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代杂剧中的度脱剧是一个独特的剧种,历来受关注不多。它受佛家“轮回”和道家“谪世”思想影响,具有较为固定的环状结构模式。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定位元代杂剧中的度脱剧。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本分析全真教龙门派内丹心论体系与老子“道”的紧密联系,得出全真教龙门派修行理论仍以“道”为主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师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义”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4.
胡风和吕荧别具慧眼,早在40年代,就基于“纯正的现实主义社会学的立场”,指明了曹禺创作中的那种“超然的社会学的立场”,并达成了对于曹遇剧作的“内容的了解”,只可惜,时下的研究们并不深知这一点,依旧像当年的杨晦好那样,“在剧作主题的形式上兜圈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壮剧作为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应当尽快“走出去”,让英语世界国家认识壮剧,了解壮剧,从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壮剧的行当角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在对其进行荚译时,应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遵循“文化再现”原则,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壮剧行当所蕴涵的壮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创作于挪威历史上1814至1884年“宪法战争”之后的剧作《罗斯莫庄》,在国内外论者甚少。但剧作成功地刻画了吕贝克这个“解放了的女性”。吕贝克为了成为罗斯莫庄的女主人,主动“超越”,可最后却跳入磨坊溪而死。难道真如兰克和弗洛伊德所说是乱伦和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果吗?究其根源在于她自身反抗而无力,超越而不得,最终被她早已抛弃了的传统道德所压倒。然而,其超越从悲剧美学的角度看,应予以必要的肯定。同时,剧作也体现了易卜生创作中一直存在的宿命论阴影。  相似文献   

7.
全真道士闫希言师徒是今本《西游记》定稿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门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 (平话 )》作者的前提下 ,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 ,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 ,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 ,其中闫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8.
清代戏曲中叙述女性节烈故事的作品数量众多,这些剧作的产生主要根源于作家以节烈题材取代社会上风行的“淫戏”和砥砺萎靡不振士风的努力.此外,一些节烈剧的作者自身就是节烈之后,他们对节烈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清代节烈剧由于大部分未能搬演,且文学成就总体上并不高,其影响是有限的,多数剧作并未达到作家的目的.虽然如此,这些剧作却有其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脱乙酰化度为77.5%的壳聚糖为原料,采用高温浓碱处理的方法得到脱乙酰化度为98.2%的壳聚糖,分别用这两种壳聚糖制膜,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脱乙酰化度高的壳聚糖膜的分离性能优于脱乙酰化度低的壳聚糖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剖析了尤金.奥尼尔的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中蒂隆一家人各自梦想的破灭或在实现梦想过程中所遭遇的失意,以及他们在梦想破灭后采取的不同的自我保护措施,以期从这一角度对此剧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原始宗教灵魂观对老子道的提出是一种启发性因素,道“唯恍唯惚”的存在状态,“恃之以生”的巨大作用,以及道“归根”、“复命”、“守常”的运动方式都是参照灵魂提出的。而且许多描述道的术语就是描述灵魂的术语。展开道与原始宗教灵魂观关系的探讨,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原始思维,了解宗教尤其是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转化,道家思想向道教的演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生态旅游是高品质旅游,是茅山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茅山发展道教生态有利于扩展茅山旅游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和道教文化设施,符合21世纪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要求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茅山旅游的现状和设计道教生态旅游产品的原则,据此提出了茅山道教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乡村的太平清醮活动复兴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乡村头面人物组织、民间道士主演的太平清醮活动有相当复杂醮仪。清醮活动兴盛于赣西北乡村,迎合了改革开放后民众的较普遍的求富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填充了乡村民众集体文化活动的空白。作为乡村民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道士往往通过包括清醮在内的各种醮事活动,传承着乡村民俗与文化。当然,我们在分析清醮民俗活动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对其所包含的封建迷信内容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初传与道教初兴时期,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相互竞争、排斥而又相互吸收、融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期佛教与道教争论的几个问题及二者的相通之处来研究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五代金陵宗教的发展,呈现出日益繁盛的趋势:杨吴时金陵道、释二教不断恢复和发展,南唐时道、释二教则走向全面繁盛.但道、佛二教的发展又各有其特点:道教由兴盛而逐渐衰落,佛教则由相对弱势地位而逐渐取代道教成为宗教的主导力量.这一变化的趋势又与南唐内外政局的变化和统治者的提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西哲学史上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亦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道家始祖老子的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其与西方传统和谐思想进行对比和反思,剖析道家自然和谐型社会和谐理论,剔除其与当代社会现状之间不和谐之处,对探求与当下社会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新的社会和谐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帝王继位以后,均或多或少地推行一系列有利于道教发展的措施.特别是北宋,由于王朝初建,人心思安,士大夫们因势利导,崇儒奉道,把道家、道教思想当成自己入仕立命的法宝,对时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8.
老庄思想及儒道互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功利的,道家思想则是出世的、超然的;儒家主张阳刚,道家强调阴柔。二者的互补与融合,对铸就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民族文化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封建社会的士人和官吏,处于顺境,儒家意识占上风;处于逆境,道家意识来抚慰。或儒或道,各取所需。道家的贵柔守雌学说作为儒家刚毅进取精神的补充,作为一种智慧,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无为而无不为”,强调的不是无为,而是达到“无不为”的手段和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家思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策略,至今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文化在宁波地区渊源流长,既有光辉灿烂的佛教文化,又有曾经非常兴盛的道教文化。四明山脉的洞天福地吸引了众多的道教徒遁迹山林、兴宫筑观,聚居修炼,其中就有葛洪、徐可复等著名道士,唐宋对道教的扶持也使得宁波地区道观林立,这些都是宁波发扬道教文化的宝贵基础。但发掘道教文化不能仅仅局限在道教界.而应该关注道教的广泛影响力,如道教与浙东学派的关系等。许多浙东学派的学者实际上与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宁波文化素养的养成,因此宁波在建设现代都市的进程中需要重视对道教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20.
“宇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道”的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的“道”论相似,“道”的本义似应是“宇宙体积为零”状态;《老子》论“道”的思维方法与现代宇宙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