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使土壤中潜在的无机磷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探讨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旨在为温带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土壤磷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笔者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120 d,研究了不同浓度(10、25、50 和100 mmol/L)草酸、柠檬酸和乙酸及其对照(CK,蒸馏水)对4种温带典型林型(枫桦红松混交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0~10 cm土层土壤无机磷(Al-P、Fe-P、O-P、Ca-P)含量的影响。【结果】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均对红松及落叶松人工林内Al-P、Fe-P起活化作用,对O-P、Ca-P起固化作用,3种酸的影响效果为草酸>柠檬酸>乙酸。柠檬酸、草酸使白桦天然次生林O-P含量减少,使其转化为其他形态无机磷。整体来说,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处理4种林型土壤后,无机磷向有效性高的Al-P、Fe-P形态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供磷能力。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影响显著(P<0.05),中低浓度有机酸对Al-P、Fe-P、O-P变化影响较大,高浓度有机酸对Ca-P变化影响明显。处理时间对无机磷变化量影响显著(P<0.05),处理时间延长整体使4种林型中Al-P、Fe-P受到的影响加强,O-P、Ca-P受到的影响减弱。各因素对4种林型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与无机磷形态、有机酸的种类、培养时间、酸浓度变化及林型等因素均相关。【结论】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是一个既缓慢又持续的综合动态过程,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可以通过影响土壤中无机磷的组分,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此次研究表明,草酸、柠檬酸、乙酸对4种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有一定影响,可以提高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口南港段潮滩区土壤/沉积物的磷素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九龙江口南港河段潮滩区土壤和表层沉积物中的磷进行了连续提取和测定,同时对各土样中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样中总磷、有效磷及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草滩>沉积物>竹林,磷的有效性为25.9%~29.9%,潜在的能被生物所利用的磷约占总磷的47.8%~64.5%;无机态磷是竹林土壤和沉积物磷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磷的2~3倍,并呈现出以吸附态无机磷和铁结合态无机磷为主的特征,草滩土壤以有机磷形态为主.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对有机、无机磷吸附解吸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典型水稻土,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水稻土对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对磷酸二氢钾和磷酸肌醇的吸附方面,3种土壤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红田土、黄泥土、潮沙土,并且对不同存在形式磷的吸附大小均为有机磷大于无机磷。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对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吸附,且均达到显著相关。比较不同土壤的3种模拟参数,对于无机磷的吸附表征,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而对有机磷吸附的表征,Temkin方程拟合较好。3种水稻土对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均呈明显的指数相关关系,3种土壤解吸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潮沙土、黄泥土、红田土。磷的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张守敬-Jackson分级测定法、灼烧-0.2N H2SO4浸提法、0.03N NH4F-0.025N HCl浸提-钼锑抗比色法、以及电位法对翅果油树(DElaeagnus.mol-lis)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全磷、无机磷、有机磷、有效磷及土壤pH值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翅果油树土壤中全磷浓度在根与非根际相近,有效磷和无机磷在根际略高于非根际,有机磷在根际略低于非根际,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机磷各组分与土壤有效磷的相关性发现:无论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其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除Fe-P外,其余各组分都表现出根际略大于根际的趋势,翅果油树土壤pH表现为根际略小于非根际,而且均呈弱碱性,这与其土壤Ca-P含量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昆明磷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无机磷的8株解磷细菌,通过平板初筛得到3株降解无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液体摇瓶复筛,得到1株降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D86.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德氏嗜酸菌(Acidovorax delafieldii).  相似文献   

6.
杨树根际土壤磷的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江苏省东台林场3、5、11年生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素特征。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土或轻度盐渍土壤无机磷主要以Ca—P形态存在,并且绝大部分是极难溶解的Ca-P。有效磷在3、5、11年生I-69杨根际明显富集,且随林龄增大,富集率显提高。根系对无机磷各组分的分布特征亦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但Al—P、Fe-P、O-P在3种林龄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中均无明显变化。I-69杨根系的诱导作用还表现在对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相互转化的作用,如伴随着根际Ca10-P的亏缺,根际Ca2—P、Ca8—P富集。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无机磷各组分对植物有效性有明显差异,Ca2—P对有效磷贡献最大,其在根际的积累是根际有效磷富集的根本原因,Ca10-P也与有效磷关系密切,是植物的潜在磷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母质的砖红壤的磷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玄武岩、花岗岩、砂岩、浅海沉积物等几种母质发育而成的砖红壤中的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以及无机磷中的铁磷、铝磷、钙磷和闭蓄态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其磷的差异很大,无机械总量以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最高,其次为浅海沉积物,砂岩最低。在无机磷各组分中,又以闭蓄态磷含量最高(47.79%~93.80%),其次为铁磷(2.52%~46.93%),最低为铝磷(0.62%~3.52%).闭蓄态磷主要存在于土壤的粘粒和细粉粒中,与旱地相比,水田中铁磷所占的比例较高,闭蓄态磷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土壤磷利用率及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不同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降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解磷真菌.根据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的大小,从中筛选到3株分解无机磷较强的菌株WP-2、WP-5、WP-7;并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确定其中的WP-5菌株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解磷能力达66.88 mg/L.经初步鉴定,WP-2菌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WP-5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 sp)、WP-7菌株属于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 sp)  相似文献   

