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晨 《科技信息》2013,(34):40-41
用卡波姆为凝胶基质设计处方,制备双氯芬酸钠凝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芬酸钠含量,于276nm处有最大吸收。建立其质量标准,评价其稳定性。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凝胶剂外观、含量未发生明显改变;在高温条件下,凝胶变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双氯芬酸钠在53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双氯芬酸钠凝胶剂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法把左氧氟沙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免疫抗原,用氯甲酸异丁酯法将左氧氟沙星与鸡卵清蛋白偶联,制备包被检测抗原,采用紫外扫描法对合成的抗原进行鉴定.用免疫抗原免疫大白兔获得抗左氧氟沙星多克隆抗体血清,经间接ELISA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得效价达1:212以上.通过紫外扫描及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原和抗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性研究,将100眼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LX)治疗组(50眼)及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照组(50眼),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46眼治愈,占92%,4例好转,占8%;对照组有43眼治愈,占86%,7例好转,占14%.两种眼药无过敏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眼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葡萄皮籽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优提取条件,采用比色法,在306 nm处测定葡萄皮籽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发现白藜芦醇在2.16~10.8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稳定可行;为研究白藜芦醇凝胶剂的最佳制备工艺,选用卡波姆-940为凝胶剂的基质,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白藜芦醇凝胶剂的最佳制备方法,并测定其含量,发现通过优选工艺制备的白藜芦醇凝胶剂外观呈亮白色,均匀细腻,涂展性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及脂质体凝胶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对动物皮肤毒性作用.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珠子参皂苷脂质体,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脂质体凝胶;透析法测定珠子参皂苷脂质体以及脂质体凝胶中药物的释放,考察该制剂的皮肤毒性和稳定性.实验所得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外观圆整,分布较均匀,其平均包封率为75.84±2.45;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凝胶渗透速率显著高于珠子参皂苷凝胶的渗透速率;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凝胶对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明显急性毒性和刺激性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作用;不宜高温贮存,对光不稳定.结果表明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凝胶剂体制备方法可行、简便、质量稳定、经皮给药安全,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在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中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过滤、灌封、灭菌后检查。结果:80℃时活性炭对药液中氧氟沙星的吸附作用较强,且随活性炭用量增加使其含量更低,对药液p H值影响较小(p H0.05)。结论:配制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100m L药液中加入活性炭的量以不超过0.04g为宜。  相似文献   

7.
制备硝酸舍他康唑凝胶剂并考察其稳定性.以卡波姆-940 为凝胶基质制备硝酸舍他康唑凝胶剂,采用滴定法测定硝酸舍他康唑含量,通过初步稳定性实验考察硝酸舍他康唑凝胶剂的稳定性.制得的制剂均匀,分散性好;在光照、高温和离心条件下,制剂无沉积、合并和分层,药物含量也无明显变化.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中药复方制剂宫颈安康凝胶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首先以反映该制剂抗宫颈炎的药效学指标(宫颈脏器指数、病理切片)为基础,比较水煎煮与50%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确定宫颈安康凝胶剂的提取方法及溶剂类型;继以理化指标(苦参碱转移率、浸膏得率)综合评分,进行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三个因素的影响。结果:由抗宫颈炎的药效学指标得50%乙醇回流优于水煎煮,进一步根据有效成分含量优选提取工艺为: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通过药效学结合正交试验优选的宫颈安康凝胶剂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宫颈安康凝胶剂的制备及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光交联技术制备可原位成型的N-丙烯酰氨基葡萄糖(AGA)/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考察凝胶成型过程中AGA/PEGDA体系组成的变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冷冻干燥凝胶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同时考察了光引发剂质量浓度、AGA和PEGDA用量对水凝胶溶胀率和交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单元被成功引入到PEGDA凝胶网络中;光引发剂质量浓度为0.6g/L时,AGA/PEGDA体系的交联产率最佳;AGA用量增加会引起体系交联产率下降,而随PEGDA用量增加,体系交联产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AGA和PEGDA用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凝胶溶胀率下降,AGA用量的增加还将使凝胶表面出现皱褶.  相似文献   

