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在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对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的古地温状况进行了探讨。选用的几口研究井的镜质体反射率对数值与深度呈线性关系。研究认为,本区中、新生代各自具有较简单的受热史,不存在明显的温度间断和畸变。但中、新生代之间具有明显的温度跃变,表明中生代地层因地壳抬升曾一度受到剥蚀。文中根据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对部分井进行了剥蚀厚度的恢复。文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中、新生代建立了几口研究井的镜质体反射率与古地温之间的关系式,并进而确定了各井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值。结果表明,本区中生代地温梯度略高于新生代。新生代早期地温梯度较高,中期稍有下降,晚期复又回升,呈现明显的“马鞍形”演变趋势。本区新生代平均古地温梯度与今地温梯度接近,故在研究有机质演化史时基本上可用今地温梯度代替新生代时期的古地温梯度。  相似文献   

2.
据南极长城站建站以来连续四年的地温和气象观测资料,用时间序列的谱分析和协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活动层不同深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地温振荡特征。发现:1、活动层不同深度的地温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地表及地下0.4m的地温具有显著的准1周、准2周、准3~4周和准1年的振荡周期,地下0.8m的地温具有准1年的振荡周期,地下1.6m的地温具有准3~4年的振荡周期。2、不同深度地—气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不同。地表及地下0.4m的地温振荡周期与地面各气象要素准1周、准2周和准3~4周的中短期振荡周期相同,而地下1.6m地温的振荡周期与气温准3~4年的长期振荡周期相同,并且其距平年变化与过境气旋频数的年变化存在显著的同期正相关。地下0.8m是中短期与长期地—气相互作用的界面。3、地温受气温变化所驱动的振荡响应具有滞后性。气温与滞后3个月的各层地温相关程度最高。另外,从地表向下,地温对气温变化的滞后相关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张春伟  李强 《贵州科学》2015,33(2):65-70,85
本文以遵义市地热勘查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对钻孔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了遵义地区(水平及垂直)地温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遵义地区地温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温场平面变化为由东向西呈逐渐升高趋势,自北向南呈近等值区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岩性发生变化,地温梯度随之变化。遵义地区地温场变化及地温异常主要受该地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作用、及放射性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丁集煤矿深部地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丁集煤矿矿井高温热害严重的问题,采用井下炮眼温度测定方法,测量地温;借助有限元ANSYS的热耦合分析程序,模拟岩巷和煤巷调热圈,修正矿井地温,确定地温梯度.预测该矿深部地温。结果表明,该矿-500m水平以上、以下的地温梯度分别为3.5、4.0℃/hm;采煤层深度为一600m以下的地温在38℃以上,属于二级热害区。该研究可为矿井深部降温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46年临汾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临汾1962年~2007年0cm~20e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6年临汾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和气候突变等.结果表明:近46年来临汾各季节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为显著的变化趋势(-0.07 ℃/10a~0.53℃/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浅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平均每1-年升高0.15℃-0.26℃,以表层地温增温率最大;春季、秋季和年浅层平均地温表现为“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浅层地温春季、冬季多异常年份,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发生在2000年后,异常偏低发生在1996年;用滑动t检验法和Yarnamoto法发现地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突变,用M—k法发现地温在2002年附近发生了突变;气温升高是导致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平庄盆地北部地温场ANSYS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地温场特征。通常采用钻孔系统测温的方法。依据平庄盆地北部地温场的特征,采用先进的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基底和盖层内的大地热流传导和地温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可视化的模拟结果直观揭示了在盆地基底坳陷充填盖层、盆地外围基底秃顶配置的条件下.大地热流自盆地基底至盖层内重新再分配的特点,地温等温线受此影响在剖面呈上凸状,根据得到的地温数据计算并绘制了盆地北部基底顶面地温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温剖面曲线拟合法估算热扩散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浅层岩土热传导和热扩散理论出发,推导出一种半无限均匀岩土地温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利用该模型拟合实测地温剖面曲线,可以求取浅层岩土整体的热扩散系数以及地表年平均温度、温度变幅、初相等大地温度特性参数.两个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理论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地温实测剖面曲线,通过该方法所求得的浅层岩土热扩散系数与参考文献给出的值很接近,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和清楚物理机制之上,简单有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三点法对宿县矿区地温数据进行校正,并通过井下稳定实测数据进行修正,获取可利用的地温基础数据,进而研究矿区地温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矿区中部地温梯度大多为2.2~2.8℃/hm,局部地区地温出现正异常;矿区西南和西北地区地温梯度较低,多数低于1.9℃/hm,并出现负异常;同一水平上,矿区西南部地温较低,东北部地温较高,而中部地温比较稳定呈过渡趋势,从矿区西南部到东北部地温逐渐增加;矿区地温主要控制因素是矿区构造、松散层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板石区地温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矿区一直是影响煤炭开采的重要因素,利用钻孔测温资料,对珲春盆地板石区地温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地温梯度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三个方面,对地温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井建设、开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对其有无利用价值进行勘查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EASY%Ro法是一种能与现今Ro垂向分布达到最佳匹配的古地温梯度的反演热史分析法,涉及到重要环节是约束条件的最优化计算。计算发现,EASY%Ro得到的地温梯度史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发生在反演地质时间段的早期。根据三角函数古热流模型简化而来的三角函数古地温梯度模型,将该模型用于EASY%Ro法求解古地温的约束条件中,使求得的古地温梯度称为—连续函数,可以更好的反映地温梯度在地史上的连续起伏变化,克服了以往单独用EASY%Ro求解古地温梯度时多解性问题或不确定性,具有唯一性,有效避免多解性,得到的古地温梯度为连续可导函数,更符合古地温在地史的变化特征。经在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使用得出王府断陷地温梯度史大致分成3个阶段,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的由高地温梯度到低地温梯度的下降阶段;拗转换期至坳陷期(登娄库组至嫩江组的)的地温梯度缓慢上升阶段;反转期的稳定地温梯度阶段。  相似文献   

11.
