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竹缕舟蛾幼虫在竹林中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竹缕舟蛾幼虫及蛹在竹林中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同时用刀切法对聚集度指标进行估计,给出其估计区间。  相似文献   

2.
1984~1985年在福建省沙县和三明市郊调查了杉梢小卷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用比较频次法和几种聚集度指标进行分布型的测定。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多数样地都符合聚集分布。估计了最适抽样数,比较了五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幼虫和蛹的最佳抽样方法。求得的有虫(蛹)株率与百株虫(蛹)量的回归式,可供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彭长根 《江西科学》1995,13(3):154-160
1991-1992年,在江西大岗山长埠林场的晚松「Pinus rigida Mill.bar setotina(Michx。)Lond.ex Hoopes」人工纯中,设立了6块标准地,对思茅松毛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越冬幼虫和蛹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测定了锥栗珊毒蛾Lymantria viola Swinhoe幼虫在防治前后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锥栗珊毒蛾幼虫在防治前后在林间分布基本成份是个体群,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文中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靖远松叶蜂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1998年,成虫有2个明显的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的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2±2.3 ℃,自然变温下有效积温为81.93±33.3 d·℃;幼雌虫共有7个虫龄;低虫口密度下,幼虫群团为聚集分布;雌蛹历期显著长于雄蛹;各虫态天敌种类较多,以幼虫期NPV病毒控制靖远松叶蜂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的基础上,将获得的有关杨剑舟蛾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的大量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杨剑舟蛾各虫态及总体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抽样方法均以"S"和"Z"形或斜线式取样为最佳,为进一步研究杨剑舟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治理等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叶碟法和取食称重法,测定并肯定了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在叶碟法中,非选择性拒食率低于选择性拒食率。本实验结果表明,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深刻影响,幼虫体重降低,发育迟缓,蛹重降低,并出现畸形蛹。  相似文献   

8.
小麦红吸浆虫的幼虫和圆茧在土壤中均呈聚集分布,前者随虫口密度的增高其聚集强度增强,后者则随虫口密度的增高趋于均匀。应用IwaoM*-M回归法求得理论抽样数模型,从而导出在一定置信概率七、允许误差D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N。采用Iwao提出的序贯抽样法得到幼虫的序贯抽样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山核桃透翅蛾(Sphecodoptera sheni)幼虫在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方法】采用频次分布法、6种聚集度指标(C、I、K、CA、M*/M、Iδ)、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对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大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计算Blackith聚集均数λ,分析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和自身特性共同引起的。【结论】建立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表和序贯抽样公式,可为该虫害的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苦楝种核提取物对棉铃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饲喂法,分别用苦楝种甲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棉铃虫进行拒食活性和生长发育测验。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均具有拒食活性并能影响幼虫生长和化蛹1.2%苦楝种核甲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对4龄幼虫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9.14%和49.24%,对1,2龄幼虫抑制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