10.
凝胶注模成型刚玉-尖晶石多孔陶瓷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拓展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在多孔陶瓷制备中的应用,用粘度计对刚玉-尖晶石复合浆料的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萘、淀粉、聚乙烯醇作为造孔剂,用凝胶注模成型方法制备出一系列刚玉-尖晶石多孔陶瓷.经过排胶、烧结等步骤,并对成型坯体进行X-射线衍射法测定气孔率,最高气孔率为52.8%,体积密度为1.84 g·cm-3,说明凝胶注模成型是制备多孔陶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电子给体左氧氟沙星与电子受体四氯对苯醌之间的电荷转移反应,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左氧氟沙星与四氯对苯醌在中性体系中,于室温下即可生成稳定的1∶1络合物.该络合物的λmax=406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是1.0×104 L·mol-1·cm-1,左氧氟沙星浓度在2~3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本方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中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鲎试剂检查法及家兔升温度法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的热源进行检测。结果鲎试剂法检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热源合格,家兔升温度法检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热源合格。两种方法比较得出应用鲎试剂法检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热源操作简单易行,试验费用低,结果迅速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CO2超临界干燥、冷冻干燥、常压干燥制备碳气凝胶.采用N2低温吸脱附法、四探针法、扫描电镜对碳气凝胶的电导率、孔结构等进行考察,研究碳气凝胶作为导电剂材料对锂-二氧化锰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制备的碳气凝胶电阻率相近,比表面积差异较大,CO2超临界干燥制备的碳气凝胶比表面积最大(1 017.85 m2/g);以CO2超临界干燥制备的碳气凝胶为导电剂的电池放电比容量最大,100 m A恒流放电比容量达到101 m Ah/g,其放电平台比常压干燥的碳气凝胶高80 m V左右,1 m A恒流放电比容量则差异较小.结果显示碳气凝胶导电剂比商业乙炔黑导电剂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甲巯咪唑(thiamazole)脂质体凝胶,考察不同渗透剂对脂质体凝胶促渗作用的影响,与复方甲巯咪唑软膏进行体外透皮性能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逆向蒸发一超声法制备甲巯咪唑脂质体,分别加入2%桉叶油、2%薄荷、2%月桂醇氮酮为促渗剂,离体大鼠腹皮结合改良Franz扩散装置考察不同促渗剂体外透皮特性。结果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呈乳白色黏稠状,性质较为稳定。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选用2%月桂醇氮酮制得的脂质体凝胶促渗效果最好。复方甲巯咪唑软膏与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分别在8、15 h左右药物释放达到平衡,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99%、80.10%,两者释药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优化后的甲巯咪唑脂质体的处方及工艺所制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质量较好,可有效延缓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徐建东  程鹏 《甘肃科技》2003,19(8):113-113,118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高原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0.1%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bid,7d~l0d为一个疗程;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有效率89.3%,细菌阴转率9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7%;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一种治疗高原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水凝胶的弹性性能,采用微凝胶法制备了高弹性的聚丙烯酰胺(PAAM)水凝胶.先采用沉降聚合法制备了PAAM微凝胶,再以此充当交联剂代替传统的化学交联剂和引发剂,制备了高机械性能的PAAM水凝胶.同时探讨了丙烯酰胺浓度、凝胶成型温度、微凝胶与水的体积比对PAAM水凝胶弹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酰胺的浓度的增大,凝胶柱的弹性模量变大;随微凝胶成型温度越高,形成的水凝胶的弹性模量越小;当微凝胶与水的体积比为1︰1时,水凝胶的弹性模量较大,增加或减少微凝胶的量均会使得水凝胶的弹性模量变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钛酸正丁酯为前驱物,水为溶剂,冰乙酸作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稳定的TiO2水溶胶;简述了紫外线屏蔽整理原理及溶胶-凝胶原理;探讨了稳定的TiO2水溶胶对苎麻织物进行紫外线屏蔽整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屏蔽整理效果较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整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液相色谱测定水样中的氧氟沙星手性对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赛路(CHIRALCEL OD-H)手性柱对氧氟沙星对映体进行分离,考察了在流动相组分、流动相添加剂和流速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V正己烷∶V乙醇∶V乙酸=80∶20∶0.5的流动相能够使氧氟沙星得到较好的分离,左氧氟沙星和右氧氟沙星的质量浓度在0.25~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实际水样中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左氧氟沙星为0.28μg/L、右氧氟沙星为0.10μg/L,最低定量限左氧氟沙星为0.36μg/L、右氧氟沙星为0.21μg/L。氧氟沙星的两组浓度加标平均回收率左氧氟沙星90.1%和88.6%、右氧氟沙星为87.6%和85.4%,左氧氟沙星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6.4%,右氧氟沙星的RSD为4.8%、7.6%(n=3)。  相似文献   

1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与体液中的左氧氟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Ce(Ⅳ)-Na2S2O4化学发光新体系,探讨了该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建立了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7×10-9g/mL,线性范围为2×10-8~6×10-6g/mL,11次平行测定质量浓度为6×10-7g/mL的左氧氟沙星,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测定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片剂及血清和尿液中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回收率为98.4%~103.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可快速拆分氧氟沙星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用二氧化硅包裹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再用手性试剂N-正辛基-D-葡萄糖胺作为单体,以氧氟沙星作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该手性聚合物可与右旋氧氟沙星结合,最终分离出左旋氧氟沙星。最后利用外加磁场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于所制备的氧氟沙星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状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得到的左旋氧氟沙星进行旋光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