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秦艳荣 《科技信息》2010,(22):I0127-I0127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跨文化交际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英语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史煜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37-138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文化和思维方式角度分析中国英语产生原因,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区域变体,其存在在中外语言学界已普遍得到肯定,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对中国文化的输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语言与文化输出的关系,对中国英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进行了研究分类并阐述了中国英语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英语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英语的含义,并将之区分于中式英语。此外,本文列举实例阐述中国英语在中国的变化与应用,以此推进中国英语在中国受到更为广泛的认识,使之能更好的为中国的繁荣富强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是讲汉语的人使用的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世界的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影响的不规范英语,它的运用会阻碍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大力发扬中国英语,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  相似文献   

7.
周妍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B06):116-117
本文分析了Kachru和Yono's同心圈理论,得出对中国英语的启示并由此出发对中国语境下如何教英语以取得理想效果。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Englishes而非仅English,随着地球村的到来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不再是某国的特有产物,笔者认为英语应是一种承载着各国文化,精华的特殊交际工具,应存在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将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并指出既要承认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又要充分尊重英语的语用原则和民族文化习俗,这样才能完成以英语为媒介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是有别于规范英语的两个不同概念.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是能与母语或第二语言使用者正常交际的话言;中式英语则是一种不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阻碍中西文化的交流.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进行阐述发现,中式英语经过正确地引导可以发展成为中国英语,但它不是中国英语的变体.了解二者的区剐及关系,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人使用英语的规范性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中式英语是一种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所致;而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主要特征及区别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法和句法三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比中英句式、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差异,归纳总结后帮助学习者避免出现中式英语,规范使用标准英语;还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国英语,不"崇洋媚外",注重国外风俗文化,还要提高学习者的中国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1.
黄祥艳 《科技信息》2009,(25):177-177
中国式英语现象是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而由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中国式英语现象更是对英语学习者有害。因此,本文将从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的具体方面入手,分析种种文化负迁移所致的中国式英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方亚琼  黎纯阳 《科技信息》2010,(30):I0166-I0166
本文以"Have you had your meal?"为例,分析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及英语教学中该怎样看待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提倡英语教师应该以用联系的眼光和全面的视角来看待以上问题,强调英语学习与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为使用英语这门国际语言,传达自己的文化身份,与不同文化的英语使用者进行真正的跨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英语国家文化学习,轻中国文化知识学习的现象,从而造成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薄弱,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局面,可以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张丹菊  王丽 《科技信息》2011,(14):158-158,160
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面对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如何有效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涉及的内容众多,诸如中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输出的主体、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本土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国际化加速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本土化进程,中国英语是英语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在分析中国英语研究发展概况之后,指出我国英语教育存在过分强调“标准化英语”教学和忽略中国文化教学两种不良倾向,并从三个方面探讨我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的途径,即,制订符合国情的英语教学目标;弘扬中国英语,理性对待标准英语;培养英汉双向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及其表达形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英语”研究的回顾,分析了具有汉语语言和中国化特点的英语表达形式,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加速了英语教学本土化的进程,能够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特点并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英语"悄然形成。通过对"中国英语"本土化特点和"中国英语"本土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英语"本土化教学的应对策略,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语言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英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中国特点,具有了中国特点的中国英语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逐步提高,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国际社会接受与认可,并在传扬中国优秀文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里的中国英语绝不能等同于中式英语(Chinglish),笔者认同"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虽然同在一个连续体上,但是后者向前者的转化非常有限"这一观点,认为中国英语在句法层面亦有体现.通过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比较,可以说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有限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拥有与众不同的软实力,构成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就是中华的传统文明。而中国英语则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中国英语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传承力和创造力,从而对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