9.
以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埋设电缆增温实验平台,设置增温(5±0. 5)℃和对照两个处理,探讨杉木幼林成熟叶氮、磷含量及其不同形态组分对增温的响应.经过为时1. 5 a土壤增温,对成熟叶中氮、磷及其各组分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增温处理未改变成熟叶总氮及其各形态组分含量,却显著降低了成熟叶中无机磷、糖磷、不溶磷组分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成熟叶总磷含量与无机磷组分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 000),与不溶磷组分含量显著正相关(P 0. 05).增温引起成熟叶总磷显著下降及总氮/总磷的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成熟叶中无机磷和不溶磷组分含量显著下降导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对磷的吸附及吸附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对磷的吸附能力比土壤高0.4~6.69倍,不同土壤类型复合胶体对磷的吸附能力不一样,复合胶体去除部分有机质后,吸附能力明显增加,复合胶体对磷的吸附分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过程,在20分钟内复合胶2体对磷的吸附量占整个过程的52%~71%,增高温度可复合胶体对磷的吸附量和速率,Elovich方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辽宁省沈阳市郊区的棚室土壤样品,开展解无机磷细菌分离纯化和筛选的研究.根据解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通过平板法初步筛选到了7株解无机磷细菌,进一步根据钼锑抗比色原理通过液体摇瓶培养法复筛出1株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LNUT07,测定其解磷能力,高达796.487mg/L,同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GN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等一系列试验,初步鉴定其为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林地土壤中闭蓄态磷转化为有效磷的转化效率,以淮河流域固始县意杨林灰潮土为例,开展了在不同低分子有机酸、酸浓度及反应时间下灰潮土壤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释放及各形态磷,包括TP、无机磷(IP)、有机磷(OP)、Fe/Al-P和Ca-P的活化影响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苹果酸、柠檬酸及草酸对土壤TP释放率分别增长了180%、161%和217%。苹果酸和柠檬酸对土壤TP的平均活化率均在164%以上,而草酸则在中浓度时才表现出活化作用。3种低分子有机酸均能有效促进灰潮土磷的释放与活化,且释放作用和有机酸种类、浓度及实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活化作用也与酸种类和酸浓度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为磷肥的合理施用和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杭州西溪湿地5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碳密度、碳储量、氮和磷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早竹林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含量最高;全氮、全磷的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基本一致,速效养分的垂直分布与全量养分的垂直分布类似;C/N值表明除了早竹林外各群落有机质腐殖化程度都较高,而且有机氮更容易矿化;相关分析表明,麦冬和杂草群落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硝态氮,柿树林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铵态氮,而各个群落土壤中的磷不是以无机磷为主要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4.
对慈溪市饮用水源地上林湖水质和底泥污染调查研究表明,上林湖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已从2级安全水平降到了3级基本安全水平.上林湖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约302mg/kg,其中有机磷占31.6%,无机磷占68.4%;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较高,主要以Fe-P为主,在外力扰动条件下易于向水体释放影响水质.湖区周边杨梅林地施肥土壤中速效磷...  相似文献   

15.
青岛外海沉积物中磷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岛外海柱状沉积物中总磷、溶解磷、无机磷、有机磷的测定和结果分析,揭示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岛外海沉积物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次之。由于受海流影响和生物扰动,柱状样品中磷的含量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表层沉积物总磷、有机磷的含量略高,随深度增加有减少的趋势,无机磷呈现自上而下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VA菌根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低磷条件下,VA菌根能促进植物生长,其机制在于菌丝扩大了根系的养\r 分吸收空间,促进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对磷的吸收.VA菌根促进吸磷是 由于菌根真菌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无机磷酸盐、有机磷以及与解磷细菌的互作;菌丝 桥的养分传递作用也有一定的贡献.建立并利用几个新的VA菌根研究技术,揭示 了VA菌根促进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途径及机理.  相似文献   

17.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PHT1磷酸转运蛋白家族负责调控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以及细胞间无机磷(Pi)的转运.本文以盐芥幼苗根cDNA为材料,克隆到盐芥磷酸转运蛋白ThPHT1;8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hPHT1;8蛋白编码52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质量为58.1,ku,等电点6.33,是一个定位在细胞膜上的疏水、无信号肽的非分泌性蛋白,含有高亲和力磷酸转运蛋白典型的跨膜结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低磷胁迫能促进ThPHT1;8基因在盐芥根部的表达,而且不同磷浓度处理下ThPHT1;8基因表达的模式不同.ThPHT1;8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不同浓度低磷胁迫处理下,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35S:ThPHT1;8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主根根长显著增加、侧根密度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无机磷和总磷含量提高,花青素含量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盐芥ThPHT1;8基因确实参与低磷胁迫时植物的应答,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耐低磷能力,为土壤磷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候选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的生产方法 这种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方法的技术关键是:将各类农作物的秸秆、杂草、树叶或果壳等有机质粉碎成粉状后,在85~100℃的温度下消毒,然后与氮肥、钾肥、磷肥、WS蛋白酶及微量元素肥在20~30℃的封闭环境中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即成有机无机复混肥。该复混肥有机质含量高,并可活化土壤微生物,促进土壤和化肥中氮、磷的有效释放和转化,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湄洲湾顶太湖浅滩潮间带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及弱吸附可交换磷的含量,并由此得到无机磷在沉积物总磷中平均占59%,贝类养殖(筏式吊养)区总磷、无机磷的含量高于无养殖区,而有机磷含量相当.表层0.3cm和3cm沉积物磷比较表明,0.3cm层的总磷高于3cm层,高出的部分主要是有机磷.  相似文献   

20.
水-土耦合的稻田磷素动态流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稻田排水损失是磷素的重要来源,为了精确计算稻田磷素损失量,从质量守衡原理出发,考虑土壤磷的矿化和固定、淋溶、水稻吸收等作用,结合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一解吸速率公式,建立了水-土耦合的稻田磷素动态模型,并采用田间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还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面水及渗漏水中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