鸡西矿业集团东海煤矿195采煤队处于标高-700m以上,地表垂深达1000多米,矿井热害明显显现。在热害调查方面:利用了浅孔测温的方法测量原岩温度,利用多功能探头测量空气参数。经过数据分析对195采煤队的热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为东海矿的热害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温对煤层自燃危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地温地煤层自燃危险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煤体氧化放热性,自燃蓄热条件和供氧条件与地温的关系,推导出煤温与砂氧速度和放热强度的关系式、热风压和升温必要条件的表达式,同时在煤自然发火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温的作用,增强了煤体自身的氧化放热性能,同时改善了自然的蓄热条件和供氧条件,增大了煤体的自燃危险性,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自燃理论,以及促进煤层自燃防治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华亭煤自燃特征温度的TG/DTG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华亭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和不同氧化条件下的热重分析(TG-DTG)实验,分析计算了煤样的微晶结构参数,掌握了煤样结构特征,并运用非等温动态热重法和微商热重分析手段,研究分析了煤氧复合过程,得到了煤样自燃过程中的特征温度.研究表明,华亭煤样热失重和失重速率曲线变化反应了煤氧复合过程中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的不同历程,煤氧复合过程及复合程度可以用特征温度点来表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热,渗流力学及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化煤体温度场,干馏气渗流场和煤体变形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发现,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因高温条件,煤体的物理力学参数不再是一个常数,而变为温度的函数,为了提高数值模型的精度,对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标准化热趋势研究,根据有限元法原理,介绍了其耦合求解方法,并结合计算实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计算结果,非等温度条件下干馏气压实测值和模拟值之间的拟合情况明显好于等温条件下的拟合情况,且实测值高于理论值,计算值和实测值的一致性表明,对气化盘区温度场,渗流场及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煤层温度和应力梯度变化对煤层瓦斯压力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煤层在地表有露头或出口的情况,根据煤层瓦斯渗流方程,提出了考虑煤层温度和地应力梯度变化的煤层瓦斯压力的计算方法。对某矿井煤层瓦斯的理论计算和实例结果表明:煤层温度和地应力梯度变化对煤层瓦斯压力有较大影响,对于深部开采煤层和高温矿井,考虑地温和地应力梯度的影响,将使所确定的煤层瓦斯压力值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热爆炸基本原理,介绍了热爆炸实验的设计和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阐明了药卷发生热爆炸的规律性。根据热爆炸理论,推导出了非等温条件下,炸药由热分解过渡到热爆炸时临界温度的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临界温度的数值计算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地相吻合,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特征参数选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从而为煤炭地下气化温控爆破渗流燃烧技术工艺参数的设计及炸药的稳定性评价,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采深大型矿井井下降温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朱集西矿这种典型的大采深、地温高、机电设备散热量大,热害程度严重的大型矿井为研究对象,提出地面两级制冷,大温差输送冷量,采用高低压换热器解决高静压的方法,解决了这类高温矿井排热困难,大采深矿井静水压大的难题,提出了采用国产设备解决大型高温矿井井下降温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松散煤体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非稳态传热的一般原理设计了测定松散煤体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粒径、填充密度及煤中含水量的增大,导热系数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并利用3阶多项式曲线拟合了导热系数和平均粒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CO2地下处置、煤层气开采及环境保护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工业排放废气或空气注入煤层或废弃煤矿中,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煤层气回收率,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通过对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今后需要攻关研究的内容:二重裂隙孔隙介质间质量交换关系;煤层顶底板岩石岩性对储层储存能力的影响;注入废气在井巷及在储层孔隙介质中的存在状态、运动规律和泄漏规律;顶底板岩层和裸露的巨大巷道围岩对废气的吸附净化数学模型;不同区域煤层气和注入气体间的置换流动物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