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立 《科技信息》2007,(13):195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作为玄学家的阮籍其作品深受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对阮籍几部文学作品的美学思想作出思考,勾勒出他的美学思想的演变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晋之际,在曹魏政权与司马家族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阮籍不像嵇康那样政治态度鲜明。因而历史上对既籍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卖身投靠了司马家族的小人,有人认为他同情曹魏政权而反抗司马家族。但通过辩证地分析史料,可以认为阮籍对这场政治斗争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与司马家族是一种特殊的消极的合作关系,既非投靠也非反抗。  相似文献   

3.
周礼和儒家之礼都是对社会的规范、对人的约束。阮籍不赞同也不反感它的存在;魏晋之阮伪礼之风甚嚣尘上,不仅亵渎了礼的原则,也践踏了人类的善良与本真。于是,阮籍率意任性,践行自然之道,以此呼唤自然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阮籍是魏晋名士阶层中极富鲜明个性的人物 ,同时又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走向仕途之人。现实社会的昏暗腐朽 ,使他改变了早年的儒家信仰 ,为了苟合性命于乱世 ,阮籍设计了一条不屈且不死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5.
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的阮籍和嵇康,失去了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的社会环境,于政治上处于失意状态。对于现实的苦闷、生存的困境,阮籍和嵇康力求从隐逸生活中寻求精神的解脱、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但现实的束缚使他们的超越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6.
司马昭、钟会和嵇康都是魏晋时期的重要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司马昭为人阴险狡诈,钟会非甘心屈居人下之辈而好用权谋,两人之间注定是维持着难以义合的关系.嵇康正是死于他们的政治合谋,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生活的魏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阮籍和嵇康主体情怀的不同,显示出魏晋士人风度的差异,也使人的主题具有了真正深刻的内容.不容忽视的是,玄学的发展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对他们产生的是冲击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阮籍在《咏怀》诗中否定富贵和名的价值,而以个人的逍遥自由为人生意义所在。汉末《古诗十九首》中追求感官享乐,以富贵为人生目标,建安士人如曹丕等追求声名的不朽。阮籍的价值观则超越了这些依赖外在条件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竹林玄学的主题和魏晋易代之际士人新的价值追求。但是,阮籍和嵇康一样把个人的逍遥与儒家的济世对立起来,构成了竹林玄学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9.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中国文人总是与酒有着难舍的情缘,而生活于动乱魏晋的阮籍和专制清朝的曹雪芹,他们的一生也多是与酒为伴,酒在他们身上所产生的效用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既影响到了他们的立身处世,更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折射出了不同的心迹。  相似文献   

10.
嵇康是魏晋著名音乐家,其乐论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魏晋时期的政乱、文化割刈和玄学对嵇康有重要影响,理解他的音乐思想,必须和这些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董继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60-61,84
阮籍是魏晋时期正始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五言《咏怀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接受内容。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接受的两个角度,来审视和考察阮籍《咏怀诗》在历史上的实存状态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所处时代政局的黑暗使阮籍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生命的幻灭感。这种忧生之嗟形象地表现在他诗歌所选取的意象之中,通过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领会诗人对人生、生命的体悟,准确把握其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略论嵇康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也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嵇康就是这一时代的风流人物。《晋书·嵇康传》说他:“有奇才,远迈不群”,“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嵇康被捕后,有三千太学生上书司马昭为他求情,请以为师,甚至有人要陪他去坐牢。嵇康死后,留下了不少著作,其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伦理思想甚为丰富。笔者不揣冒昧,将自己对嵇康的一些看法写出,求正于读者和方家。  相似文献   

14.
《肇论》研究中的种种争论根源于时《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而从魏晋时期佛教的发展与玄佛关系、僧肇本人的学术经历与思想发展、《肇论》文本及后世影响等三方面来把握《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能够实现对《肇论》的整体性理解。  相似文献   

15.
奏记以公府为对象,作为上行文的郑重性略次于奏笺。《文选》“奏记”类唯选阮籍《诣蒋公》一篇,为辞太尉蒋济之征辟而作。李善注引《晋书》以“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论其辞征之由,几成定论。其时司马氏与曹氏集团的斗争尚未表面化,阮籍辞征和对司马集团的政治态度无关,纯属个人服膺老庄处世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五德终始”学说,发Ren于战国,勃兴于两汉,它影响深远,从纵的方面来说,魏晋,隋唐,元明清之士都在谈论它,从横的方面来说,它神奇地渗透到中国古代哲学、史学、甚至文学之中,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家族中一个不该存在而事实上又已经存在的成员,它是人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不应该理解而又必须理解的知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这门学说的形成、内容、封建统治者对它的利用以及它在史学界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万素花 《科技信息》2008,(17):183-183
阮籍的一生是悲哀的,始终在各种思想矛盾中突围,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他在政治上追求儒家思想,在理想上追求老庄之学,在人格上追求玄学精神,但在现实社会中却都无法实现。本文主要从阮籍所追求的儒家思想及其幻灭和隐选——人格独立与生命存在等两方面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忧生切骨,以玄学作为自己的生命哲学。而这种哲学已浸染到他的游仙诗创作中,使他的游仙之作与曹氏父子、稽康不同,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色:羡仙之情与仙我的对立,脱俗与自由的追求,清雅素朴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具体论述了司马昭一生的功绩。他执政以后,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力,对曹魏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趁蜀汉衰弱之际他及时把握战机,一举灭掉蜀国,迅速平定钟会之乱,并实施正确的治蜀政策,这就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至于司马昭玩弄权术,杀主篡政,乃是封建地主阶级本质的表现,并不妨碍我们对他恰当地肯定。总之,司马昭是三国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与曹操相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