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安庆科技》2005,(4):12-14
《安庆科技》编辑部就桐城市科技工作对徐平局长做专题访谈。徐局长对桐城市科技工作现状以及后续发展等问题作出精辟阐述,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同时反映出桐城市科技局在抓科技兴市政策落实,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科技兴农,扶贫脱困,引入高科技管理和科技人才等方面工作上,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扎实稳健,成绩突出。现将徐平局长谈话内容整理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安庆科技》2005,(4):15-16
一、桐城市科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为推动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加速科技信息产业化进程,根据上级科技部门的要求,2002年初,桐城科技局研究决定,拟定建设并开通桐城市科技信息网。2002年5月15日,我局就建设科技信息网一事专题报告市政府,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市政府分管领导两次率我局相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网站建设技术,研究、拟定网站的建设框架及版式,确定网站的宣传对象与层次。经过充分准备,并咨询了有关技术行家,我局于6月正式出台了《桐城市科技信息网(站)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桐城市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促进科技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庆科技》2007,(4):44-4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月15日,省科技厅组织解放军105医院、省立医院、安医附院、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在桐城市黄甲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受到当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桐城市位于皖西大别山东麓,是桐城派的故乡,安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撤县设市,现辖18个镇、4个乡,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得益于该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工作和科技管理卓有成效,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经济发展已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经济实力强县(市)前列。一、科技进步与科技管理对推动桐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多年来,桐城市政府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主线,强化科技管理手段,创新科技管理思路,全面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实现桐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科技进步优化了市域产业、产品结构,加快了产业集群的演化与升级桐城市乡镇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对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整体看,这些产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家庭作坊式企业不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为提高区域竞争力,桐城市提出“科教兴市”战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到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比调整到22.6∶46.6∶30.8,工业比重大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得到长足发展,全市涌现出了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7.
《安庆科技》2005,(4):8-11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东南麓,人口78万,面积1644平方公里,素以“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著称于世,是一个新兴的内陆非资源型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8.
借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东风,近日,桐乡市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桐乡市市长朱海平主持,市委书记费建文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近两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就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突出自主型、跨越型创新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市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市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11.
一、突出亮点 近年来,桐城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智能化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光荣称号:首批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首批列入安徽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市);建成全省首家县级标准化科技馆: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亮点。  相似文献   

12.
金卫 《安徽科技》1997,(5):55-56
最近,桐城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全市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会同市科委负责同志及科技工作者一起,认真回顾了桐城市实施星火计划、建设星火密集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科技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技术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最近提出加快全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若干实施意见。一、突出重点,进一步解决好社会发展科技若干重大问题从我省实际出发,依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2001~2010年)、《国家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一)坚定不移地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首位。“九五”以来,省委、委政府把坚持…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专家对我国科技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驻华使馆一秘伊藤宗太郎先生曾在中国报纸上发表文章,对中国的科技工作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友好的建议。伊藤先生曾长期在日本科学技术厅工作,并先后两次在中国工作,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情况比较熟悉。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科技工作的观察和评价有其独特的角度,友好而坦率地指出了我国科技工作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是很难得的。为进一步听取他的意见和借鉴日本的经验,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课题组于1996年8月2日邀请伊藤先生作了“日本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经验及对中国问题的建议”的报告。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科技成…  相似文献   

15.
肖锋 《科技信息》2010,(3):16-16
围绕新时期挂职科技副县长的工作重点这一主题,结合挂职实践进行分析,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挂职科技副县长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编制一份规划、搭建一座桥梁、开展一项研究、培养一支队伍、建好一个大院、打造一个园区、实施一批项目,从而推动区县科技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2月初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增强全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科技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素质包括理解和掌握科学精神、科技价值观念、科技工作规范,具备科技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运用科技思想方法,开展科技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加强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应有别于传统的科技知识教育,注重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培养思维和实践能力,体现综合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兴农     
《安庆科技》2005,(4):F0004-F0004
桐城市科技局根据该市场,丘陵、圩畈等不同地区特点,分别建设了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示范区以及药用植物园,特色瓜果园、特种动物养殖园、草莓种植园和西洋杜鹃生产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有力地带动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钟仪 《广东科技》2007,(2):26-27
科技发展离不开科技管理工作的进步,而在理论界,对科技管理理论的系统阐述仍鲜有见闻:在实际工作中,时科技管理工作的理论总结也显薄弱。佛山高明区科技信息局的钟仪同志具有丰富的地方科技工作经验,结合佛山科技的发展实际,特别撰写了下文。在文中以一个责深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身份,时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特别是提出了若干地方科技管理中的十分具体的问题,引人深思。本刊在此刊登此文,希望能够为关心科技管理工作,特别是地方科技管理工作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宁 《辽宁科技参考》2004,(11):18-19,23
为贯彻落实200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改善县科技工作条件和环境,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县(市)科技工作问卷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辽宁省科技厅组织各市科技局,在全省范围内对其所辖的县(市、区)科技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统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