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4,9(10):940-940
1963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村发现了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研究结果,定名为蓝田中国猿人(Sinanthropus lantianensis)。今年,我所继续进行了蓝田县的调查发掘工作,由研究员贾兰坡担任队长。5月22日,由黄慰文、吴茂霖、武英三人组成的发掘小队,在蓝田县城以东20多公里秦岭北麓的公王岭地点的深黄红色砂质粘土和深红色粘土中挖出了一个猿人牙齿化石,同时发现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个化石产  相似文献   

2.
黄培华 《科学通报》1994,39(20):1919-1919
和县猿人头骨化石是1980年在安徽和县陶店龙潭洞被发现的,它是我国继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之后,特别是我国南方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又一重要发现.关于和县猿人年代问题,古人类古生物方面的估计与热释光和铀系法测年数据之间有差距,因而  相似文献   

3.
杨钟健 《科学通报》1965,10(6):472-472
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与之共生的动物群,大大地推进了我们对于古人类研究的知识。由最近国内外各方面的反映,特别是在蓝田猿人学术报告会和大家讨论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蓝田两个地点的猿人化石,都是从土状堆积所谓红色土中发现的。从工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它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进一步证明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的人类化石的地区。此外,还可确定,通过在蓝田的工作,我  相似文献   

4.
杨林 《科学通报》1965,10(6):557-557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于1965年3月31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蓝田猿人学术报告会。首都各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学家和教授等200多人出席了报告会。蓝田猿人头骨化石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去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地方发现的,这个重要发现在去年11月公布之后,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很大重视。在这次学术报告会上,老古学家贾兰坡作了“蓝田公王岭猿人头骨发现经过及地层概况”的报告(见本刊本期)、古生物学家周明镇作了“蓝田猿人  相似文献   

5.
蓝田猿人头骨的特征及其在人类进化系统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5,10(6):488-488
蓝田猿人头骨化石计有完整的额骨、顶骨的大部分(仅缺少后缘及后下角),右侧颞骨的大部分(仅缺乳突部),特别是锥体保存完整,左鼻骨的大部分和右鼻骨的鼻根部,右上颌骨的大部分并附连有第二、三臼齿和左上颌骨的体部和额突部。1964年5月底在蓝田公王岭地点最先挖出的一个左上第二臼齿,从发现于同一地点以及其形态、尺寸、色泽和磨耗程度等完全与右上颌骨附连的第二臼齿相似,可以确定那个牙齿原是连于上述的左上颌骨的。头盖骨、鼻骨、上颌骨和牙齿可以确定都是同一个猿人的。和猿人头骨一起,还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发现猿人头骨的地层层位和古  相似文献   

6.
川黔地区的小哺乳动物群在陕西蓝田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令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96,41(22):2071-2073
1993年,本文第一作者在陕西蓝田锡水洞(34°25′N,109°25°E)曾发现大哺乳动物化石及古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堆积物中,用筛洗法淘洗了4~5 t堆积物,并从中挑出一批数量和属种数均很丰富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这批材料大大丰富了蓝田地区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使我们对锡水洞动物群的时代、锡水洞遗址与公王岭、陈家窝蓝田猿人的关系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大荔化石人     
人们常说,中国是人类化石丰富的国家.的确,我国既发现过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又拥有人类发展所有各个阶段的代表.在猿人中,较早的有元谋猿人,较晚的还有蓝田、郧县、郧西、南召的猿人化石.在新人中,有山顶洞、柳江、资阳等地发现的头骨,还有峙峪、荔浦等地发现的零星骨片和牙齿.这些化石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59,4(1):27-27
最近半年来,我国古人类学方面发现了許多重要的新材料。在人类化石方面,在广东曲江、广西柳江和西藏林芝都发现了重要的人类化石。广东的标本发现于曲江馬坝獅子山洞穴內,是一个相当完整的骨头,化石的时代为更新世中期,据初步的形态观察,代表一种较中国猿人进步的猿人类型的人种,这是我国南方第一次发现的猿人化石。广西柳江的材料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一分部脊椎、骨盤和肢骨,是一种较早的新人类型的人类化石,时代可能为更新世中后期。这是我国发現的最完整的新人的化石。  相似文献   

