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索尔伦1999年创新性地提出了语用综观论下的顺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以交际为目的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而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认为翻译也是一种不断选择的过程,并以对语言结构对象的选择和顺应为研究重点,总结出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云霞 《科技信息》2011,(32):202-202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境。同一切语言的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文化精髓的沉淀,它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是常用的交际用语,所以,在习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选择恰当的交际策略和合适的翻译技巧。本文主要从语境顺应论方面来初步探讨习语的翻译,以便让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交际文化背景,更好的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3.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来顺应语境的过程。这一理论给软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软新闻翻译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译者需要做出无数的语言选择去顺应读者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运用语言顺应论对软新闻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目前的软新闻的翻译现状进行评价,旨在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理论支撑,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胡月婵 《科技信息》2010,(10):175-176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5.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从顺应论的角度看,习得就是一种顺应。顺应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英语口语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也揭示了顺应论对英语口语习得研究的启示和诠释。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中,网络新词翻译重要性凸显而出.网络新词构词相对简单,被误认为翻译时可以不受句子、段落、篇章等较高层面的约束.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时会潜意识地选择不同表达形式适应交际需求.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网络新词英译应顺应英语语言系统、英语文化和英语读者心理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顺应论作为一种语用综观论,为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视角。语言结构顺应性作为顺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解释影视小品中言语幽默的构建机制。从本质上讲,影视小品中幽默的产生,就是交际者顺应性地选择语言结构客体以达到交际目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丽娜  李静静 《科技信息》2009,(10):113-114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语言各层次的顺应以及文化顺应等方面。本文以语境顺应论为基础理论,探讨言语幽默翻译中的语言语境顺应问题。本文对顺应理论的语境进行综述,并以大量实例为证,论述了幽默翻译中做出的顺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10.
孙丽娟 《科技信息》2011,(32):I0078-I0078
语言顺应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是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顺应不同语境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从交际语境入手,探求语境顺应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以一种综观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使用。在该理论指导下,适合外语教学的方法应为将交际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相结合的认知交际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顺应论的观点,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从而实现语言顺应的过程。翻译过程自然也不例外。在汉语诗词英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往往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顺应语言结构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本文探讨了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常用的顺应策略,为解读诗词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外宣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过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空缺现象,这给成功的外宣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外宣翻译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并着重探讨了外宣翻译中出现的文化空缺现象和顺应补偿。  相似文献   

14.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赋予顺应论对言语交际强大的解释力。"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甚至日常生活中走红。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淘宝体"使用者是如何选择语言以顺利达到交际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话语冲突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现象,频繁地发生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常常导致交际中断,从而成为成功交际的一大障碍.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要对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因素作出动态的顺应,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否则冲突就会产生,导致交际的中断.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家庭生活话语冲突为语料,着重从顺应过程的环境因素方面对交际过程中的话语冲突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冲突的原因,进而避免冲突的发生,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陈馨芷 《科技信息》2013,(18):171-171
VerschuerenSA,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赋予顺应论对言语交际强大的解释力。“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甚至日常生活中走红。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淘宝体”使用者是如何选择语言以顺利达到交际目的的。  相似文献   

17.
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探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译文的选择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用顺应论的视角出发,提出翻译交际的过程与结果实际上就是动态顺应的过程与结果,翻译的策略就是动态顺应,而在动态顺应过程中,其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均是在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辉 《科技信息》2010,(26):180-180,183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顺应性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提出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是译文读者寻找文化语境的顺应过程,因为文化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文化,翻译也就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内容的翻译。用例句说明文化语境在翻译实践中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以及对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的影响,来说明翻译是不能脱离有关的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白四新 《科技信息》2007,(24):472-473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综观的思想。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心理意识下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持续不断的选择,每一个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动态的顺应。而人称指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因此,本文旨在应用这一理论对人称指示的研究进行一种新的尝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准确的运用人称指示,使言语交际和谐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