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通报》1975,20(8):343-343
农业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推动农业生产向前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三)21世纪中国将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与过程。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完善。由于21世纪科学技术将全面进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中,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并以持  相似文献   

3.
马奎蒙 《世界科学》1989,11(10):24-27
从国民经济的发展看,农业是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继“六五”和“七五”计划后,在制定星火计划、高技术发展纲要和火炬计划时,继续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置于显要的地位。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实施这些计划的结果,在农业生产上,传统生物技术已  相似文献   

4.
孙怀祖 《科学通报》1962,7(7):53-53
中国科学院为了系统地总结我国农业生产丰富的经验,成立了“农业丰产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通过生物科学工作者深入农村,向农民学习,与农民共同研究和总结农业丰产经验,已先后编辑出版了“农业丰产研究丛书”第一集“小麦的密植和深耕”、第二集“油菜的若干生理问题”。“水稻丰产的土壤环境”是这套丛书的第三集。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水利事业的日益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不同,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因之也很悬殊,因而研究水稻丰产的土壤环境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77,22(2):93-93
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争取农业新丰收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坚决响应全党动员,大办农业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配合农业生产的迫切要求,对危害我国禾谷类的病毒病害,进行了电镜观察和血清诊断等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我国自己的科学实践,鉴定病原是否病毒,以及病毒  相似文献   

6.
“人工栽培群落”之说是基于国外“石油农业”的得失辨析提出的。它源于自然植物群落,并吸取了我国传统的作物复种以及间、混、套作经验。它对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人工栽培群落初探》一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沈允庆 《科学通报》1962,7(9):57-57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肥料概论”是1959年2月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决定编写的农业理论著作之一,全国有关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农业院校的许多专家教授参加了编写、审查和修改的工作。“中国肥料概论”是我国大跃进的产物,也是群众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成果。它是  相似文献   

8.
熊毅 《科学通报》1960,5(17):522-522
尽快地改良低产士壤,不断地提高土壤肥力,对促进大面积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958年,我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河南省长葛县孟排村的马同义同志,在研究士壤深耕时,曾提出过“土肥相融”的概念。他认为:“士肥相融是在深耕基础上提出的新原理,是精耕细作的新发展,是瘦土变  相似文献   

9.
高惠民 《科学通报》1964,9(4):283-283
一目前的概况种植业与饲养业是整个农业经济体系中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必须保证这两个生产部门的共同发展,同时还要调整好两者各自内部的协调关系。因此,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与输作制,正确处理畜羣配置与农牧结合,是均衡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关键。我国广大农民对于作物的配置比例和茬口关系一向非常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以来,又有了不少新的发展。近几年来,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以“四化”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改革正在逐步提  相似文献   

10.
孙狄 《科学通报》1976,21(8):368-368
<正> 一当前,全国农业战线的形势一片大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基本建设规模空前.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改天换地的斗争.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斗争中,怎样看待自然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固然影响很大,但它不是决定的因素.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只要劳动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恩格斯曾批判:“自然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窗     
分子农业科学之窗杨觉雄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预计,不久将出现一种以“分子农业”为主导的农业革命。这种高科技农业的新方法,是利用遗传工程来研制能生产疫苗、药品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植物。分子农业的一种方法是从动物或细菌“切除”特定的基因,然后将它们“粘附”在植物细胞上,这是个耗时的过程。如果外来基因插入成功,将出现载有能生产疫苗和其‘已产品所需的新遗传物质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人员也能应用天然植物病毒作为媒介或新基因的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一种植物转到另一种植物上,以生产高浓度的有价值的药物,如抗生素等。热心于此…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的东部,地处我国的腹心地带,扼长江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虽然它的总土地面积只占四川省的28%(16万平方公里),却拥有人口77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4万人),耗地7231万亩,粮食总产达519亿斤(所引数据,凡未注明年代者,均为1980年统计,下同),均占全省的70~80%以上,生产规模与实力足以与全国任何一个省区相比,被誉为“天府之国”。因此,研究它的农业优势,对全省、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优势的评价标准衡量一个农业部门是否是“优势”,至少必须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74,19(12):534-534
我国古代有着大量的气象记载和正确解释,有许多把气象知识用于农业和军事的光辉事例,有世界最早的测风仪和测湿仪。这些丰硕的科学成果,不但以其历史悠久著名于全世界,而且有些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农业的发展与气象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长期战斗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第一线。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逐步对一些气象现象的规律性有所认识和总结,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今后二十年内,农业和能源同时被列在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最前列。在发达国家,近几年来,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同时出现,使以廉价石油为基础的“石油农业”走进了“死胡同”,使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系统趋于崩溃;这些国家都不得不同时开展“替代农业”和“替代石油”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60,5(13):408-408
1958年以来,我国广大地区农民群众将“爆炸松土”原理应用于农业,特别在深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1960年1月在济南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大家都认为,它将对农业生产起重大的作用,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农业技术革命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它可以解  相似文献   

16.
阮挺  江桂斌 《科学通报》2024,(6):651-652
<正>中国是世界工业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且拥有高强度的农业和养殖业.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前提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核心问题[1].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已明确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生态环境部指出,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是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是自然的和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作为自然的再生产,它受光、热、水、土、气、生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经济的再生产,它受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重大影响。当代农业归结到一点,是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综合的利用土地资源,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长期的斗争中,就懂得了要利用优势,古书“齐民要术”云:“顺天时,量地理,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发挥优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許多方面决定于生物学的成就。生物学,关于生命发展規律的科学,它的深远的历史根源是农业和医学的实践。农业生产,直接地或者間接地,明显地或者不容易察觉地,以这种方式或者那种方式,对生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而整个生物科学,是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的理論基础。在1960年前夕結束的苏共中央全会的“关于发展农业”的决議中,强調了农业科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更充分地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其他保証提高生产力和不断改进农业技术的有关科学的最新成就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03,(5):16-16
突如一夜“非典”来,千嘴万嘴口罩戴,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部分地区,使得许多人谈“非典”色变,精神紧张、情绪不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学习,其实,应该科学认识“非典”,“非典”是可防可治的,本刊特在“科学视点”栏目中,对近期关于“非典”的相关报道做一个集纳,以期形成一个“非典”完全防治手册。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为了考察美国的农业生产.我曾访问过美国西部的著名“玉米带”地区的艾奥瓦州。那里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发达的农业生产和科技对农业的巨大推进作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