9.
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蘭坡 《科学通报》1957,2(1):30-30
人类学家把已發現的人类化石按人类的發展分为三个阶段,即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考古学家把人类初一阶段的文化也分为三个时期,即旧石器时代的初期、中期、晚期。目前,直立猿人(Pithecanthropus erectus)和中国猿人(Sinanthrcpus pekinensis)的化石是猿人阶段的主要代表材料;欧洲的阿布維利文化(Abbevillean)和我国的中国猿人的文化是旧石器时代初期早一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0.
蓝田猿人头骨发现经过及地层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兰坡 《科学通报》1965,10(6):477-477
陕西蓝田地区的“新生代”地层保存得很完全,从大约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起一直到现在,各个时代的地层几乎都有了代表。过去在我国其它地方虽然分别建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标准地层剖面,但从未发现过如此完整的,特别重要的是在蓝田地区不同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丰富或比较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对鉴定地层时代和研究脊椎动物的演化与分布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1963年在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蓝田猿人(Sinanthropus  相似文献   

11.
近四十多年来旧大陆各地人类化石的发现,特别是二十五年前开始的中国猿人化石的发现,使我们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了解了怎样由人类远古的祖先演变到我们今天人类这样体质的情形,虽然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还不过是整个人类发展史的一个轮廓,共间还存在着许多空白点,还要等待我们今后的发现来加以补充。根据现有的人类化石的证据,可以把人类的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就是猿人阶段、古人阶段和新人阶段,在文化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初期、中期和晚期。而在中国每一阶段都已发现有人类化石作为代表。共中特别是第一阶段,人类体质的许多知识主要来自周口店发掘所得的中国猿人化石。第一阶段的人类已具有人的基本特点,就是能够制造工具和直立行走,但又带有许多原始的性质。属于这一阶段的  相似文献   

12.
1.1929年12月,在北京城西约50公里处的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里,一群考古工作者裴文中、乔德瑞等人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中国猿人"北京人"头骨化石,这像一声春雷震撼了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吳汝康 《科学通报》1960,5(1):11-11
中国是一个人类化石蘊藏非常丰富的国家,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区,我国极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現各个时期的人类化石的可能,特別是华南地区,不仅可能发現与中国猿人同样古老的人类,而且还可能发現比中国猿人更早的人类以及从猿到人轉变过程中的各种类型的化石。中国古人类学工作者的重大任务是充分发揮我国的优越条件,把古人类学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进一步发展人类起源的唯物主义理論,丰富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发展史。怎样来达到上述的目的?我认为应該从下列三方  相似文献   

14.
黄万波 《科学通报》1981,26(24):1508-1508
1980年11月4日,在安徽省和县龙潭洞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在我国南方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5.
和县猿人小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绍华 《科学通报》1982,27(11):683-683
1980年冬,安徽和县陶店公社发掘出的许多人化石材料(其中包括一个相当完整的头盖骨)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对于古人类学和古脊椎动物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仅从其共生的小哺乳动物群的性质来探讨和县猿人生活时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2,7(8):14-14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古人类学获得了新的进展。除在周口店继续进行发掘获得更多的中国猿人化石材料外,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许多新的地点,获得了许多新的人类化石和猿类化石。按照时代早晚次序排列,主要的有森林  相似文献   

17.
人类加速度的高级进化 根据大自然化石档案的记载和科学家们的研究认为,生命在漫长的岁月中,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其速度也是由低速向高速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如古猿约用了1 500万年完成了向猿人的过渡,猿人约用了300万年完成了向古人的过渡,古人约用了30万年完成了向新人的过渡,新人约用了5万年完成了向现代人的过渡,现代人约用5 000年的时间,完成了由低级现代人向高级现代人的过渡.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高级现代人开始进入了向超高级现代人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猿人第一头盖骨的发见,迄今已25年了。这个划时代的发见,标志着全世界人类化石研究史上新的一章。自第一头盖骨发见以来,在25年的工作中,我们发见了丰富的古代人类遗骨,而且有大量的石器,用火的遗迹,以及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为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史提供了无可比拟的科学资料。我国人类化石及旧石器文化遗物的特别丰富,证明了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并充实了达尔文生物演化的学说。中国科学院召开这样一个盛大的纪念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化石人类的研究,作一个全面的叙述,包括过去历史、目前情况以及未来应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许汉奎 《自然杂志》2006,28(5):279-282
关于人类的发源地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则以国外学者为主的非洲起源说,依据是古生物学家认为目前最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南方古猿(早期猿人)只发现于非洲,故欧洲、亚洲的直立人(晚期猿人)应从200多万年前后由非洲迁徙而来;国外生物学家根据近年来在各大洲调查人类的各种遗传基因得出:世界各地的人都是20多万年前后由非洲人迁往各地的。一则以我国学者为主的认为人类的发源地既在非洲、也在东亚,即多地起源说,其依据是从大量古生物化石,以及非洲说存在的不足。在亚洲东部也是人类发源地的基础上,近来我国学者又进一步提出苏皖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