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还比较缓慢的现状,阐述了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改革的目的及目标要求,论述了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能作用及角色变换,指出政府作为国企改革的组织者,应从投资者的角色退出,通过制定规划,创造环境,吸引投资,为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14,(4):8-17
<正>今年政府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清晰勾勒出中国改革发展的"路线图",这也标志着新改革元年大幕正式拉开。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分析人士指出,李克强总理在首个《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论及改革,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也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全面"改革意味着改革不能局限于某个或某些领域,不能自缚手脚、画地为牢;"深化"改革意味着改革不能浅尝辄止、知难而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最令政府包括部门、控股公司挠头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国有资本顺利退出。而改革是否顺利,社会是否稳定,生产力是否持久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归结到改革成本控制这个问题上。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成本,就不可能用有限的付出来取得改革的收益。没有一笔额外的支付成本,国企改革的收益是难以取得的。笔者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就如何控制国企改革成本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深化国企改革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回顾,论述了国企改革的必然性,并从国有企业改革主体的培育,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及国企改革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言论     
《世界博览》2014,(6):7-7
正2014全国两会践行改革承诺事件:"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2014年3月3日到13日,全国人大(5~13日)、全国政协(3~12日)会议在京举行。改革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3月5目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到改革。报告把实现公平正义、人民幸福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贯穿于改革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在承诺让人民多得福利的同时,他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  相似文献   

6.
<正>3月的北京,春意渐浓。2014年全国两会在这里落下帷幕。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首次召开的两会,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后,一年来各方面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后的首次两会。"全面深化改革"成为贯穿今年两会的一条主线、一个基调。2014年也被人们称为新一轮改革"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说,"起跑决定后程"。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日益清晰;今年的两会,则令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得以细化和部署,党的宏观决策化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77次着墨"改革",再次彰显本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然而,改革的方程式千头万绪,该从哪里切入?"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民之所盼,政之所为。"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从就业、教育、收入,到住房、社保、医改,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问题一一回应。"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之后,国企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改革探索、改革形成、创新发展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总体上看,国企改革是在不断"试错"和"摸着石头过河"基础上向前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朝着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国有企业债台高筑,国有银行坏帐严重,国企改革遇到障碍是困扰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症结。1999年国家推出国企改革的重要措施: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以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促进国有企业扭亏解困。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副“强心剂”,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场攻坚战役。“债转股”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将银行对企业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这一宏伟目标,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面对国企改革的重重困难和不尽人意的现状,笔通过近几年的理性思考,提出了国企改革一些政策性建议,以期引起决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是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最后一年。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 ,解决一系列困扰国有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抓住解困的关键性环节 ,将国企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16,(4):4-13
正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如何看待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关人士进行了解读。政府报告交出满意答卷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经济学科举行了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效率与公正——拉美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会议由拉关经济学科主持人、经济研究室主任吴国平主持。会议的主题发言认为,除智利以外的拉美国家的国企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初期仅仅是作为应付债务危机的权宜之计。但随着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从以缓解债务危机、减轻政府财政压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30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前15年的改革是推行企业承包制和国有企业授权经营,主要是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后15年的改革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和公司制改革。30年来,国企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大幕已经拉开。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作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全面改革的总体要求、原则和整体思路,勾勒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路径。国企所在的各个行业中,房地产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国企也在国企改革中属于走得最快的一批。招商局旗下地产资源的整合,绿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借壳上市等,一系列动作背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转型经济理论,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及成就,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亚非 《科技信息》2010,(17):J0304-J0304,J0215
回顾国有企业改革走过的30年,它所取得的成就及对国民经济所具有的战略性意义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重困难。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难点就是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利用率低下,劳动关系不和谐。从而提出要想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就要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那么根本出路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工作中心,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发展,国有企业固有的一些制度与经济改革的不和谐开始体现出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不坚决推进改革,国有企业就没有出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近五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此,笔者探讨了国企改革的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依赖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继军 《甘肃科技》2006,22(9):238-240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搞好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应当注重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实现社会约束条件下效益最大化。本文以产权理论和超产权理论为基础,对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进行了简要分析,思考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改革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鞍山钢铁公司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见证了国有企业的辉煌、衰落与再度崛起.以鞍山钢铁公司"九五"期间技术改造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演变路径.同时,通过对鞍钢的案例研究,论证了必须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发挥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培养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2012,(6):8
事件纵观外媒对今年两会的报道,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5%"成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