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厘清两者的来源及其定义,将几种分别使用归化和异化的典型例子予以分析,从而得出二种手段分别独立存在的必然性。而后又对综合使用归化和异化的例子加以分析,从而证实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作为对立统一关系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实现一方向另外一方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归化和异化问题历来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没有定论。本文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异同,探讨了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适度异化是文化得以交流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归化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应始终以动态的读者反应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式;如若不然,就应该选择归化的方式。最后笔者认为这种“度“的把握可以通过高斯定理进行量化,从而更加清晰的反映译文在不同读者间的可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通常使用的主要翻译策略。通过对萨满学术文籍的翻译实践,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合理运用,提出了萨满学术文籍翻译的原则:一是尽量异化,二是适度归化。  相似文献   

4.
刘亚伟 《科技信息》2009,(19):159-159
中英翻译中会遇到大量的颜色词,它们的基本意思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但所蕴含的文化并不对等。在翻译时,要注意这些颜色词所负载的文化意蕴传达的文化寓意,灵活的采用归化异化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习语翻译过程做到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即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渗透,又有利于译文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归化与异化的程度和范围应受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理论视角探讨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的关系,认为英汉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主要的是认知范畴的移植。  相似文献   

6.
从接受美学审视文学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取向,认为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问题,而是根据读者的文化接受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四个取向阶段:归化为主、少量异化为辅阶段,归化为主、大量异化为辅阶段,异化为主、大量归化为辅阶段和异化为主、少量归化为辅阶段。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剖析美国学者Denis.C&Victor H.Mair所译Strange Tales from Make do Studio(英译本《聊斋志异选》)一书中人名的翻译方法;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应视具体文化差异情况灵活运用,以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后殖民解构主义渊源,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然后通过实例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最后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9.
Proverbs are culture-loaded linguistic symbols.The E-C/C-E proverb translation involves not only the transfer of language but also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Through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employing foreigniztion instead of domestication in proverb translation,the author holds that foreignization should be mainly employed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conveyance of the cultural peculiaritie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wherever necessary domestication should be employ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natural and fluent expression,but domestication should not distort the cultural flavor of the original.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旅游资料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国外游客而不是传播中华文化.因此,在将汉语旅游资料译成英语时,采用归化翻译或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往往能更有效地使目的语读者对源语文化产生认同感,提高翻译质量,这就是汉语旅游资料英译的归化理据.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汉语新词的英译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实例就其中语言差异导致中国式英语、文化信息的缺失、表达悖于习惯、政治性词语措辞不够谨慎等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汉语特色新词英译应采取异化策略,并提出了音译加解释和直译加解释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闻 《科技信息》2009,(14):131-133
The idea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was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scholar L. Venuti in 1995, indicating that there are two aspect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one is that a translation should get the readers closer to the author, while the other one is to get the author closer to the reader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done by Lin Maosun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representing these two basic concepts i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It abounds with plenty of excellent examples demonstrating how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can be achiev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相似文献   

14.
汉诗中的数字意象属于审美范畴,具有形象、生动、传神等特点,对于汉诗意境的构建起着独特的作用。译者应深入地研究汉诗数字意象的文化意蕴,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文化翻译原则,运用具体的译法处理具体的数字意象,以达到准确地传播汉诗文化经典的翻译使命。  相似文献   

15.
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在国内翻译界由来已久,从三个方面阐述分析这一焦点问题.首先,论述这两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其次,论述归化和异化与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和翻译学科建设角度,阐明异化翻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翻译界对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所发生的论争,详细解析了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异化与归化,并且从实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出色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是语言和文学互输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它使读者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外贸知识”,丰富译入语语言和译语文学。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殊途同归,应兼收并存,共同为再现原文文学色彩、艺术风格、体现文学价值服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名利场》杨必译本的序及前二章中的异化和归化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初步探讨了异化与归化现象存在的价值以及由于二者的结合使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杂合。从而得出结论:这三种现象的存在符合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在当今和今后的翻译作品中将更加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异化"不是唯一有效的翻译策略,"归化"也不是。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我们不赞成"扬异化、贬归化",在翻译实践中,异化、归化及其他翻译策略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归化与异化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它们各有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老一辈翻译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大多采用归化策略;而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译文读者对西方文化了解日益增加,因此笔者主张新时代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而在中文译西语时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