fit causal explanations into the unificationist theory of explanation. In this way, I try to provide an account of how causal explanations provid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a that they explain.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既望历日与建正范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具有月龄特征的历谱规律的研究成果 ,在求解 1 6件西周既望历日的过程中 ,得出其时历法的建正范围为丑、寅、卯、辰。分析“夏商周断代工程”所给西周金文历谱的建正及既望材料的月龄取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网格软件CNGrid GO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7-13
CNGrid GOS是为支撑中国国家网格环境运行而开发的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软件,是国家865计划支持的中国国家网格软件研究与开发课题的重要成果。本文介绍了组成CNGrid GOS的各部分软件结构、功能和创新点,包括系统软件、CA证书管理系统及测试环境、三个子版本业务系统(高性能计算网关、数据网格、网格工作流)和监控系统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余震的词义、定义、余震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为余震正名的必要性,提议废弃余震一词,改用续震或者后震来代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西汉至南宋共使用了29个日月交食周期,如重复不计,实有22个周期。计算交食周期的方程式通常有下列六式:(1)半食年/朔望月=会月/会率,(2)半食年/回归年=会岁/会率,(3)食年/朔望月=会月/朔望合数(交率),(4)食年/回归年=会岁/朔望合数(交率),(5)交点月/朔望月=会月/交数,(6)食年/交点月=交数/交率。中国古代以“大衍求一术”计算交食周期,与近代用连分数法算得的结果完全相同。经验算,绝大部分交食周期十分准确、密近。本文还对王充(甲)、(乙)、(丙)三周期以及中西交食周期的雷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三个时段钦天监所观测的流星记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清代流星记录的时间换算方法,并给出其太阳平黄经和拟合辐射点以寻找其群归属 。  相似文献   

18.
对<算数书>"少广"术文进行释读与算法分析,同时与<九章算术>"少广"术进行对比,认为<算数书>的"少广"术正确地选用了"最小公倍数"进行分数通分.这一算法是在对"最小公倍数"的正确认识指导下完成的,表明在<算数书>的时代,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小公倍数算法"已经十分纯熟.<算数书>"大广"问中缺失的数字,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在假定残文数字和文字无误的前提下,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可以获得11种成立的可能;通过对<算数书>用语习惯和算法合理性的分析,确定其中2种是最可能的结果,从而为解决<算数书>"大广"问的校勘困难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asks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 neglect of chemistry in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investigates in how far this science can be the object of an autonomous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It is argued that from a culturalistic point of view chemistry indeed offers a field of interesting questions ranging from the reconstruction of its epistemological objects to the elucidation of the semantic functions of terms like "atom" or "molecule". It is further argued that th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upon chemistry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didactic, the history and even the ethics of this science, making thus philosophy to a partner of chemistry in fulfilling its purposes in human socie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测绘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虽然历史上流传下来大量较高水平的地理全图,但迄今尚未找到一份具体用来绘制这些地图的原始数据集,也不清楚古人如何绘制成这些地图。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发现其中的方向和里程数据就是用来绘制地图的,结合其它文献分析推断:《元和郡县图志》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