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日益复杂的金融网络,引入超网络理论,分析各决策者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各自行为和最优化条件;考虑互联网环境下加剧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引入信用风险函数和操作风险函数,建立了由资金拥有者、互联网金融中介、传统金融中介、资金需求者构成的超网络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研究互联网金融超网络均衡解的存在性条件和唯一性条件,给出整个互联网金融网络的均衡条件,为下一步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和饱和状态奠定基础。最后运用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新世纪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0年~2007年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宏观影响,通过分析金融监管文件的发布频率对中国金融三大子行业的制度创新特征和演进路径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对于中国金融的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影响,中国金融活跃程度有所增加;2)三大金融行业的制度创新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动态发展特征,银行业有相对比较明显的制度创新演进脉络,保险业的制度创新路径与银行业相比,在产品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机制创新的先后顺序上有所不同,而证券业则没有明显的制度创新演进脉络,但是在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创新上有加强的趋势;3)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类型主要是流动性-增强型和信用-引致型创新,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开始关注价格-风险转移型创新,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转移型和资本市场的价格风险-转移型是急需重点发展的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消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有何规律性,都有待深入研究.为此,基于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从空间关联性角度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与西部地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更显著;相较于三四五线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更能够拉动一二线城市居民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冲击促使监管者更多的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的关联网络特征及金融风险在各金融市场间的传导机制.本文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从关联网络的视角构建了金融压力溢出效应模型,考察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等五个金融子市场压力在不同国家和市场间的传导及其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是全球金融市场中金融压力主要溢出者;发达经济体主要通过其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影响我国的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而新兴经济体金融压力则主要影响我国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不同国家和金融子市场间金融压力传染的重要路径.2014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压力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远高于金融危机时期,且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所受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准确地度量金融系统性风险,预防灾难性金融风险事件发生,本文基于尾部损失的均值提出了一个新的度量系统性风险的方法——CoES模型,相对于传统的CoVaR模型来说,该方法更关注尾部损失的均值而不仅仅是单一分位点上的期望损失,能够更加准确地捕捉系统性风险,为金融系统监管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最后,本文将该方法用于度量2007-2016年间共21个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研究结果发现:1)CoVaR模型可能低估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2)当银行行业受到冲击时,其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的风险最大,其次是保险,房地产和多元金融行业;3)在银行行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当属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应对其进行重点监管;4)相对于银行和房地产行业,保险行业和多元金融行业自身的VaR值较高,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低,因此应注意对其自身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采用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测度我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强度和方向,识别危机中的风险中心及演化.研究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及不对称性,整体联动能力较强;各市场滞后效应明显;市场受到冲击时接受风险的程度与其对外溢出风险的程度呈相反变动趋势;货币市场尤其是回购市场是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对外风险溢出效应最强,但在危机发生时相对减弱,而金属、股票、房地产等市场在危机时的风险溢出作用显著增强;债券和外汇市场被动接受风险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监管科技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影响,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监管科技对博弈双方演化稳定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监管易陷入此消彼长的博弈对抗状态,而监管科技的引入能够打破双方的不良策略选择,使系统进入严格监管、合规经营的相对稳定状态;监管科技的投入程度、成本节约及其风险识别能力是影响监管科技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因而,政府应完善各级金融监管机构政绩考核制度,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促进监管科技发展,落实监管科技应用,以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面向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金融服务,重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长期以来相关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其风险频发,特别是风险评估技术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金融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因此,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成为业界亟需解决和学界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相关文献着手,通过知识图谱技术从152篇中文文献和61篇英文文献中提取知识,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一方面探究了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片面、研究对象单一、研究数据样本小、研究模型性能和可解释性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展望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以下问题有待深入探究:如何多渠道采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实现隐私数据的信息安全共享.如何从互联网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供应链金融风险关联知识,并从中提取风险特征,以此建立高维度、细粒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何运用深度学习方法来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整体性能,并通过解析风险特征的重要性和边际效应来确保模型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9.
金融科技是赋能银行创新改革的关键.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收集城市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创新构建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并基于2013-2018年中国148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定量考察城市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金融科技发展赋能银行显著降低风险水平,且这一赋能效应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金融科技”主题类关键词获得城市层面的百度新闻数作为工具变量,实证结果依旧显著.主要发现在替换代理变量定义方法,控制空间溢出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赋能通过减缓信息不对称,促进业务边际拓展和增强风险应对能力等渠道实现银行风险降低的作用;同时,市场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城市居民征信意识的增强均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风险管理赋能效应.在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全面识别金融科技赋能银行风险管理的经济后果及其内在影响机制,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2-2017年我国A股周数据为样本,首先计算了 76个细分行业的股指波动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高维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HD-TVP-VAR)模型构建了行业之间的全局风险网络.进一步地,本文从网络拓扑分析与量化实证分析两个角度考察了金融行业在风险网络中的系统重要性.研究发现,1)我国A股市场各行业间的风险溢出呈现出"唇齿相依"的复杂关联结构,且风险事件的爆发与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行业风险溢出的变化密切相关;2)金融行业承担着风险吸收的功能,其中,银行业的风险吸收功能最强,而证券期货业则表现出相对更明显的风险扩散性;3)行业关联性增强、行业风险角色向扩散型转化以及风险网络结构均衡性受破坏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根源;4)金融行业在全局风险网络中的系统重要性显著强于实体经济行业,其中,银行业与证券期货业的系统重要性分居首位与次位;5)房地产行业在全局风险网络中发挥着双向风险放大的风险"桥梁"作用;6)高杠杆与高流动性会显著刺激金融行业风险扩散的系统重要性,而大规模与重投资则会显著增强其风险吸收的系统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2002年-2019年间268维月度经济金融数据实现中国政策、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的分离测度,并进一步利用动态溢出指数以及STVAR模型考察其关联机制与影响动态.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会推升经济与金融不确定性,同时也会受到经济与金融不确定性的正向反馈影响,然而其影响效应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发生了显著逆转,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金融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金融不确定性之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受不确定性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摩擦强度等影响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例如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金融不确定性的加剧作用会随着不确定性水平和金融摩擦强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强,但在经济平稳运行期间可以得到有效缓解.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宏观不确定性的理论内涵、合理把控经济体的不确定性水平、切实完善中国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政策框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选取风险预警指标、构建BP神经网络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NNT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型进行模拟实现。