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刘禹锡诗歌的感情豪迈、深沉,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人格魅力、执着精神、智慧力量。但是,由于情感的表现内敛而有节制,讲究蕴藉含蓄,重视向诗歌深层意蕴方面开掘,刘禹锡诗歌的情感力度又不表现为因重气势而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这种情感力度特征及其形成对他的诗风形成有较大影响,使得刘禹锡以峻朗的诗歌风格在中唐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从苏轼的创作和一些诗话的记载、评论来看,苏轼熟悉并喜爱刘禹锡的作品。从苏轼的创作中,我们能发现苏轼受到了刘禹锡讽刺诗的影响。刘、苏二人在经历、思想、性格上存在某种一致性,这使苏轼能接受刘禹锡讽刺诗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歌中以七言绝句所拥有的读者为最多。唐人七绝的高手甚多,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李白、王昌龄、李益、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处于中唐的刘禹锡,其七绝创作在题材和表现方法方面,对盛唐李白、王昌龄等既有继承,更有突破,形成独特风貌,从而也确立了很高的历史地位。本文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对刘禹锡在七绝方面的贡献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诗歌中有大量的关于生命意识的歌咏,他坚信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虽盛年被贬,壮志难酬,仍坚持追求理想;面对衰老和死亡,乐观达生。刘禹锡的人生际遇和生命意识,值得高校工作者探讨、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是我国中唐时代一位多才而独特的诗人.在“韩柳倡其端’的古文运动中,刘禹锡提出文为“见志之具”,“非笃好其章句”的主张.并以其”巧丽洲泳属辞比事.’达辞晓畅的文风博得“一代之宏才”以旧唐书》)的高度评价.然使刘禹锡名载史册的是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作为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文学家,刘禹锡在诗歌的创作中坚持了不断发展创新的进步精神,除创作出大量具有现实主义内容的诗作外.最重要成就在于更大胆地、成功地直取神形于民歌,开辟了一条与前人殊途而同归的探索道路,创造了别开生面的新诗体—一仿民联体诗.一…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对于刘禹锡的诗歌,一般人多偏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的研究,对于他的五言律诗,几乎无人问津,而笔者认为他的五言律诗也有相当成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探讨,将其怀古、写景写情之妙句、晚年所作之精切老成等方面的成就置于整个唐代的五律中加以比较,揭示他在唐代五律诗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8.
吴伟业为清初文坛泰斗,一生留下了数百首和佛禅相关的诗歌,其人其诗与佛禅有着不解之缘。深厚的佛学修养对其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其诗歌表现了一定的空幻意识,追求诗歌的禅趣美,佛禅思想对其崇尚性情的诗学观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诗人最终还是未遁入佛门,这和诗人的家庭牵绊,胆小懦弱、举棋不定的性格及"贬官禅悦"的心态等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唐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和柳宗元不仅在诗歌、散文领域成就卓然,他们的赋体文学也应受到重视。两者的赋作具有若干共同特征,同时又分别在精神上和体式上呈现出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0.
逯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3):223-223
刘禹锡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历代对刘禹锡的研究从未间断,但综观20世纪以来对刘禹锡散文创作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专门对刘禹锡散文创作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对其哲学思想和贬谪历程的研究,而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刘禹锡那种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滇南诗略》由清代保山袁文典、袁文揆兄弟二人搜集云南重要的诗人诗歌辑录成刊,其中收录了一百一十六首大理白族诗人杨士云的诗歌,这些诗歌典型的表达了杨士云的政治观点、思想性格、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内容进行分类,大致把握其思想;通过意象进行分类,挖掘其诗歌的象征意义;还可以通过主题分类,进行更深入的价值意义的分析。总之,杨士云的诗歌,代表了那个时代白族诗人很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与佛教及其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作为中唐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其受佛教思想及禅宗认识思维方式的影响是颇为显著的。本文结合刘禹锡的生平事迹,阐述了他在不同阶段上接受佛教思想及其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具体事实,探究了其诗论在意境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和在思维方式上与禅宗认识思维方面的内在联系,为全面准确地把握刘禹锡思想及创作全貌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穆旦的诗歌文本和他反叛突进的性格可以互为注脚,他一方面借鉴西方人文精神和现代诗潮,一方面将传统诗歌中的自然题材和爱情题材加以创造,对新诗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创造和尝试,使现代新诗步入富有痛苦、矛盾、哲思的生命书写范畴.  相似文献   

14.
苏曼殊诗歌深得近代日本文化之精髓,与西方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中国近代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诗中忧郁的情调是日人哀物性格、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思想与近代中国主情诗歌的融合;静美的品格表达了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并打下了西方文艺思潮涤荡下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烙印;平淡的话语传递了清新的情思,将日本文学言文合一的倾向引入了中国诗歌领域。其忧郁、静美、清新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序曲。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用韵,发现共诗韵部间界不分明,有跨部押韵的现象,在声调上亦有上平入三声混押,相同韵尾的入 也有通人“同用”“独用”与上古、中古音系相比,也是从其合不从其分。因此,用韵宽是曹操诗歌的显特点,其原因是受汉魏人开放的化心态,曹操本人锐意革新、无所顾忌的性格和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风格及其他     
风格的形成决定于作家的生活、思想、性格、气质;作家的创新必须有才华、勇气、自信;意境是衡量诗歌艺术力量和审美价值的标志,作家的经历、思想、性格、才华不同,创造的意境也有新颖与平庸之别。  相似文献   

17.
对刘禹锡唱和诗的体制特征作初步的阐释,着重分析刘禹锡唱诗与和诗的主题关系,即并列型主题和提升型主题,同时探讨刘禹锡唱和诗的多循环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杰出的天才,他在绘画、书法、诗歌中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纵观八大山人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察觉到他的艺术性格是在不停地转变的。本文试从孤愤、狂放、自然三方面来谈谈八大一生艺术性格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三起三落”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黑暗政治、表现了刘禹锡不畏权贵、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但同时也反映了刘禹锡意气用事、不计后果的不良习气。  相似文献   

20.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很有成就的文学家。笔者认为,曹操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简约爽性、沉郁顿挫、古直悲凉、雄阔霸气,呈现多元和多样化。曹操散文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为清俊、通脱,即简约爽性。其成因与文体自身特点、曹操身份、地位、性格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