采集大陆和台湾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然后运用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对20个金融控股集团样本进行训练,并对剩余的6个金融控股集团样本进行仿真,取得良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融复杂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简要介绍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和复杂性研究中必须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系统分析产生金融复杂性的原因和现象,着重阐述了金融复杂性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提出解决金融复杂性的探索性思路;一方面从认识角度和组织角度来降低全球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改进研究方法和综合运用行为金融,计算金融以及其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各国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房地产部门与金融体系的这种连带关系所传达的信息,并思考应对之道. 本文首先从资产价格波动角度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的机制和传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引入AR-GARCH-CoVaR模型,估算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 研究表明:银行将房地产作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投资行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20%左右,但这20%的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却几乎相当于金融系统自身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房地产部门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顺周期性,这表现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房地产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大,而在2010年经济逐步恢复稳定时房地产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戴钰 《系统工程》2012,(11):37-4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逐渐引入国内,但是多元化经营使金融控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复杂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经济资本来解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类型和业务交叉的风险合并问题。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将TailVaR风险测量函数应用到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上,进而估算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经济资本量。结果表明我国证券保险业所面临的风险普遍高于银行业,而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形式较好的分散了各个子公司的经营风险,这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形式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为及监管策略的博弈演化过程,系统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为及监管博弈过程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对固定惩罚机制和动态惩罚机制下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为及其监管策略博弈均衡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固定惩罚机制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博弈过程不能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两个群体的行为呈现周期模式.动态惩罚机制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博弈演化轨迹呈螺旋收敛的趋势;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自律"的初始概率不同,其随时间演化收敛到不同的均衡值;提高最重惩罚度上限,互联网金融平台选择"自律"行为策略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违约赔偿机制下的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质量均衡模型,描述产品提供方,产品购买方,保险公司等市场参与主体的基本行为和效用.通过数理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质量,质量控制成本系数,产品提供方先行赔付金额和保险公司担保补偿金额等参数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国内典型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客户保护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专辑序言:复杂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出版本专辑的背景金融系统工程是近年才在国内兴起的学科,它以系统工程的原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金融系统的微观和宏观问题,包括金融系统的动态特征和风险规律、预测与防范金融风险、应用金融工程技术进行金融创新等问题.金融系统工程把金融市场看作是复杂性系统,从而可以从系统内部的结构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考察系统的特性,以便揭示金融市场演化的规律与金融风险形成的机理.这是对系统工程的一个延展概念, 丰富和扩展了系统工程的研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 金融市场是个交叉开放的复杂适应性系统、整体秩序性与局部随机性的统一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全面推进,需要用系统的观点而不是局部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化,更多地从整个金融经济体系的角度把握金融创新与发展的脉络,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推动金融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为促进和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做出贡献.为此, 从复杂系统科学的理论视角,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体系、全球化下金融系统的动态特征与风险规律、风险预测、金融安全与防范、金融创新与监管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关键技术与机制建设,有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为加强国际学术界在上述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在2003年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等单位发起组织了``金融系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系列会议. 2009年10月10--11日,第6届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暨第7届金融系统工程国际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在金融系统性思维下金融创新与技术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风险管理和金融系统工程的国际研讨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会议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承办,天津财经大学、弘业期货和江苏省证券研究会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资助,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天津大学张维教授、南京大学李心丹教授等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来自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及中国内地的80余所科研院所以及10余家证券、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齐聚一堂,从系统复杂性科学与系统工程的视角,对金融系统的动态特征和风险规律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B-S模型创造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Myron Scholes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教授、天津大学张维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李端教授、上海证券交易所胡汝银教授、乔治亚理工学院Shijie Deng教授、香港城市大学Kin KeungLai讲座教授、湖南大学陈收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吴冲锋教授、厦门大学郑振龙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立岩教授、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何基报副所长,以及Risk MetricsGroup公司、德勤中国财务咨询公司、国信证券有关负责人以复杂金融系统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次针对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等方面作了大会主题报告.本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成为海内外复杂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人员深入研讨中国金融创新实践、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发现前沿研究课题的重要平台. 为反映在金融系统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主编陈光亚教授和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出版本专辑.经过大会组织委员会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部组织评审,从向会议提交的200余篇投稿中遴选出了35篇论文,汇编为本专辑(由于篇幅所限, 部分论文将在后续的一期中刊登).  相似文献   

19.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业态,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赋能企业创新是政产学三界都高度关注且亟待解答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议题。基于“地级市-企业”的跨层级数据结构,将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在其中可能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激励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创新;风险承担在数字金融发展赋能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激励企业更为积极地投身创新活动;风险承担的中介机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企业以及外部资金依赖型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覆盖广度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风险承担机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本研究为宏观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风险承担机制跨层级影响微观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对打开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黑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新业态赋能企业创新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交织的视角,通过梳理财政分权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影响机理,发现金融分权通过作用于政府财力对公共基础设施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考虑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影响.通过构建包含二级政府的内生增长模型,得到均衡路径下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和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呈倒U型关系.使用2006-2016年中国31个省市相关数据进行空间面板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不仅对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产生倒U型影响,也对相邻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间接影响;财政分权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倒U型影响较金融分权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